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對二戰德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我的主頁還有其他二戰方面的資料,本文只介紹歷史、軍事等知識,絕非宣言納粹,只為了解德國軍事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初心。對二戰德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我的主頁還有其他二戰方面的資料,本文只介紹歷史、軍事等知識,絕非宣言納粹,只為了解德國軍事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初心。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

命名由來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宰相”。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奧托·馮·俾斯麥

俾斯麥作為19世紀德國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魯士首相期間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戰爭統一了德國,並使德國成為世界強國 。為紀念這位歷史名人,德國海軍以他的名字為新建造的戰列艦命名。

建造背景

1919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英國一舉清除了德國的海上艦隊,還強迫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由於《合約》的限制在20世紀20年代初,在民族復興思想支配下忍受著戰敗恥辱的德國,德國雖然建造了德意志級戰艦由於噸位和速度比傳統的戰列艦快,防禦能力和火力又比巡洋艦強。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但是終究不是大國的象徵也無法稱霸海洋的利器,在1935年,德國宣佈廢除禁止其建造軍艦的《凡爾賽和約》,英國同意並與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這為德國建造大型戰艦鋪平了道路,隨即開始籌備俾斯麥號戰列艦。

施工下水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艦徽

該艦早在1930年代開始設計,原本計劃在英德海軍協定的限制內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但德國海軍司令埃裡希·雷德爾認為35,000噸級的軍艦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因此開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戰列艦。當法國新一代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開始建造後,德國為了同法國海軍抗衡,決定建造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當時的代號“G”也是“俾斯麥”的設計方案。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下水

於1936年7月1日,“俾斯麥”號戰列艦在B&V造船公司位於漢堡的布隆·福斯造船廠的9號船臺上鋪設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建造編號為BV509。船體的建造於1938年9月完成。1939年2月14日,“俾斯麥”號戰列艦舉行了下水儀式,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及大小官員數千人參加。當天13點30分,“俾斯麥”號順利下水。這是德國第四艘以俾斯麥的名字命名的軍艦;第一艘在1877年,是一艘小型的海防艦;第二艘在1897年,是一艘巡洋艦;第三艘在一戰期間開工,但沒有建成。

艦艇參數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艦種 戰列艦

製造廠 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動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擊沉 1941年5月27日

標準排水量 41,700噸

滿載排水量 50,405噸(1943年)

全長 250.5米

241.5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3米

動力 瓦格納式高壓鍋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30.8節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9節)

出力 150,170匹

乘員 2,092人;103名軍官、1,989名士兵(1941年)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裝甲防護縱向剖面示意圖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裝甲防護橫向剖面示意圖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裝甲防護縱向剖面示意圖

防護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甲板130-200毫米、首尾橫向隔牆100-320毫米、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防護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甲板130-200毫米、首尾橫向隔牆100-320毫米、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主炮發射

武器裝備: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設有1臺兩端彈射器、德國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主武器8門380mm艦炮 副武器12門105mm艦炮和36門機關炮 裝甲45mm-350mm俾斯麥號的火力精度舉世無雙。除去主炮外,它還裝備有12門150毫米副炮、16門105毫米高平兩用炮和30餘門小口徑高射炮。

服役歷程

1935年

代號“G”俾斯麥級戰列艦設計工作開始。

1936年7月1日

在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安放龍骨。

1939年2月14日

俾斯麥號戰列艦舉行了下水儀式。

1940年8月24日

正式加入海軍現役。首任艦長為奧托·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

1940年9月15日

前往基爾灣開始服役後的測試工作,不久返回B&V造船廠進行最後的設備調整。

1941年3月6日

開始到波羅的海進行訓練工作,並開始形成戰鬥力。隨後一直在波羅的海停留。

1941年5月18日

參加萊茵演習行動

1941年5月24日

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41年5月27日

27日10時36分俾斯麥號沉沒於佈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

粉墨登場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時任俾斯麥艦長奧托·恩斯特·林德曼

俾斯麥號戰列艦於1940年8月24日正式加入海軍服役。首任艦長為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1940年9月15日該艦前往基爾灣開始服役後的測試工作,不久又返回B&V造船廠進行最後的設備調整。1941年3月6日起到波羅的海進行訓練,並開始形成戰鬥力。隨後俾斯麥號戰列艦一直在波羅的海停留,直到1941年5月18日,俾斯麥號在德國海軍上將呂特晏斯的指揮下,與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一起組成編隊,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該行動。此次執行代號為“萊茵演習”的軍事行動。此次行動的目的是儘量對沿途發現的盟軍運輸船隊和軍艦實施打擊,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進一步削弱英國的海上力量,同時轉移地中海的皇家海軍注意力,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衡的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劃風險降低。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首航萊茵出擊

5月23日傍晚,德軍被配備有雷達的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等待德軍的突破。雙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艦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5月24日凌晨5時,德軍艦隊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由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指揮。英國編隊由胡德號打頭陣,威爾士親王號殿後。胡德號被視為皇家海軍的驕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但其弱點是水平裝甲相當薄弱,而正是這個缺陷,造就了胡德號最終的命運。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胡德號

霍蘭中將命令己方艦首對準德艦,以圖儘快縮短雙方距離。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的話,敵方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裝甲帶上。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此英國人又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士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攻擊的目標是錯誤的,立刻命令將火力轉向俾斯麥號,但已浪費了很多時間,並造成了一些混亂。當時雙方距離大約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胡德號與艦員合影

5時55分,德國編隊開火還擊,集中火力攻擊胡德號。由於英艦的錯誤判斷,所以一開始炮擊時並未命中德艦,反觀德艦就沒有犯這種錯誤,所以炮彈不斷準確地向英艦射去。儘管霍蘭擁有比德艦更強大的火力,但戰場形勢對呂特晏斯有利——由於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只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國軍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此時俾斯麥號發射第三次齊射,命中胡德號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產生火災,並迅速蔓延。霍蘭中將此時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於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發揮全部火力。6時整,胡德號剛完成轉向,俾斯麥號進行第五次齊射,一發(一說2發)炮彈貫穿了胡德號的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主彈藥庫。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僅有3人獲救。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萊茵演習態勢圖

在這場戰鬥中“俾斯麥號”號技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以至於在不到10分鐘內便擊沉了皇家海軍最引以為傲的軍艦之一。德艦炮火也指向威爾士親王號。除艦長與一信號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艦體受重創,數門主炮因故障與戰損而無法發射,在重傷之下失去戰鬥力,被迫退出戰鬥。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乘員

與此同時德國人也為勝利付出了一些代價。俾斯麥艦中彈三發,二號燃料槽受損破裂,洩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節。艦隊領袖呂特晏斯只好讓俾斯麥號返回母港接受修理,歐根親王號則繼續駛往大西洋截擊盟軍運輸船隊。這個錯誤的指揮造成了沒有掩護這樣一來,俾斯麥號只能獨自面對英軍了。英國海軍接到丘吉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俾斯麥號!英軍得知情報後迅速的抓住時機,調集42艘戰艦來圍殲,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針對擊沉俾斯麥號的大網已經悄然拉開。

首戰既決戰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被英軍的偵察機拍攝

5月25日,負傷的“俾斯麥”號為了掩護“歐根親王”號轉變航向,朝追擊的英艦衝來交戰。晚10時,天空烏雲籠罩,狂風呼嘯。英“勝利”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飛了9架雙翼劍魚攻擊機但投下的9枚魚雷,僅命中1枚,且未炸到要害部位,在5月26日,俾斯麥號再遭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飛機空襲,被命中3枚魚雷,其中1枚擊中艦尾,沉重的結構受到損壞後向下壓迫到舵機,導致俾斯麥號的舵角卡死在15度。這使俾斯麥號已無法迴避英國艦隊的攻擊,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難控制航向,英艦趁機四面八方圍了上來,從而展開了他壯烈一生的最後一刻,呂特晏說道為德意志帝國殊死戰鬥直到最後一人!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於八點左右進入射程,兩艦迅速接近,並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轟擊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俾斯麥”號被最少數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徑穿甲彈以及數百枚小口徑炮彈擊中,加上至少1枚魚雷。最後的一枚16英寸炮彈是在極近的距離發射的(大約3,000碼)。但直到10時25分俾斯麥號仍然沒有沉沒,甚至引擎尚在運轉。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準備自行炸沉軍艦以避免被俘獲。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艦隊長呂特晏斯將軍

“俾斯麥”號上層建築烈焰翻滾,濃煙四起,面目全非,船艙內蒸汽管道被炸斷,氣霧瀰漫,海水大量湧入艙室,艦體開始急劇左傾。曾幾何時不可一世的“俾斯麥”號上如今已是血流成河,甲板上到處在爆炸燃燒,主炮已全部被摧毀,只有個別副炮還在頑抗。 十時許,“俾斯麥”號開始下沉,“英國王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毫不手軟,兇猛的炮火繼續傾瀉。十時十五分,德艦所有炮火全被打啞,只能聽任英軍宰割。托維見德艦沉沒已是時間問題,英軍已經擊沉了“俾斯麥”號還是不解恨啊於是命令“多塞特郡”號巡洋艦和“毛利人”號驅逐艦留下來實施最後一擊,其他軍艦開始返航。十時三十分,“多塞特郡”號駛至“俾斯麥”號右舷,在近距離上又連射兩條魚雷全部命中。然後一邊開炮一邊繞到德艦左舷再發射一條魚雷,這麼慘無人道又趕盡殺絕的進攻後,十時三十六分“俾斯麥”號永遠地沉入了大西洋,艦上2200名官兵中,僅有111人被英軍搭救,其餘人包括呂特晏斯在內,全部葬身魚腹。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紀念碑

最終俾斯麥號戰列艦沉入大西洋,艦長呂特晏隨艦殉國,英艦多塞特郡號和毛利人號等及時救起倖存者111人,在發現附近出現德軍潛艇後,多塞特郡號和毛利人號立即終止救援撤離現場。海中掙扎的德軍水兵最後又有5人被德國氣象船薩克森沃爾德號和一艘潛艇救起,其餘人全部殉國!英軍本土艦隊司令托維上將在評價此戰時曾說:“俾斯麥號就像一戰時的德國海軍一樣,它抗擊了數倍於己的敵人,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直到沉沒時,它的軍旗仍高高飄揚。”這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波瀾壯闊的一生。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海底的俾斯麥號

沉船“俾斯麥”於1989年6月8日被羅伯特·巴拉德,海洋學家負責查泰坦尼克號時,發現其“俾斯麥”龍骨深約4,791米(15,719英尺),佈列斯特以西約650公里(400英里)。這艘船沉在了一座水下火山上,火山海拔約1,000米(3,300英尺)。

首戰即決戰德國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德國海軍主力艦“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上臺後研製的第二型戰列艦首艦,後續的“提爾皮茨”號滿載排水量甚至達到50000噸,是當時大和級戰列艦以外噸位最大的戰列艦,造價比大和級還要貴。這樣的“大國鉅艦”的心態還是逃不過被擊毀的厄運,相比之下盟軍的海軍麻雀雖小且威力不大,由於各艦種協調作戰相互配合,“不沉鉅艦”還是無法應對數量上的優勢集中打擊最後還是走向了早已定局的戰敗。

因為水平有限,資料準備可能不足不充分,有什麼不足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點贊,轉發,收藏,感謝大家支持!!!感謝圈內好友提供支持與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