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

我是三無明粉


首先表個態吧,我個人認為高老師還是寫歌比較適合他。

說歷史,額,正著說吧,他是北京人胡聊砍大山,反著說吧,說他胡說八道,有點過分啦,但是說他以偏概全啦,吾之論斷啦,大放闕詞啊,秀智商啊,忽悠歷史小白呀,這樣的形容詞那是一點都沒錯。

我感覺他個人其實是對自己的水平也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出了一本書叫做《魚羊野史》。

一般標榜為野史的書,我都會當做故事會來看高老師的節目,以故事會的形式來說的話,那是妙趣橫生, 由娛樂大眾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節目。

可是作為一個擁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的公知人物?

我覺得,無論是野史也好,故事會也好,你都應該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在儘量忠實於史實的基礎上去做藝術化加工,而不是胡說八道。

關與明朝這個論斷出自他曾經一期節目,中間一個段子,這個段子怎麼說的呢?我來複述一遍。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朝代。一無明君,二無名將,三無名士,唯一有的一個名士是唐伯虎,原因是因為周星馳。

聽完這句話之後,我當時的感受就是,高老師,敢情我們倆看的不是一本書,或者說我看的書跟你看的不一樣。最後我的總結就是,高曉松就是故意的,他用譁眾取寵之言,表露出心中真實想法。就像現在頭條中充斥無數,以貶低明朝為樂,以宣揚清朝為興趣的所謂歷史學家。


明清二朝有褒有貶,ok都沒問題,但是明朝沒有那麼差,也不至於讓所有人去隨意編排。

數典忘宗,你們混蛋不混蛋,歌頌跪著的奴才和腦後的辮子,懷念過去康乾盛世,你們羞恥不羞恥?做的太過分,是不是會引發更多的爭議,然後讓別人更加更加更加的反感,本就不堪的大清王朝,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族政權,他不可避免則有著不同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他也不是像那些人口中所說的一無是處,ok。明朝消除了漢朝的外戚干政,唐朝的節度使割據,兩宋歲幣。經濟繁榮,科技發展,國力強盛,我不說是中國歷史第一,前三總有吧

太祖皇帝朱元璋,將兩宋以來就被異族統治的漢民族江山恢復,並且不斷的追元逐北。消滅北元勢力。僅此一項就可以說是明君。

朱元璋同時期名叫藍玉,七次北伐,捕魚兒海一戰,將北元勢力消滅殆盡,揚國威於漠北,有衛霍之其功。霍去病之後第二人,你說他是不是名將?

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七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萬國賓服,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你說他是不是明君?

朱棣之後,明朝有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難道不算明君好?就算他不是明君,那也是第二等賢君,與滿清所謂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相比,我就不說超過了吧,跟他們同類總行吧。



摸著良心,問一問自己,清朝13帝全部都是明君,以此基調,來貶低明朝的皇帝。站得住腳嗎?

下面說一堆名單,多的我就不說了。

名將:抗倭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遼東大帥李成梁、打敗日本李如松,收復臺灣鄭成功,還有如,孫承宗、熊廷弼、盧相升、孫傳庭、曹文昭這些英烈。

名士:硬氣尚書于謙,首輔:李東陽。徐介。高拱。張居正。明代三大才子:解縉(永樂大典)楊慎(著作等身),徐渭(詩書畫三絕)唐伯虎在他們面前都是小字輩就不說啦。

最後:聖人王陽明,他的事蹟人所共知。

以無知秀底線,以抹黑為任務,以編排為消遣。

你們咋不多關心下如何賺錢。這種譁眾取寵之言,幾十塊而已,比五毛進步很多倍,但是還是很廉價。

這就是現行部分歷史書明太祖畫像,我想問下,要不要如此猖狂,如此喪心病狂。


阿斗不傻


高曉松的學識在藝人裡面確實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錄製的《曉說》很受歡迎,《曉說》所講的內容也涉及到歷史、人文、藝術、體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高曉松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博而不專,對很多問題的解讀並不客觀準確,甚至是自以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時間他拋出世界足壇“假球論”,就引起段暄、黃健翔等諸多足球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的公開駁斥。

他把明朝形容為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環環認為如果不是高老師對《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驚人之語、譁眾取寵。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正朔的漢人王朝,消除了漢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鎮割據、兩宋歲幣橫行的弊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力強盛。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整頓吏治、興辦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這難道還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賓服,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被史書稱之為“遠邁漢唐‘’這難道還不算明君?不要說這二位,即便是締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後世史書稱之為明君。

至於無名將更是站不住腳,明朝開國之處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六公爵”,中期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孫承宗、袁崇煥、熊廷弼、盧相升、孫傳庭、曹文昭這些英烈。

而無名士之說更是不值一駁,因為不知道他所謂“名士”的標準是什麼,但是不管以那條標準來判斷,明朝都是名士雲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為有于謙、李東陽、徐介,高拱、張居正,文化藝術方面有解縉、楊慎、徐渭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當然還有一位超凡入聖和“孔孟”並稱的王陽明,說明朝“無名士”實在是無稽之談。


環球網


答:明朝到底是不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這個是無須跟高曉松辯的。如果您要氣急敗壞地跟他辯,那他就贏了。

您想想,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說起明朝的明君、名將、名士,尤其是名將和名士,都能張口說出一大堆。

人高曉松是一個學富五車的人,難道他會不知?

他之所以要這麼說,就是要故作驚人語,吸睛、引爆話題,贏收視率。

有人也許對我這個說法不以為然——他們覺得,作為一個有學識的人,應該愛惜名聲猶如鳥兒愛惜羽毛。堂堂大才子高曉松斷不會為追逐一時巨利而行此下下之策。

殊不知,高曉松本人曾在電視上洋洋自得地說過一段這樣的話:人都有兩面,一面放在作品裡,一面留給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寫的作品卻很粗鄙,等他化成灰走了,後人只能看到他作品中的粗鄙,誰還知道他的文雅?而我選擇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裡,把情懷都放在作品裡,幾百年後,高曉松這個人早都沒了,但是我的作品還在,所以我在後人的眼裡是美好的。

看看,高曉松在乎的名聲並非眼前,而在幾百年後;其潛臺詞就是:只要有利可圖,我不惜把我的不堪展現在生活裡。

想想真是可怕。

不過,話說回來,高曉松本身就是一個很狂傲,很特立獨行,不把世俗言論和目光放在眼裡的人。

這一點,從他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就看得出來。

高曉松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隨意的。

高曉松自己承認,認識第一任妻子,緣自一次酒足飯飽之後駕車在街上的胡逛。當時,他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門口見到了身材樣貌非常出色的前妻,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時間只過了三天,就決定了要結婚。而在1999年11月23日,他們就領取了結婚證;但時間只過了三年,他們又領了離婚證。

補一下,2000年7月,青年歌手筠子在家中上吊自殺,傳聞是因情傷而自殺,且與高曉松有關。

《音樂生活報》隨後刊出一封筠子母親的親筆信,怒斥高曉松,說:“如果你繼續胡說八道傷害筠子,那換來的將是更嚴厲的輿論譴責和懲罰,不要總拿你所謂的‘西方’觀點來說教,別忘了這是在中國北京而不是美國。”

高曉松的第二段婚姻是非常不負責的。

那年,36歲的高曉松作為評委在深圳參加一個選美活動,看上了年僅17歲的參賽選手徐某。

高曉松說:“她的眼睛臉型長髮,符合一切我對美女的標準。”

這樣,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不久,到美國秘密領取了結婚證,生下了個女兒。但七年後,他又領了離婚證。

高曉松與第二任妻子年齡差別將近二十歲,沒離婚前,有人對他們的婚姻提出質疑,認為會有代溝。

高曉松的解釋是:找個年輕的,我可以全面塑造她的世界觀。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現在,我老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都是受我影響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覺得這樣很幸福。

然而,最後的結局是:女方青春年華被耽擱了,孩子也生出來了,性格也已經被塑造定型了,男方突然認為不適合了,離婚了。

所以,高曉松的特立獨行是夠可以的,內心是夠強大的,是可以把一切世俗眼光屏蔽掉的!

最後,還是說幾句關於高曉松歷史觀點的話吧。

在他評定明朝是“三無朝代”的節目尾聲,他微笑著說出了一句差點讓我驚掉下巴的話。

他說:我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明粉”這種東西,清承明制,明朝的全部制度清朝都繼承下來了,您愛清朝不就等於愛明朝了嗎?您恨清朝不就等於恨明朝嗎?這兩個朝代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會愛明朝而恨清朝呢?太奇怪了!(注:其原話我沒法字字記得,大意如此。)

按照他這種邏輯,西門慶害死武大郎而霸佔潘金蓮就不應該遭受道德的譴責,因為西門慶履行的就是武大郎的職責了嘛。


覃仕勇說史


高曉松曾在一檔《曉松說》電視欄目裡以一個現代藝人的角度總結了明朝是三無朝代:無名君,無名將,無名士。藝人嘛,填詞譜曲的,牢騷兩句歷史總沒錯,但總不能把近300歷史一竿子打倒吧,節目最後貶低明朝,只為抬高他心目中的漢朝,著實不妥。

曉松說某一期節目。

無名君?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朱棣的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軍衛屯田,國家豐衣足食,國土面積997萬平方公里,國力強盛,穩定番邦問題,呈現萬國來朝盛世局面,難道不能稱為明君嗎?如果你非要說朱元璋大肆殺戮,那漢武帝不殺了?一個蠱毒殺了幾萬人,自己老婆、兒子都殺,丞相殺了好幾個,漢武帝能下罪已昭,朱元璋就不能立罪己碑嗎?

現在很多資料都是《明史》來的,但這套書是清朝編的,編了特麼90多年才定稿,能信麼?

無名將?沒有忠臣良將能推翻蒙古統治嗎?大將軍徐達戎馬一生不能堪稱名將?剿滅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長驅蒙古、鎮守遼東的李成梁不能堪稱名將嗎?這些人都是打出來的,你非要說漢朝出名將,我就不信外戚那些人都是什麼好鳥,23歲的毛小子能有多大成就?但飛將軍李廣除外,此人乃真將才。

毛爺爺都說,洪武、永樂兩皇帝雖不識字,但搞得比較好。

無名士?陽明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推動傳統思想變革,開創泰州學派的李贄難道不是名士?太史公宋濂,捨生取義的方孝孺,東林書院顧憲成,這些都是思想集大成者,不是名士?不要老拿司馬遷的《史記》說事,明朝也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漢有晁錯削藩,明朝也有張居正改革。


圖文繪歷史


我是阿狗,我又來了,雖然明粉熟悉明史,但這種問題並不擅長,他寫點技術的還勉強行。

高曉松肯定是瞎說,他的神論有“鄭成功是倭寇”、“美國一直對華友好”、“明朝是三無王朝”等。今天來我就係統反駁一發。

三無朝代是什麼,,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簡直是胡扯。

1、明朝的明君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興王朝,興利除弊,造盛世景象。

清朝的康熙皇帝都題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乾隆皇帝更是兩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史書記載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明太祖朱元璋)

這不是明君嗎?

2、明朝的名士

陪祀孔廟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陳獻章、先儒羅欽順、先儒蔡清、先儒呂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劉宗周、先儒呂坤、先儒孫奇逢、先儒黃道周、先儒黃宗義。

王陽明

這麼多人配祀聖人,能說沒有名士?也許是因為無知吧。

3、明朝的名將

明朝初年的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縱橫南北、橫擊塞外,功勞不亞於衛青霍去病,難道不是名將?

明朝中葉,靖遠伯王驥去國萬里,三徵麓川,出征西北,抵禦強寇,能不是名將?

威寧伯王越出塞作戰,重創草原部落,能不是名將?

王陽明文武兼修,平寇、靖亂,能不算名將?

(戚繼光的大鴛鴦陣)

戚繼光南北征戰,多次重創倭寇,剪滅倭患;在塞上十五年,不使一騎入邊,革新軍事能不是名將?

總結:

明朝有明君,有明士,有名將。也不知道高曉松怎麼想的,哎,理解不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不認同高曉松提出的明朝是“三無朝代”,所三無是指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明朝十多皇帝,儘管很多都不務正業,但是我認為朱元璋、朱棣、朱高熾三位還算是明君;明朝的戚繼光、孫傳庭等可以算是名將;明朝的李贄、王陽明可以算得是名士。

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比起來,我認朱元璋至少比宋祖要利害一些。要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本是禁軍出身,取得皇帝之位要比老朱容易得多,而且趙匡胤一直沒有收復的燕雲十六州被老朱給收復了。老朱治理國家也明顯要比趙匡胤強一些,朱元璋用了十多年時間就恢復了全國的農業生產水平。而明朝的仁宣之治也明顯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太平盛世,嘉靖皇帝雖然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也把國家治理得還算穩定。

明朝的開國大將能把蒙古騎兵趕出中原大地,也證明了明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強於兩宋的。後期明朝在與倭寇的戰爭中,也還是將倭寇打敗了,儘管贏得並不順利,但是總比清朝好吧。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亡了國的明朝還是能在鄭成功的帶領下成功收復臺灣。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訓練了新軍,發明了新式武器,發明了新的戰陣,還留有《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兵書,可將戚繼光無愧一代名將的稱號。

王陽明發明瞭心學,後世對心學很有研究,著名的“格物致知”就是王陽明提出來的。心學是程朱理學之後儒學的又一個學術成果,儘管我不喜歡儒學,對心學也沒有研究,但是很多人都說王陽明的心學很有用,這還是說明王陽明算得一個名士。李贄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在當時都是進步的,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關鍵他還評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此見識,足可配名士之稱。


大秦鐵鷹劍士


徐達是為漢民族收復含辱丟失近四百年幽雲十六州的千古名將、藍玉是擒辱北元皇后於貝加爾湖大漢猛人;於少保更是拯救漢民族險遭重蹈靖康大恥的民族英雄;王陽明仍光耀亙古之文武雙全的華廈大儒!我不得不猜到這姓高的估計是個通古斯人!


龍城飛貓


高曉松說明朝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對於他這個說法,我不敢苟同。我認為他這個說法欠妥。

1、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都是歷史上可以進前十的明君,他們把國家帶入了社會富強、人民富裕、百姓安康、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總不能說他們喜歡殺人,就不是明君了吧。建文帝朱允炆雖然算不上特別賢明,但也算不上昏庸吧,只能算平庸。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至少做到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康吧,怎麼說也算合格的皇帝吧。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國家差點覆滅,他算昏君,但是他也有貢獻啊,廢除了殉葬制度。景泰帝朱祁鈺帶領重臣保住了大明江山,已經算一位盡職的皇帝了。明憲宗朱見深有功也有過,但總地來說也算不錯了。明孝宗朱佑樘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自律性相當之強,甚至一生只娶了一個女人,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帝王,並且他在位期間,國家強盛、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富庶、百姓安康。明武宗朱厚照當皇帝確實當得不行啊,可以說是一位昏君,但是他帶兵打仗能力很強啊。明世宗朱厚熜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為三大改革奠定了基礎,也算得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明穆宗朱載對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消除了許多不利於國家發展的弊政,基本也能算明君。明神宗朱翊鈞前明後昏,功過各一半,和唐玄宗一個類型,很難評判昏明。明光宗朱常洛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也算得上合格的帝王。明熹宗朱由校陷害忠良,任用奸臣,可以說是昏君,但是他製作木器天賦異稟、心靈手巧,十足的木匠皇帝。崇禎帝朱由檢盡力挽回國家局面,仍無力迴天,最終以身殉國,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也不能算昏君。綜上述,明朝除了明英宗朱祁鎮、明武宗朱厚照、明熹宗朱常校之外,其他皇帝皆不算昏君,並且這三位皇帝皆有可取之處。

2、明朝的名將也有很多啊,早期有徐達、李文忠、湯和、費聚、郭英、鄧愈、鐵鉉、耿炳文,中期有于謙、王陽明、戚繼光,晚期有毛文龍、袁崇煥、熊廷弼、盧象升。

我理解的明朝也是三無朝代,但是不同於高曉松所說的三無,我認為明朝應該是無割地、無賠款、無和親的三無朝代。


空世界人也空


高真弱智!吳承恩!唐伯虎!《三言》,施耐安,恢復中華的朱元樟,戚繼光,袁祟渙!高真無知將成為一句現代成語!


用戶6063705059老詹


高曉松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所以他所謂的”三無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漢朝”,其實也是站在自己並不客觀的角度,去講出一個“自媒體世界裡的明朝”。


如果大家把《曉說》那部分都看全,其實你會發現他總結“三無”是為了吹捧自己最最熱愛的漢朝,而作的鋪墊。在他的世界裡,明朝的“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其實是和漢唐縱向比較的。然後大大感嘆一下“強漢”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文弱”的漢人的。還頗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在裡面。

但是之前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培養出一堆明粉。


說實在的,《明朝那些事兒》讓很多人慷慨激揚啊!當然有過譽之處。但是總體上將明朝大的格局都作了充分展示。裡面有一個詞叫“不世出”、“第一人”,其實可見當年明月對彼時明君、名將、名士的充分認可。當然其實也不盡客觀。

所以當被肯定甚至是讚頌過的角色,突然被高曉松”罵”得體無完膚的時候。自然會引起激烈的反應。

但的確高曉松的某些結論是僅憑一部並不客觀的《明史》。然而我們要客觀評價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該考證更多的史料,然後得出綜合考量之後的評價,相對公允。

而高曉松很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現有結論,然後去找符合自己結論的史料來佐證自己。這充分體現了一個戲子的找“槽點”,利用“靶向原理”來製造熱度吸引關注。


對於每一個明粉而言,明朝從來不缺乏“明君”。
朱元璋“驅除韃辱、恢復中話”更是500年來第一人;朱棣永樂盛世,“治隆唐宋,遠邁唐宋”;“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興”的孝宗堪稱”三好”皇帝等等。


明朝名將如雲,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高曉松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吹捧過的鄭成功。


明朝不但有名士,甚至還有創立“心學”影響了近代亞洲的的”聖人”王陽明。
高曉松還忘記了明朝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及徐渭。他只是通過周星馳知道一個叫“唐伯虎”的,就評價明朝無名士。


明粉的觀點或許也難免偏頗。但是如果以自己的無知來信口開河,亂價評價。還是希望”矮大緊”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