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怎麼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無望

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躍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獲得“世界工廠”的稱譽,多數國外商品的標籤都寫著“made in China”。而近幾年,印度投來了豔羨的目光,想複製“中國製造”奇蹟,成為下一個製造大國,甚至超過中國。為此,印度提出了“make in India”戰略,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困惑,為什麼是“make”,而不是“made”?

印度製造怎麼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無望


1、重心全在服務業,印度工業化何時開始?

其實,原因可能是印度政府想對外表明“印度製造”將持續進行,號召外資來印度發展製造業。這裡難免要談到印度的經濟結構,自上世紀90年代市場化改革後,印度把重心都放在服務業,妄圖通過服務業實現經濟騰飛,結果忽視製造業的發展。早期階段,以計算機、軟件服務、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服務業實現高速增長,極大拉動印度經濟的發展,因此服務業佔印度經濟總量的比重一直較高,資料顯示,2016年其產值佔GDP比重為61.9%。

與服務業一片繁榮的景象相比,印度製造業陷入了原地踏步的惡況,佔GDP比重常年維持在15%~17%的水平,這給印度的發展埋下了隱患。自2013年開始,印度的服務業出口陷入低速增長的局面,保持在-10%~10%的增長,遠低於過去40%的增長,這意味著服務業對印度的經濟拉動作用已經枯竭,印度無法再對“虛弱”的製造業視而不見。

印度製造怎麼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無望


2、服務業無法解決龐大的人口就業,印度被迫發展製造業

不得不提,印度勞動人口過高,普遍教育水平不高,70%的勞動人口只有小學教育水平,知識型主導的服務業根本解決不了印度龐大的人口就業問題。當前印度適齡勞動力佔總人口比例為66.2%,超過64歲的老齡人口僅佔6.09%,每月約有100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換句話說,如果印度仍然不發展製造業,嚴重過剩的勞動力將成為印度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炸彈”。

可以說,發展製造業成了印度的唯一出路。今年7月,三星電子宣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早些時候,小米、緯創、Vivo等智能手機生產商也建起或即將建起在印度的生產工廠,富士康、比亞迪也紛紛加入“印度製造”行列。看到中國企業湧入印度,印度本土手機生產商Micromax也動了心思,已經將工廠從中國搬回印度,支持本國製造業的發展。

印度製造怎麼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無望


3、經濟超越法國,投資、製造仍然緩慢增長

儘管“印度製造”計劃看上去取得不少成效,但是經過4年的發展,印度製造業實際並未出現顯著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雖然印度經濟已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但製造業卻縮減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5%左右,不及1995年的峰值18.6%。其他數據顯示,新的投資在印度出現下滑,而越來越多的項目停滯不前。

事實上,印度製造業面臨的瓶頸太多,想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可謂困難重重。基礎設施太落後,道路、鐵路和港口的無法滿足運力和效率的要求;與中國同樣的電價,印度停電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印度工廠裝備不佳,生產沒有實現自動化,產品質量難以把控,供應鏈也不完善;營商環境不佳......照這種情況看,印度還是別老喊著要趕超中國,先把國內的問題解決好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