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为什么一定要杀纣王?不是替天行道,而是为了报仇

对于武王伐纣的历史,喜欢历史的一定都十分了解,就算不喜欢历史,看过《封神榜》的人也十分清楚。无论是《史记》还是《封神榜》,这些都给我们一个观点,那就是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无道。《史记》在阐述武王伐纣的原因时这样说道:“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还发布了讨伐纣王的《太誓》,里面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行:“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这些罪行说起来不过是沉迷于女色,导致兄弟离异。但是这些和周国有什么关系,因此这里的“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不过是武王灭商的一个借口罢了。

周武王为什么一定要杀纣王?不是替天行道,而是为了报仇

周武王

牧野之战,武王取得胜利,周朝军队全面开进商朝最后的首都——朝歌。这时候武王所做之事在《史记》和《逸周书》却记载有意思的一幕。《史记》记载牧野之战后,朝歌老百姓像迎接英雄回家一样为迎接武王,“商国百姓咸待于郊”、“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虽然纣王无道,但是现在老百姓却欢迎周国侵略部队到首都,这似乎不合常理。商族人绝对是不高兴武王到来的,后来的武庚叛乱即可说明。而后,武王直接到达王宫,达到纣王自杀之处,做了一件十分打开杀戮的事情:“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到达纣王王宫时,纣王已经自杀,但是武王哪肯罢休,他先射了纣王尸体三箭,又将纣王的头看了下来,挂在军旗上面,最后还将两位宫女也尸体也射杀,并砍下头,挂在军旗上。

这个事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事件,原因在于楚平王曾经要灭伍家,只有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伍子胥是在报仇,同样的,周武王呢,他也是在报仇。关于周族和商族的仇恨,一点也不必楚平王和伍子胥的仇恨少。

周族的祖先为后稷,早期是西羌西戎的一支,过着游牧的生活。到公刘时期,周族则迁居于关中平原的豳,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了农耕部落,“周”名字就来源于土地的形状,“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这也说明直到公刘时期,周族才形成。到古公亶父时,由于受到西戎的侵扰,周族在此迁徙,迁徙到了渭河的上游地位,后来此地被称为周原。之后周部落的经济迅速进步,开始只有村庄,后来逐渐兴起了城镇。而周也接受了商朝的分封,称为了商朝的诸侯。

周武王为什么一定要杀纣王?不是替天行道,而是为了报仇

岐山

而后,周族不断强大。季历之时,周朝对西戎的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乙时代,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不久季历又先后击败了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吞并了邻国程国。商朝开始感受到周族的威胁,于是采取联姻的方式来笼络周族,商朝将帝乙的妹妹嫁给了季历,在《归藏》和《周易》中,该事件被记载为“帝乙归妹”。文丁时,商朝还封季历为“牧师”。不过后来,商朝对周族的政策发生了转变,开始从和亲转化为了武力。

商王文丁以封赏为名义,诏季历入朝。不过季历来了之后就被文丁软禁,不久便杀害了。可以说,季历是周文武之前最杰出的领袖人物,就这样被商朝给杀害了,于是周族和商朝算是结上了梁子,世仇来源于这里。

季历去世后,姬昌继位,由于这时期周国力量尚不足以和商朝对抗,因此姬昌选择继续臣服于商朝。不过纣王并不接受姬昌的臣服,他也效仿文丁,将姬昌诏到朝歌,并且软禁到羑里。周文王在被囚禁期间演化了《周易》。他的嫡长子伯邑考,也就是后来周武王的哥哥,亲自到朝歌请求纣王释放父亲,并且自己可以作人质。但是伯邑考却直接被纣王杀了,纣王将伯邑考做成的肉羹,并强制姬昌吃下。这可以说是周族和商族的第二个仇恨。

周武王为什么一定要杀纣王?不是替天行道,而是为了报仇

周文王像

后来周国人用宝马、美女贿赂商纣王,纣王才将姬昌释放回国,并且分封姬昌为“西伯侯”。当然姬昌回国后并没有买纣王的账,他不久就称王,和商纣王势不两立,史称“周文王”。周文王回国后就大量吞并周边的小国,势力急剧发展,不过在准备灭商的时期,周文王就去世了。那么灭商的任务只能由周武王姬发来进行。季历是姬发的祖父,周文王是他父亲,伯邑考是他哥哥,他们不是被商族杀了就是关过,因此武王对商王的恨绝对是没齿难忘的。

了解了周族人和商族人世仇状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武王要对纣王进行鞭尸。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武王要率领八百诸侯,千里迢迢从山西远征黄河以北讨伐商朝,并且想灭之而后快。这都是因为周武王想报仇,而什么“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正是一个恰当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