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邁入“互聯網+”時代

建成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取消網上和現場報名環節、取消紙質投標文件、免除了中標人繳納的投標保證金和代理服務費... ...在28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市政務服務辦副主任楊鋼銳介紹著,我市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中推出的一項又一項政策紅利。截至目前,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實現了招標備案“零跑腿”、網上交易“零見面”、投標過程“零費用”,最大限度的為各交易主體節約交易成本。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我市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迈入“互联网+”时代

建成一體化平臺 完成招標項目線上交易

堅持依法行政,優化工作流程,以“網辦為原則、不網辦為例外”,推進“零見面、零跑腿、零費用”改革,努力提升“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水平。按照高起點、高標準要求積極推進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一庫三平臺”:交易主體庫和信息服務平臺、交易平臺、行政監督平臺。一體化平臺自2017年12月20日上線試運行以來,已完成了974個招標採購項目的線上交易,實現全程電子化、網絡化、標準化,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全流程網上留痕、可溯可查,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楊鋼銳表示,近年來,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把企業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和難點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點,按照“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年”要求,從現場服務轉變為網上服務,促進公共資源交易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在全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打造青島新名片!

為企業減負 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零跑腿”

取消網上和現場報名環節,全國各地投標人均可在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雲服務平臺免費下載招標文件,無需到青島進行現場報名;取消紙質投標文件,投標人使用投標文件製作工具編制投標文件,投標時無需印刷膠裝紙質投標文件,只需上傳電子投標文件;推行網上遠程投標,投標人無需從全國各地趕到開標現場,所有開標環節均在網上進行。7月24日上午,青島市博物館珍貴文物展櫃保護項目在市公共資源交易大廳進行網上開標,河北、江蘇和江西的投標人全部通過網上籤到、網上開標、網上解密、網上確認開標記錄等順利完成網上遠程投標、開標,標誌著我市公共資源交易“線下不見面”和“線上面對面”的“零跑腿”交易變成現實。

投標人通過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雲服務平臺上傳電子投標文件、網上籤到、網上開標、網上解密、網上確認等,完成全部投標環節,使投標人參與投標費用降為“零費用”;尤其是在市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務服務中心集中採購項目政府採購活動中,免除了中標人繳納的投標保證金和代理服務費,讓“零費用”中標不再是夢想。

CA數字證書是各交易主體在電子系統中的電子身份證,能確保各交易主體身份真實、合法,具有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實現招投標數據信息的安全、保密。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打破了多家CA數字證書不兼容和互認的壁壘,在省內率先實現了多“鎖”互認和一“鎖”多用,為企業節省了再次購置費用。該項工作不僅整合優化了全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原有CA數字證書配置資源,也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CA數字證書統一和兼容互認取得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通過以上措施,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實現了招標備案“零跑腿”、網上交易“零見面”、投標過程“零費用”,最大限度的為各交易主體節約交易成本。據瞭解,以前每家供應商每次參加投標至少要花200元購買採購文件和花300元打印和裝訂投標文件,外地供應商購買採購文件和參加開標會至少還要跑2次,平均差旅費至少2000元。2017年全市完成政府採購和建設工程交易項目8296個,按照每個項目最少3個投標人計算,每年給投標人直接減少的項目報名費用、標書印製、交通差旅等直接費用至少在6000萬元以上,而且尚不包含無法估算的投標時間成本,以及遠程投標、取消紙質標書印製等所產生的系列社會效益,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我市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網上交易陽光透明 邁入“互聯網+”時代

我市推行電子化招投標是主動順應“互聯網+”的新趨勢,是深入貫徹落實《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互聯網+”招標採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的具體表現,是利用“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引領招標投標方式的深度變革和政府監管創新。

打造“互聯網+”服務新格局,網上交易更加陽光透明。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以“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全覆蓋、全聯通、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五全服務”為統領, 推動互聯網向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加速滲透,以融合促創新,降低交易成本,確保交易安全,促進公平有序競爭,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提質增效。以房建市政工程施工項目為例,推行“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後,投標人同比增加了72%,最終報價同比下降了2.78%,項目競爭明顯增強。2018年1-9月,全市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9023個,交易額1633.18億元,節約財政資金51.78億元。

全國首推主體信息“承諾制”,以公示制度替代信息資料現場審核。實現“零跑腿”註冊,在平臺註冊的交易主體,在簽定並上傳《公共資源交易誠信承諾書》的基礎上,交易主體依據承諾對註冊企業信息、從業人員信息、資質和資格、業績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註冊資料進行網上公示,接受社會公眾和潛在交易主體和監督,交易主體註冊後無須再到大廳現場提交紙質資料和證書原件進行審核,即方便了交易主體,也讓使用假業績、假資質等虛假信息參與公共資源交易者無機可乘。

積極推進信用框架體系建設,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與市檢察院、市工商局、市稅務局等部門互相配合密切分工,初步構建了以“部門聯動、市場主導、社會監督、依法懲處”的信用體系總體框架和聯合懲戒制度。對在招投標活動提供虛假信用狀況的投標人,除中標無效外,對特別嚴重的弄虛作假情形,將取消一定期限內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項目的投標資格。同時,將處罰信息共享至工商、稅務等部門,實施“聯合懲戒”,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下一步,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將圍繞“數據理政、數據服務、數據監管”三大主題開展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應用,依託大數據技術,實現“人在幹,雲在轉,數在算”,使交易行為看得見、交易速度跑得快、交易市場管得住,為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做出新貢獻。

本報記者 聶豔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