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社會學概論或理論最省力的辦法

現在的社會學考研裡基本都有一門科目是社會學理論或者概論,應該也是最基礎的一個科目,這裡談談如何複習這門課程

一、我通常認為學習社會學理論或概論的根本目的不在於記下每個概念或者每個人的思想,而在於訓練自己的社會學思維和社會學語言。如果你真掌握了深層次的思維和表層次的語言,對於考試時的答題就可以得心應手、舉一反三。

思維其實就是視角。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思維。比如對於自殺現象,心理學的思維肯定是從個人的精神性因素去考慮,而社會學則會去考慮自殺者的家庭、社群,整個社會的文化等等。你有了這個思維模式,要你去分析社會問題時,很容易找到落筆之處。那麼什麼是社會學思維?很難說清楚,但如果非要概括出來我的理解就是結構決定微觀,微觀形塑結構。這裡的結構你可以理解為社會事實,社會結構、文化制度、集群行為、社會行動、社會網絡、群體特徵等等,微觀則是個人層面的表徵。通俗一點說,就是個人的行為模式會受到大的社會力量的影響,而個人力量又在影響建構著更大的社會特徵。

語言則是象徵,是圈子內表達的捷徑和認同符號。如果你沒掌屋這門語言,那麼你就很難去表述這個圈子內的共同關注,也很難獲得認同。表現在答題時,就看你寫出來的內容是不是有社會學範了——你的表述、你的詞彙、你的引用、你的邏輯框架等等。這個改卷子的老師一看就知道了。

思維是裡,語言是表,有裡有表,表裡結合,寫出來的試卷肯定可以拿高分。那這兩項內容如何訓練?一是多看,不僅是看書,還要看社會學專業的期刊雜誌,準備一個考研不看下上百份期刊文章是說不過去的。二是多寫,不僅是多練習答題,還要對書上的內容進行重寫,這個參考我下面的內容。

二、我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做筆記,當然做筆記又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就是摘要式筆記,就是將書中的要點摘錄下來;第二層次是導圖式筆記,利用思維導圖,將書中的結構框架描繪下來;第三層次是重述式筆記,你的筆記是對所學習內容的一個重寫。當然,大部分人從小習得的做筆記的方法就是第一種,只是將一些重點摘錄下來。這裡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昇華的過程,過了時間再拿出來看還是不明白,也缺乏一個總體的關注。所以後來流行思維導圖,一張圖就將內容的結構框架描繪出來,這其中你需要有概括能力,這實際上就是萃思的一個過程。當你將一本書濃縮成一張張思維導圖,化繁為簡,削枝去葉的同時,你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當你複習的時候,對照這些思維導圖就可以了。

不過,思維導圖雖然可以訓練你的概括和結構提煉的能力,但是因為思維導圖文字不讀,所以缺少了一個寫的過程。更深層的筆記,就是我所謂的重述式筆記。也就是對書的內容進行一個簡寫。比如閱讀涂爾幹的章節,你不但要理解,還要找一些外延性的閱讀內容,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儘量不要用書上的表述)將涂爾幹的內容重寫一遍。這種重寫的過程不但要理解,還要有思考,寫的過程還加深印象,鍛鍊你的語言,另外還有加速書寫過程等好的副作用。我當時考試的時候,每個人的理論都寫成千字文,一本書我基本上就重寫了一遍,到最後總複習的時候,不再是去看書,而只是瀏覽自己的筆記,因為是你自己寫的,那種熟悉感就不用說了。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老經驗對於文科複習是最好用的。社會科學的東西很多要靠理解,但對於不理解的,比如後現代的東西,就是要多看幾遍,幾十遍,看多了也許靈光一現就理解了。很多人看到後現代的東西就有摔書的感覺,那東西不是一下子可以理解的,你說怎麼理解,除非你能找到一個很懂的人,他還能用你懂的語言組織說給你聽,否則你就真是看天書了。這個時候,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十遍百遍的,總歸能明白的,除非你用的教材作者自己沒搞懂也是胡寫的。多看不僅僅可以加深理解,另一個作用就是你對書上的內容的印象也加深了,將來考試的時候考到你不太會的題目,有這些索引性的記憶,加上自己的一些發揮,基本上不會失分太多。

所以,我主張對理論或概論複習的時候要分結構分章節多輪複習。但每輪複習的時間要逐漸下降。比如第一輪兩天看一個章節,第二輪一天一個章節,第三輪可能就一天二個章節,如此減少複習的時間,到了考試前一天,將書從頭到晚翻一遍,自己的筆記從前到後翻一遍,基本上所有內容都瞭然如胸了。

四、參考書的“參考”二字的重要度要看你考的學校,有些學校真的只是參考而已,有的學校就直接從裡面出題,考的很細。這個需要自己提前偵察好。但不管如何,參考書一定要爛熟,然後結合外部資料。參考書有一本主的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作為補充,不要幾本同時鑽研,到時候自己也會比較混亂。

至於外部資料,有的同學問考研時是不是要多讀幾本經典,這個本來是好事,但如果考慮到你的時間,還是建議就不必了。但是對於一些經典的社會學書籍的主要內容還是要去了解,這個可以參考一些名著提要的書籍。另外上面也建議過,多利用一些時間去圖書館找一些專業期刊的文章看看。一類是你所考學校的老師的文章,有些老師喜歡考自己研究的內容,所以讀了他們的文章是會大有裨益的。二類就是業界的熱門文章,也算是應對形勢,讀這些文章可以鍛鍊思維,也會無形中訓練自己的語言。如果真的有social priming機制存在的話,我想這也會增加你的分數。

其他的外部資料的話,建議也可以多瞭解一些社會學家、理論的背景知識。參考書上的內容是有限的,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維基百科,上面對學者都有詳細但並不冗長的描述,接觸到更廣闊的視閾會調到你更大的興趣。(當然不排除有人更反感,不過如果你真這樣,建議就別考研了)

五、最後就是要多練。這裡的多練主要是指對既往試卷的練習。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的風格,這個你可以通過多練習以往的試卷逐漸掌握。答題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一個檢驗。現在的真題網上基本都有,沒有必要專門花錢去買。對拿到的試題可以做一些分析概括出風格,考試的重點內容和範圍,然後有的放矢。練習可以反覆練,對一道題自己做完後,可以請師兄師姐或者老師幫忙看看,讓他們幫忙潤色,自己再反覆推敲,過一段時間再重做。反覆這樣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答題的能力。

以上是關於社會學概論或理論複習的幾點經驗。當然還有一些小的細節要注意,畢竟試卷都是人改的,好的印象也非常重要。1)答題要結合試卷或答題紙的空間來決定字的大小,回答的字數。一般正好填滿空格區域是最好的。讓人看上去滿滿的感覺,讓老師感覺你是有東西可寫的。就是填不滿上面說過的內容換一種方式重複寫都沒問題。大段留白感覺很不好。2)行文整潔,不亂塗亂畫。你答的再好影響老師的心情就不好了。3)要記得引用一些經典。事先記一些經典或著名社會學家的理論或者話語,在答題的時候找到一些比較好的契機寫上去,讓老師覺得你是有功底的。4)如果掌握一些前沿的研究或理論,或者同時代較出名的社會學家。因為中國的社會學落後西方的幾十年,有些當代的學者的東西在國內還沒有被教授,所以如果有引用一些話,就絕對是閃光點。會讓老師印象大好。5)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分層次按結構有邏輯的展開,不要大段大段的文字讓人感覺沒有層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