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魏蜀吳鼎立時期,三國(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追思。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黃皓,三國時蜀國的宦官,生年不詳。董允死後,與侍中陳祗互為表裡,開始參與朝政。陳祗死後,黃皓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操弄威權,並排擠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蜀國滅亡後,司馬昭因為黃皓禍國殃民,將他凌遲處死。他作為一名宦官,天天待在皇帝身邊,又善於玩樂,巴結取悅皇帝,從而獲得皇帝的寵信,為他日後升遷奠定基礎。他不僅善於阿諛奉承,而且善於用鬼神巫術來欺騙統治者,使統治者對他十分信任。

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他善於排除異己,只要是不依附自己的人甚至劉氏宗親都被他貶低或不得入朝。在朝中玩弄權柄,有許多大臣將就庇護他。大將軍姜維是蜀漢功臣,黃皓為了排擠他,培植依附自己的將軍閻宇。黃皓在朝中枝連葉附,依附他的朝廷大臣可以說是很多了,以至於逼得姜維不敢呆在朝廷,出朝屯田,不敢回成都。

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帶兵迎戰,前鋒被鄧艾打敗,情況緊急。鄧艾勸降諸葛瞻說:“若投降,必上表封你為琅琊王。”諸葛瞻悲痛地說:“我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又不能守國土,有何面目回去呢?”遂與鄧艾決戰,兵敗身死。

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黃皓受劉禪寵愛,史載其“便辟佞慧”,是個聰明、陰險的傢伙,害人還不顯山露水。諸葛亮心腹董允,一身正氣,為黃門侍郎、侍中,經常責備黃皓,因此黃皓不敢為非作歹。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黃皓開始有權力;到258年,黃皓開始獨攬朝政,排擠姜維,蜀漢朝綱敗壞,5年後亡國。

諸葛瞻悔恨未能制衡姜維,是因為姜維窮兵黷武,不斷地興兵北伐,搞得民不聊生,加速了國家滅亡,這實際上也是蜀漢大多數人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