「新時代新作爲新篇章」邁入「大交通」建設新時代

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託,

一個複合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正在煙臺形成———

邁入“大交通”建設新時代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眼下,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託,一個複合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正在煙臺形成:

———煙臺幹線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370公里,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里程均居全省第二,計劃改造農村公路4792公里,“公路大市”向“公路強市”轉變;

———城鐵時代,煙臺鐵路網北上南下佈局,對內與省內城市逐步形成通行“2小時圈”;對外與國家幹線網連接貫通,“沿海邊區”變成“門戶城市”;

———擁有水路運輸企業55家,船舶311艘。建成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96個,礦石碼頭、原油碼頭、通用碼頭、集裝箱碼頭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最大靠泊等級,打造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

———空港跨越式發展,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成為山東省民用航空三大幹線機場之一,通航城市65個,開通航線134條,初步形成“面向日韓、貫通南北、連接西北、輻射西南”航線網絡格局。

路網通,百業興。交通運輸體系“內聯外通”,將在未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站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和交通樞紐城地位,煙臺交通網絡佈局將向有總量、有體量、有能量繼續邁進。

公路:路網結構優化

開展農村公路攻堅戰

昨日,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招遠施工段正緊張而有序,施工方正在進行最後的路面施工,迎接今年10月底的“貫通”。

作為我省經濟發展“一體兩翼”整體佈局的重要基礎設施,龍青高速是我省高速公路網“五縱、四橫、一環、八連”規劃中的“連三”,是我省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車後,煙臺到青島行車時間將縮短為2小時,龍口去青島時間也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為1.5小時,加速我省“一體兩翼”經濟發展新格局的形成,促進山東半島城市群和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的崛起。

不僅是龍青高速。截至目前,煙臺幹線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3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8公里、一級公路838公里、二級公路784公里,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里程均居全省第二。公路優良率達94.9%,路網結構不斷優化,路況質量顯著提升,煙臺逐漸由“公路大市”向“公路強市”轉變。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煙臺將利用三年時間集中組織開展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實施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莊通達、路面狀況改善、運輸服務提升“四大工程”,計劃改造農村公路4792公里,改造危橋110座,改造客運站點3088個。今年年底,預計完成農村路網提檔升級工程230公里、自然村通達工程38公里、養護大中修工程1197公里、改建危橋44座、建設農村客運站點1084個。

交通跟得上,才能產生經濟“集群”。在路面狀況改善工程上,煙臺各縣市區將每年安排養護大、中修和預防性養護工程的比例不低於本轄區農村公路總里程的7%,全市共實施養護大中修工程3592公里,改造提升路網整體路況服務水平,消除路網主要路徑中的“瓶頸路”和簡易鋪裝路面,保證農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不低於75%。在運輸服務提升工程上,煙臺將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不斷優化城鄉客運(公交)線網布局,積極穩妥實施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利用“互聯網+”大力推進智慧運營水平,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公交化比例、設施供給能力和運力結構水平。保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車,建設農村客運站點3088個,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比例達到75%以上。

鐵路:接入全國鐵路網

打通城市“2小時圈”

鐵運,也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城市發展進程。

自四年前青煙威榮城鐵“開跑”,並於兩年後全線貫通,煙臺由“沿海邊區”變成“門戶城市”的同時,樞紐城地位凸顯,拉近了“北上南下”的路———青煙威榮城際鐵路與京滬高鐵相連,使煙臺真正融入全國鐵路網,從煙臺去北京、上海只需原來一半時間。以北京為例,現在煙臺發往北京的動車組有3對(含高峰線2對),普速列車有1對,日均發送旅客量可達到2000餘人次左右。目前,煙臺站始發終到列車動車組共計12.5對,普速列車共計10對,高峰線2.5對。煙臺站日均旅客發送量1.13萬人。

迎來“城鐵時代”,煙臺鐵路網逐步拉伸。在歷經多次全國鐵路調整列車運行圖後,煙臺鐵路已延展向全國各地。據悉,對內,煙臺與省內城市逐步形成通行“2小時圈”;對外,煙臺與國家幹線網連接貫通,向西可達石家莊、鄭州,向北可達北京、天津,向南可達上海、廣州,實現與京津冀、中原經濟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快速對接。煙臺到鄭州東的列車首次延長至長沙南,這也成為青榮城際列車首次覆蓋兩湖地區。

未來,隨著環渤海濰煙高鐵、濰萊高鐵的建設,大萊龍擴能改造項目推進,煙臺鐵路撥快未來城市間“通達”的時鐘,為出行與交流提供更多可能。

濰煙高鐵作為渤海高速鐵路中的一部分,是環渤海高鐵和山東省“三橫五縱”快速鐵路網中“北部一橫”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中沿海通道和京滬輔助通道向山東半島的延伸。目前濰煙高鐵通過第一次環評公示,年內可開工。建成後將大幅縮短煙臺北上京津冀、東北和中西部地區通行時間,其中煙臺直通北京將縮短為3小時。

濰萊高鐵的建設,同樣牽動港城出行的步伐。自濰萊高鐵平度段正式開工後,煙臺向打造城際鐵運“2小時圈”的目標又邁近一步。

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支點項目,濰萊高鐵項目起自濟青高鐵濰坊北站,一路向東經寒亭區、昌邑市、平度市、萊西市,止於青榮城際鐵路萊西北站。項目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通車,屆時將濟南、青島、煙臺三地緊密連接,對實現“三核引領、多點突破”有重要意義,也將顯著提升膠東半島北部地區客運通道的能力。建成後,從煙臺、威海至濟南的時間將縮短到2小時,達到山東省快速鐵路網規劃中關於濟南與省內地級市通達“2小時圈”的要求。

海運:佈局公鐵水聯運

“架”起海上聯通路

交通物流體系對經濟的強大推動力,不僅體現在陸域,更體現在海陸統籌上。正加速推進海洋強市建設的煙臺,以依託黃金水道、佈局公鐵水聯運的方式,通過創新模式架起復合型海上交通網絡互通互有的綜合聯通體系。

不久前,長島至旅順客運航線運力獲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這條長島島內首條省外航線的開闢,將解決海島軍民北向出行、探親、就醫等民生需求,打通長島與省外城市“脈絡”,對拉動產品銷售、旅遊發展、效益提升等都具有歷史性意義。

目前全市已擁有水路運輸企業55家,船舶311艘。去年全市水運企業實現貨運量4586萬噸,居全省第二位;客運量721萬人次,居全省第一,尤其海上客運取得長足發展。對內,煙臺已建成陸島碼頭44個,在建陸島碼頭15個,牟平養馬島、海陽麻姑島和魯島已通過跨海大橋、圍填海等方式與內陸相連,其餘12個有居民的島嶼全部建有陸島交通碼頭。圍繞海洋強市建設,煙臺不斷推進最大陸島運輸—————蓬長航線船舶標準化推廣工作,蓬長航線已發展到27艘客(滾)船,9451客位、295車位,成為一條極為重要的海上民生黃金旅遊航線;對外,煙臺在省際煙連航線共擁有12艘大型客滾船,已佔據渤海灣客滾運輸半壁江山。龍口至旅順客滾航線復航,也結束了長達14年的停航歷史。

開放,才能帶來新局面,才能激發海洋強市的動力和活力。

圍繞海上絲綢之路、中韓自貿區、東盟自貿區建設,“中華泰山”號第一個把“煙臺市”作為郵輪母港的豪華郵輪,開闢了韓國、日本、俄羅斯海參崴、越南、菲律賓等20多條國際航線,以及大陸到臺灣基隆、臺中、高雄、花蓮航線,吸引了大量客流,助力煙臺產業轉型升級,填補煙臺高端旅遊項目空缺。

立足新形勢,煙臺又在客貨船舶運力上拓寬開放通道。去年新建的、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客箱船“海藍鯨”號替代“思丹娜女神”號投入營運,在中韓國際航線上充分展現“中國製造”的魅力;煙臺至平澤客滾航線的開通,使煙臺至韓國海上客運航線達到2條,基本實現“天天班”;中韓輪渡“香雪蘭”客箱船建設投產,保障了煙臺至仁川客箱運輸通航安全。同時,在穩固現有航線的基礎上,煙臺重點從集裝箱、商品車新航線開闢上發力,積極培育煙臺至南美、東南亞、美東、美西、北非、中東等外貿商品車航線,並著力織密煙臺至非洲的鋁礬土航線、雜貨班輪航班航線。計劃到2020年,從事國際、國內運輸的船舶達到330艘,60萬載重噸,4萬客位,煙臺航運具備國際競爭力。

倚海而生,煙臺在著力改造海洋交通運輸這一傳統產業的同時,努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96個,涵蓋17項主要裝卸貨類,礦石碼頭、原油碼頭、通用碼頭、集裝箱碼頭都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最大靠泊等級。去年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01億噸,居全國沿海城市港口第9位。計劃到2020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50萬標箱,建成世界一流強港,打造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空運:客貨“並駕”發展

打造環渤海臨空新標杆

一組數據,看煙臺空港跨越發展:

自2015年5月28日煙臺機場順利轉場後,3年時間,煙臺機場已發展成為山東省民用航空三大幹線機場之一。2017年煙臺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650萬人次,在全國229個民用機場中排名第42位;貨郵吞吐量5.1萬噸,全國排名第38位;通航城市達到65個,開通航線134條,已初步形成“面向日韓、貫通南北、連接西北、輻射西南”的航線網絡格局。預計今年客運吞吐量將突破850萬人次。

轉場後,煙臺機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振翅再航。為方便市民出行,機場引進國內外航空公司參與煙臺機場的運營,並不斷擴大國內外航線網絡的規模,到2018年夏航季,在煙臺機場投入運營航班的公司達到27家,相比轉場前增加了12家;過夜飛機從萊山機場時期最多的11架,發展到目前的18架。國內外航線網絡快速發展,加密了哈爾濱、蘭州、烏魯木齊、溫州、昆明、西安、重慶、合肥、長春、長沙、深圳、南昌、成都等國內城市航線及仁川等國際城市航線,力求滿足市民不同時間段的出行需求。今年還先後開通和恢復麗江、無錫、珠海、長治、南通、營口、呼和浩特、張家界、銀川、嘉峪關等城市定期航班;還開通和恢復煙臺至靜岡和香港地區的航班,覆蓋臺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

昨日下午,一架順豐航空B757全貨機載運煙臺大櫻桃從機場起航,將大櫻桃轉運200多個城市。自5月24日凌晨4點起第一架“櫻桃航班”拉開煙臺機場2018年“櫻桃季”序幕,煙臺機場又迎來一個繁忙的初夏。6月6日,機場全貨機共執行12個,其中櫻桃貨機9個,貨機和客機腹艙櫻桃500噸,創歷史新高。

2015年開啟“櫻桃航班”,其鮮果電商銷售快運模式在全國成為首創,形成了果農-電商-快遞-空運-客戶24小時鮮果快運的成熟互聯網+運輸鏈,促進互聯網鮮果電商發展,助力三農。

除了以櫻桃航班為拳頭產品的鮮果運輸,煙臺機場還依託當地現代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拓展國際航空貨運市場,目前國際貨郵吞吐量佔六成多,初步形成了國際貨郵量佔主導的貨運發展格局。國際貨物70%流向韓國、30%流向歐美和日本,其中韓線貨物中30%中轉分流歐美。從貨物種類和貨源結構看,國際貨物的主要種類為中韓快件、服裝及輔料、電子產品等。

機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在區域發展中舉足輕重。當前,機場客貨“並駕”,隨著吞吐量不斷提升,機場二期正在加緊推進中。

工程項目位於現有航站樓西南側,主要包括新建約20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約42萬平方米的停機坪,以及停車樓、能源(動力)中心、高架橋及地面交通等配套設施,佔地1370畝,預計2021年建成啟用。航空物流園區也於年內啟動第二期建設,主要設計為順豐速遞空運分撥場站和電商備貨倉儲中心,其中電商備貨倉儲中心按照順豐速遞集團最新一代“無人倉”概念設計建設,建成後將成為煙威地區的倉儲新標杆。同時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適時啟動航空冷鏈分撥中心,屆時,煙臺機場航空物流園將擁有11.4萬平米庫區的核心業務區,能夠開展快件、跨境電商、冷鏈、快件分撥等全類別業務,打造成為環渤海南翼重要空港物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