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這艦炮猛砸「俾斯麥」號致其摧毀,但威力卻是同級中最差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海軍威力最大的艦炮,就是“納爾遜”和“羅德尼”號戰列艦上安裝的MKI型16英寸(406.4毫米)主炮。可是,與同期列強海軍的16英寸級別火炮相比,英國的MKI型卻幾乎是威力最小的一種。

英國這艦炮猛砸“俾斯麥”號致其摧毀,但威力卻是同級中最差

MKI型16英寸炮原本是英國人為了建造4艘“G3”型戰列巡洋艦而設計製造的。但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G3”計劃被取消。MKI型16英寸炮就只安裝在“納爾遜”和“羅德尼”號戰列艦上。MKI型16英寸炮身管全長18852毫米,膛長18288毫米,相當於口徑的45倍。使用的穿甲彈重量只有929公斤,發射藥224.5公斤。炮口初速797米/秒。最大射程為36375米(仰角40度)。與之相比,美國海軍的MK716英寸炮一發穿甲彈重1225公斤;日本海軍的長門型戰列艦安裝的三年式410毫米主炮一發穿甲彈重1020公斤。美國的MK716英寸炮,在14630米距離上,擊速為567/秒;在27430米距離擊速為478/秒;日本的410毫米炮在相同距離的擊速為465米/秒。與之相比,英國的16英寸炮在27430米距離上存速只有436/秒。炮彈比美日同口徑炮彈更輕,擊速也更慢。可以認為,英國MKI型16英寸炮的威力是較弱的。

英國這艦炮猛砸“俾斯麥”號致其摧毀,但威力卻是同級中最差

MKI型16英寸炮一根炮管的重量為109733公斤,俯仰速度每秒10度。身管倒是比較重,確保射擊精確較高。MKI型是世界海軍史上採取三聯裝炮模式的先驅。單座三聯裝炮塔重1487-1507噸。炮塔旋轉為每秒4度。射速按設計為每30秒1發,實戰射速為35-40秒一發。炮塔正面裝甲398毫米、側面裝甲224-274毫米;頂部裝甲180毫米;後部裝甲224毫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人又開發了MKI的改進型——MKII型16英寸海軍炮。這種火炮是為計劃中的“獅”型戰列艦而設計。炮彈重量增加到一發1077公斤,射程增加到37090米。但因為戰爭爆發,只製造了4門炮,炮塔也沒有造出來。

安裝16英寸炮的“羅德尼”號參加了1941年5月對德國海軍“俾斯麥”號超級戰列艦的戰鬥。“俾斯麥”號安裝的是8門380毫米主炮,單發穿甲彈重800公斤,雖然比英國的16英寸炮彈輕。但德國的380毫米炮在27430米距離存速較高,達473/秒。英德兩種炮的威力相差不很大。更何況,“俾斯麥”號是嶄新的戰列艦,而“羅德尼”號已經垂垂老矣。實戰中,“羅德尼”號等英國軍艦於1941年5月27日8時遭遇“俾斯麥”號,當時雙方距離約24公里。8時47分,“羅德尼”號開火。由於此前已經中了魚雷,“俾斯麥”航速變慢,頓時成為活靶子,被連接命中。尤其是“俾斯麥”號裝甲最厚重的(360毫米)的四座主炮塔,以及指揮塔,均被16英寸巨彈擊毀。相形之下,由於操控失靈、船體傾斜,“俾斯麥”號的還擊炮火幾乎沒有取得命中(只有一些飛濺的彈片殺死英國巡洋艦的3人、殺傷2人)。

英國這艦炮猛砸“俾斯麥”號致其摧毀,但威力卻是同級中最差

激戰不到一個小時,“羅德尼”號和“俾斯麥”的距離拉近到2500米。“羅德尼”號的9門16英寸巨炮共向“俾斯麥”發射了380發。命中約40發左右。最多一門發出了52發,最少的一門打了36發。“俾斯麥”號船體大幅沉入海中,以至於“羅德尼”號打出的最後一批炮彈都砸在“俾斯麥”號的上層建築,炸死了很多艦員。戰至10時,“俾斯麥”號所有火炮都啞掉了,全艦喪失戰鬥力。MKI型海軍炮摧毀了“俾斯麥”號,卻失去最終將其擊沉的機會。這是因為“羅德尼”號的燃料即將耗盡,被迫於10時16分停止射擊,撤出戰鬥。然後由英國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的殘骸發射3條魚雷,將其擊沉。

(朱世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