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2017年各地GDP數據,萬億城市增加到14個。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從整體數據來看,北上廣深依舊“錢傾天下”,四個一線城市GDP總量佔全國1/8強。同時,大城市規模效應依舊突出,14個一二線城市GDP總量接近全國三成,這意味著資源向一二線城市聚集的趨勢難以改變。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從各地區的數據來看,有幾個明顯變化:

一是深圳取代廣州,成為全國第三城。其實2016年GDP統計增加研發支出之後,深圳GDP就已經超越廣州。

二是重慶連續超越天津蘇州,位居第五位,僅次於北上廣深。

三是長沙、無錫首次進入萬億GDP俱樂部,佛山離萬億隻有臨門一腳。

三是五年間,廣州、天津、蘇州、無錫位次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

1、北京上海仍舊兩騎絕塵。不要相信某些營銷號所謂深圳趕超上海、上海成了杭州後花園這樣的說辭。北京上海的超然位置,是政治地位和中國的經濟格局決定的,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被打破。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2、深圳超越廣州,並不令人意外。這幾年新經濟欣欣向榮,而傳統產業步履蹣跚,而廣州的支柱是汽車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化產業,經濟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這兩年廣州頻頻引進大項目,多個高新產業項目落地,經濟增長可期。

3、杭州超越廣州,5-10年內都沒有可能。僅僅從GDP上看,杭州經濟總量還不到廣州的六成,即便新經濟未來仍然能夠一飛沖天,但要追趕仍需要時間。更不用說,無論城市定位還是綜合競爭力,杭州都還落後廣州不只一個量級。

4、重慶崛起有點虛。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將重慶與其他城市同等類比並不公平,畢竟擁有3000萬人口的重慶,其體量相當於一個省,內部經濟相當失衡,而且過度依賴轉移支付。事實上,重慶這些年的發展,更多的還是依賴投資,城市債務居高不下,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埋下不少隱患。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5、天津隕落也正常。幾年前,天津是廣深的挑戰者,如今差距越來越大,兩個原因:一是經濟發展擠水分,真實狀況得以暴露;二是天津過去的增長依賴的是大工業項目,這兩年,隨著經濟形勢的下行和環保治理的深入,天津整體工業實力走弱,又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難有起色。

6、蘇州為何也掉隊了?幾年前,廣州最擔心的兩大競爭者,除了天津,就是蘇州,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蘇州經濟有兩大支撐,一個是外來投資,一個是以蘇南模式為代表的縣域經濟。然而,最近幾年,由於成本壓力大增,外資企業不斷遷移,而民營企業本身的增長動力又不足,向第三產業的轉型也不成功,掉隊是自然的。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7、被壓了風頭的南京與成都。就像廣深一樣,成渝、寧杭分別是對比對象。不過,重慶杭州是明星城市,風頭遠遠壓過了成都與南京。重慶與杭州都有各自獨特的優勢,但成都與南京卻是綜合性城市,無論是城市區位,還是科教文衛資源,這兩個城市都有優勢。

8、武漢、長沙的機遇。相比於十年前沿海城市百花齊放,如今中西部城市獲得更多的機會,這背後是經濟發展模式和區域格局變化的作用。一方面,過去外貿時代,誰靠近海洋,誰就能獲得發展先機,如今高鐵將地理拉平,中部城市的成本劣勢不再;另一方面,由於成本壓力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沿海部分產業向中部和西部轉移,這些中西部省會城市都將成為受益者。

9、消失的東北城市。4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東北的長春、瀋陽、哈爾濱GDP全部進入全國前十,現在基本都在20名開外,不僅落後東南沿海城市,甚至連中部省會都跑不過,這也是40年來經濟格局變化的結果。從重工業到製造業再到高新產業,東北的老底越來越空。

14個萬億級別的大陸城市對比

10、未來依舊是大城市的天下。不論是國際經驗還是中國現實,大城市化是顛撲不破的趨勢。全國資源向一線城市匯聚,區域資源向省會城市彙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裡是窪地,其實是一目瞭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