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歷史建築的藝術魅力

商丘古城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

商丘古城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

商丘古城歷史建築的藝術魅力

——壯悔堂、穆氏四合院雕刻藝術與思想內涵賞析

一、五百年記憶 可以追溯的歷史

作為商丘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古城的一磚一木都留下了歷史的烙印。

在1.13平方公里的城郭內分佈整齊的棋盤式街道,由最初忠、孝、節、義,仁、禮、信、廉、習、訓、順等傳統元素的稱謂。隨著時代變化,一些街、隅首、衚衕、閣與名人軼事演繹出不同的故事。具有傳說色彩的明萬曆皇帝老師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沈鯉揹著萬曆走過的鬧龍街、江蘇巡撫吏部尚書宋犖府前歌功頌德的雙牌坊街等。特別是位於城東南隅的鳳池,與矗立在側的魁星樓以及直通文廟府學的鳳池街。既希望人才輩出,還昭示祥瑞太平。明清以來作為統治機器的府、縣二級衙署,充滿宗教色彩的廟宇以及學校、會館,八大家七大戶充滿凝聚力和表現光宗耀祖意識的祠堂、牌坊、院落。大街小巷鱗次櫛比的商家店鋪、酒莊、錢莊、當鋪、作坊等。而以沈、宋、侯為代表的八大家建築表現了明清時期官宦之家深宅大院的幽深氣勢。以陳、穆、蔡為代表的七大戶建築表達其富足成度。達官貴人十足的士大夫作派和艱辛經營富甲一方大戶人家的顯擺,與平民百姓之間在建築形式和文化內涵上不同層感的精神世界;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的倫理道德;封建思想的桎梏,等級制度的束縛以及儒、釋、道的信仰意識;無不表現在建築——這一文化載體上。

商丘古城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

二、感嘆人生 書房難抒壯年悔

壯悔堂,清初文學家、詩人侯方城的書房。

壯悔堂坐落在商丘古城劉隅首東一街路南,為侯氏西園的主體建築,路北是侯方域父親侯恂故居。侯方域自幼讀書於此,成年後先是把自己的讀書處名曰:“雜庸堂”,以司馬相如棲身臨邛附庸混雜酒肆之間為樂而自謙。侯方域天資聰慧,才學出眾,性情桀傲不訓,放蕩不羈,隨父侯恂遊走京師,“為文若不經思,下筆千萬言立就。”與汪碗、魏禧並稱為清初三大家。侯方域富有強烈的愛國熱情,追隨父輩東林志士,領導復社與閹黨餘孽鬥爭,親臨抗清陣營,積極活躍於政治舞臺,與冒闢疆、陳貞慧、方以智被譽“為天下持大義者”南明四公子。然而,生逢動盪時代,愛國情懷與政治抱負難以實現。回想自己一生坎坷經歷,幾經殺身,悔者多矣。

壯悔堂建於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為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五間,前出後包,上下兩層十分壯觀。其青磚籠瓦,明柱淨窗,古樸典雅,是商丘古城現存八大家建築風格的典範。特別值得我們欣賞的木刻藝術,內容豐富,工藝精湛,寓意深刻。首先從門飾內容就能看出房主人對中國傳統觀念和文化藝術魅力的敬仰。明間和兩側次間門上部槅(花)心板以“燈籠錦”形式佈局,門下部裙板飾以簡潔的“雙枝卷草紋”,中絛環(腰)板和上下絛環板均為簡潔的環絛紋。左右兩梢間的門上均刻有透雕的“蝙蝠銜錢”圖。上槅(花)心中間深雕“福、祿、壽、喜”圖飾。中間絛環(腰)板為“梅、蘭、竹、菊”淺浮雕,下裙板淺浮雕“漁、樵、耕、讀”圖案。東側梢間右扇門槅(花)心為“加官進祿”圖,周圍扣以“卍”字紋門欞,絛環(腰)板刻有“竹葉”圖,下裙板為“農夫出耕”圖。右扇槅(花)心為“天官賜福”圖,天官懷揣如意,仙童引領蝙蝠。腰板以“蘭草”圖飾,下裙板為“樵夫進山”圖。西側梢間左扇槅(花)心“壽星賜桃”,不老松下老壽星手捧仙桃微向前傾,仙童持扇服侍,十分親切莊重。絛環(腰)板上的“寒梅”圖與下面裙板上的“書生走讀”上下呼應,表現了古代文人艱辛求學的歷程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當我們面對壯悔堂,明間簷柱與闌額(簷枋)間的三角形雀替,別具一格,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這種雀替面積大結構簡潔,支撐作用強,十分少見。位於上下明間的四個雀替為淺浮雕“鰲魚噴花”圖飾,兩側次間上下皆為“鳳凰展翅”圖。鰲魚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生長在大海之中,傳為龍子。另外,在木結構上使用鰲魚圖案還標誌著有滅火功能。兩側次間上下雀替上為淺浮雕的“鳳凰展翅”圖案,鳳凰,又名丹鳥,火鳥,威鳳等。古代稱為瑞鳥,傳說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象徵祥瑞、和諧、美麗和幸福。所以,兩側配樓上的雀替也都飾以同樣圖案,折射出當時士大夫家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美好願望。

前過廳建於清康熙年間,其木雕刻為徽派藝術精品。特別是前簷下面額枋上墊板間雲朵盤形的木雕刻,動物花鳥栩栩如生,飽含寓意。位於明間的中間一組為“鹿鶴同春”圖:鹿鶴同春又名“六合同春”,鹿與陸諧音,鶴與合諧音,六指:天、地、東、西、南、北,天下萬物皆春的意思。花叢中一隻奔跑的白鹿回首緊銜一枝靈芝,一仙鶴騰空俯視。相傳鹿鶴同衛仙草靈芝,象徵長壽。鶴還解釋為與“賀”諧音,鹿與“祿”諧音,所以又寓意“賀祿”賜福。在“鶴鹿同春”左側為“馬到成功”圖:馬為古今將士之無言戰友,在唐代是統治者權威的象徵,李世民的“六駿”猶如戰神的代名詞。古代有“天馬行空”“馬上封候”“馬到成功”的諺語。與“馬到成功”對應的右側是一幅“麒麟送子”圖: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稱之為“仁獸”,象徵吉祥,寓示天下太平。“麒麟送子”圖東側次間中間一組為“福壽雙喜”圖,圖中蔥蔥芙蓉花飽含“福”意,一雙回首對望的“綬帶鳥”,寓意“福壽雙全”。位其左側為“喜事連枝”圖:圖中的喜鵲展翅俯視纏綿的連枝花草,寓意“喜事連連”。對應的右側是一幅“錦上添花”圖:昂首欲飛的錦雞與盛開的淡黃色花瓣是前程錦繡的意思。東側次間作為上首呈現的是一組以鳥寓情的場景,是否表達著主人對於愛情的忠貞和留戀。西側次間正中一組為“雙獅戲球”畫面:一雌獅引領一小獅子戲耍。獅諧音“世、師”寓意“官登太師”“世世平安”等。

商丘古城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

三、穆氏宅院 閱盡古城萬家夢

如果說壯悔堂建築的藝術魅力讓我們留戀不捨的話,古城七大戶的建築風采同樣讓人嚮往。目前古城內保存比較完整的陳家大院、穆氏四合院、蔡氏宅院是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代表。穆氏在古城七大戶中可以說是後起之秀,穆氏一門八兄弟,祖上穆爾康外號:穆矓子,有子八人。老大穆炳壇以經商為主,有地48頃,在古城內和朱集鎮火車站附近有錢莊、煤炭等生意。

來到穆氏四合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大門簷下倒掛上淺浮雕三國故事。中間一幅為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東為關羽“單刀赴會”,西側“三英戰呂布”。倒掛兩下角花芽子為松鼠望桃圖,一隻松鼠望著鮮桃垂涎欲滴。三幅畫面以三國故事中劉關張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圖大業為主題。寓意居家過日子既要同心同德,誠信仁義,還要富有志存高遠,機智勇敢,低調做人的胸懷和情操。而兩側封簷下以磚砌長方框內鑲嵌的木刻八仙人物,依次為張果老、漢鍾離、鐵柺李、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曹國舅、何仙姑對稱左右,一看就充滿了循道求仙的感覺。

穆氏四合院正房主院和東跨院與後堂樓的關係有很大的主次分明,從房頂和房脊上就有很大麴別。正房主院和東跨院所有建築物均以陰陽合瓦覆頂,正脊以吻合脊,脊中坐以陰陽圖案,垂脊座獸。後樓院所有建築則以仰瓦覆頂,正脊兩吻向外的望獸,獸的後側都雕有如意綿長的磚雕,正脊中座以外圓內方的錢文磚雕,是富在眼前的意思。

正房面闊五間,與兩側廂房和東跨院主房明(簷)柱與簷枋間雀替均採用的是瓦稜形“通雀替”,其支撐力強,堅固穩定,不失端莊之美。正房兩梢間前牆房簷下的磚雕內容以“梅、蘭、竹、菊”,“雙鹿、牡丹、喜雀”鑲嵌在竹節造型的磚框內。兩側戧簷板下刻有“鳳凰戲牡丹”圖案。

正房兩次間的窗戶則以“卐”字格中間鑲“天女散花”圖,梢間以“龜背錦”扣格窗欞。兩廂房以“燈籠錦”間以中華結、如意隔花、蝙蝠鑲角,四大角以石榴如意結透雕裝飾,顯示出極致優雅的風格。過道廊下臥窗以“金錢如意蝙蝠”田字格欞緊湊緻密,處處透露出濃郁的民俗風情。也是經過艱辛奮鬥取得富足生活的人們熱忠於對道家思想的信賴。

穆氏四合院東後院堂樓面闊三間,上下兩層,兩側廂房一層,襯托出主樓大家閨秀深居淺出的封閉式佈局。樓上欄杆以燈籠錦花窗中間鑲嵌寓意深刻圖案裝點,明間正中是一幅“雙鹿”圖,昂首對望的淺浮雕雙鹿,周圍以祥雲松樹相襯,梅花狀的鹿背點綴的活潑靈動。其左側以茂盛的青竹圖為鄰,右側以鮮菊圖相伴。東次間中以“五富圖”表現:五隻展翅飛翔的蝙蝠寓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的理念。其東側為梅花,西側以蘭花圖分其左右。西次間中為“四季長壽”圖:四顆碩大的鮮桃象徵長壽。而左荷花與右牡丹遙相輝映,處處表達了吉祥。雀替的表現形式,主樓二樓明間和過廳明次間“福壽圖”:一支蝙蝠展翅仰望兩顆碩大的壽桃。主樓二樓兩側次間為牡丹卷葉紋,是富貴長久的意思。兩側廂房為蓮花捲草紋,清廉自潔。

堂樓和兩側廂房的石刻六稜形柱礎則別出心裁,六面開窗。其堂樓柱礎中雕有三隻俯臥的小石獅子,廂房柱礎則雕二隻小石獅子,以區別主次。它們憨態可掬的臥姿,警覺有神的眼睛,當年沒少吸引千斤小姐的雅情閒致,而忠於職守的“犬馬之心”給大家閨秀帶來安逸的感覺。過廳(過道)內側山牆上的墀頭上正面木刻雙龍戲珠,內外側是麒麟送子。從主樓兩側廂房的開窗以龜背錦佈局九宮格透雕圖案,中宮一篆書壽字伴以鮮桃、石榴,其它八宮以八仙分嵌周圍,處處透露著道家追求長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氣息。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人類前進的步伐總是一往無前。我們既不能迴歸歷史,更不會停滯不前,先進文化激起的文明浪花跨越式的向前發展。如何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如何有機結合現代文明的文化要素,是我們面對古城保護與科學利用的關鍵。

商丘古城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