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首先解释清楚,题目里的“统一中国”指的是长久统一,而非短时间内的统一。秦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始皇灭六国废分封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这些都的确非常重要。但这不足以解释古代世界几大文明里为什么只有中国不断分裂后又能再次统一,要知道秦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14年时间而已,其他国家也统一过但分裂后就永远分裂了,如古罗马或大英帝国,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一次次分裂后又一次次统一?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很多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但说实在的古代中国识字率不过5%,只有上层贵族和富人才能书写,绝大多数都是文盲的王朝里文字并没有那么重要。再说,文字仅仅是一种承载信息的书写工具,它如何能让中国统一?罗马时期拉丁文也是它统治领域的通用文字,罗马崩溃后欧洲各王国上层依然使用拉丁文,但他们还是分裂了。英国、美国、加南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这些国家都使用英语,它们都曾经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但他们也分裂了。可见文字这种书写工具对于国家统一并没有那么重要,度量衡和货币也是如此。今天中国使用的度量衡无论是米和公里、克和千克、分和秒等等都是欧洲发明的,难道中国就会被欧洲统一?不要说度量衡,现代中国人的服装、出行工具、娱乐综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等,几乎一切都是欧洲工业革命后的产物,我们会因此被统一?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很显然,这是很荒谬的。就像小平说的那样,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只是我们达成某种目标的工具而已,工具是没有属性的,无论它是食物服装还是制度科技。所以一个中国人穿着西装、开着西方发明的汽车、听西方流行音乐、、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是西方人。甚至一个国籍是中国的人也未必是“中国人”,如那些精日精美,他们内心的祖国是日本和美国,一本国籍只能说明他们的政治属性,他们只是暂时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移民而已。决定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的只有他内心的归属感和文化上的认同感,而决定一个文明能否长久统一的最大因素就是这个文明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这种意识形态下的人认不认同他们是一样的,是一家人,以及这个家的文化是不是追求统一。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始皇帝之前的中国是没有统一的国家概念的,楚国就是楚国,赵国就是赵国,齐国就是齐国,西周时期它们尊周天子是因为周王室的实力,战国时期周王室实力衰弱后就不鸟他了,然后数百年间各国征伐不断。当时的中国有天下的概念但没有统一的文化和国家民族意识,始皇帝用无上武力将他们短暂糅合成一团,但只要手一松就散了。我们知道,统一的意识形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不同,那就会纷争不断。两个理念不合的人是很难相处的,何况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你能想象一个一半伊斯兰一半基督教民众组成的国家能长久统一吗?不要说一半伊斯兰和一半基督教,看看印度伊斯兰信徒不过10%就已经纷争不断了,缅甸80万罗兴亚人产生了多少冲突?看看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或者伊斯兰崛起时和中亚佛教徒拜火教的矛盾就一目了然了。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我们经常自豪于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那是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但那不仅仅是中国独有,同一时期古希腊和印度都诞生了无数伟大的哲人,那是世界的轴心时代。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思想的百家争鸣只能在封建的分裂社会才能存在,也就是希腊的城邦制或印度邦国以及中国的分封制。一个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是不可能长久允许百家争鸣的,因为这会造成社会撕裂,思想上必须得统一才有国家的长久统一。其实古代儒家社会和现代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主要的意识形态,公务员大多都是这个意识形态的信徒,都经过考试就职,考试的内容必然包含这个意识形态。可以允许佛道的存在但必须以儒家为主,而现在也是如此。纵观春秋时的百家思想,只有儒家才能作为大一统国家的长久意识形态。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说到这里我就得解释清楚,古代的意识形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回答三大哲学问题,并制定对错好坏的主观标准。也就是人从哪来来,人是什么,人要到哪来去?而这三个问题里最主要的就是“人是什么?”人到底是什么?人该是怎么样的?这点就决定了人要到哪里去。如果你认为人和禽兽无异,那么只要吃饱喝足性交等死就行了。如果你觉得决定人的是主观意识,那人该具有的主观意识是什么?什么样的主观标准才是人该具有的?哪种思想制定了这套主观标准,它就主宰了这个文明,或者说制定了这个文明。欧洲是基督教的上帝制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欧洲是基督教文明。同理中东是伊斯兰,印度是印度教,泰国是佛教,而中国则是儒家。这也是别的国家都是宗教文明而只有中国不是的原因,因为中国的道家或道教并没有制定这套标准,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更不必说。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所以,秦始皇是以法家统一的中国,但统一中国意识形态的却是儒家,因为法家根本做不到,详情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所谓“外儒内法”或“儒皮法骨”有多荒谬?》。独尊儒术后的中国一直都是儒家主宰,别说没法家的事,即使唐朝上层很多佛教或宋朝皇帝信道教都一样,整个国家绝大部分百姓用的主观标准依然是儒家的。不过仅仅有一套统一的意识形态还是不够的,欧洲的基督教社会不一样分裂吗?伊斯兰不还分不同派别斗个你死我活吗?所以这套意识形态是必须支持大一统的,而且这套意识形态的组织的社会结构也必须是符合这一点的。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儒家毫无疑问是大一统的狂热拥护者,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一统”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就是儒家《公羊传.隐公元年》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因为只有国家一统的和平时期儒家才能推广出去,在乱世时期儒家是不吃香的。要清楚的是汉初朝廷用的是黄老学说,儒家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我认为董仲舒说服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告诉他大一统的国家必须有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汉武帝遍查百家后发现只有儒家是符合要求的,因为只有儒家制定了这套标准。基督教伊斯兰并不维护大一统,因为所有人都是上帝或安拉的子民,子民是对上帝负责而非国王。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儒家除了思想上维护大一统外,它制定的主观精神标准组织的社会结构更是将中国结合成一个整体。我们知道,古代王朝多是“以孝治天下”,因为儒家的主观精神标准第一和最重要的就是“仁”,而“仁”的基础却是“孝”。由仁到义,再到仁义礼智信忠勇、、、符合这些的为对,背离这些的为错。而因为对“孝”的看重,那么父母对子女就有了权威,然后是宗族族长的权威,再到皇帝的权威,君父君父,既是君王又是万民之父,甚至当官的也是父母官。而先是家法再到族规然后是国法,整个国家便是一个整体,都是一家人。这种社会结构也是中国在奴隶制瓦解后唯一一个成功变成中央集权国家的原因,因为这种社会结构节省了大量的管理资源。而欧洲中东印度这些国家只能一层层分担管理成本,从国王到公爵侯爵伯爵子爵持续推下去,所以他们奴隶制瓦解后进入的是封建社会。详情请看《你想不到的历史—儒学对古代中国的巨大积极影响是什么》。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华夏的一个学生日本也曾经想学中国变成中央集权制,在唐朝646年时日本大化改新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和部曲,建立国、郡、里这样的行政机构,也就是秦始皇的废分封设郡县。但日本的中央集权仅仅维持了极短时间便崩溃了,此后千年一直是天皇领主的封建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符合中央集权的社会组织形式。而中国的“家天下”社会形式的核心是儒家主观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仁”和仁的基础“孝”。但日本却只学了秦始皇的废分封设郡县,文字直接用咱们的,儒家倒是整个搬过去了,但却只学了表面。日本公元285年接触儒学,此后也用儒学经典开科举,用儒家理论制定官制和宪法,孝德天皇甚至下令日本家家户户都要备有《孝经》,神道教和武士道的诞生都吸收了大量儒家理念。但在武士道里“名”是第一的,其次是忠、勇、义、礼、诚、克,仁在最后。仁既然被轻视,孝就更不必说了,更别谈以孝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还是孔子?

当然,我们得明白,意识形态也不是万能的,像朝鲜和越南此前也接受了儒家文化,但最终还是脱离出去了。我们必须清楚,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并产生能动作用。日本是岛国保持统一很好理解,越南和朝鲜的独立也是地理造成的,原因我之前的文章《中国人自宋朝后进取心丧失是因为儒家文化影响?》也说过。中国能维持大一统也在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北边是冰原,西部是沙漠,西南是山脉丛林,东方是大海。但仅仅因为地理的封闭也未必就会统一,像印度北方是喜马拉雅山脉,三面环海,但它却几乎一直是分裂状态。所以,意识形态未必万能,但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论到对中国大一统的贡献,孔子的儒家是比秦始皇更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