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洞是不是時光隧道?

彩虹影像1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本來是出自東晉虞喜作的《志林》,說的是王質在信安山看到一間石室進去看到兩個小童在對弈,一場棋沒下完,手中拿著砍下的木材已經腐朽了,他趕忙回家,結果發現家鄉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是他所認識的那樣了。

這件事記載於東晉時期,如果是真實的話,那麼,王質有可能是公元前的人,並且原著中也不是說世上已千年,而是:遂歸,鄉已非夕。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一個事情是,他肯定是經歷了時空穿越,雖然“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想要形容人巧遇神仙,和他們在一起一小會,再回到人間,人間的時間早已經過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也是說人類和神並不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但是放在今天來理解,這種巧遇用科學解釋不就是人類不小心走進了一個特殊的空間,然後時空變換,回不到過去,可能真的就是時光隧道。

然而另外有一個問題,兩個小童是不是神呢,我覺得可能是外星人,但有可能就是普通人,只是和我們所處的維度不同,為什麼呢?要注意,進入石室後,王質再出來,只是外面的世界發生了改變,王質本身是沒有衰老的,那麼可以得到兩個結論,石室本身是時光機,可以很快的穿梭在時光隧道中,到過去到未來,那麼如果真是時間過去一千年,那麼他極可能是公元前1300年附近的人,也可能是公元1300年附近的人,另外一種情況,石室是時光機,但是並不能穿梭於時光隧道,而只是將石室中的時間變得十分的緩慢,幾乎靜止,這樣也可以解釋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當然這仍然只是個人猜想,這樣的事件我們把他當成志怪故事看就行。


玄坤


東晉時期,東陽有個叫王質的人,一天他提著斧頭進山伐木。偶然見到山洞中幾個童子在圍棋嬉笑。王質也丟下斧頭,興沖沖走入洞中,做個旁觀者。

童子見他來,也沒說什麼,給了他一個長相如棗核的東西。王質吃下,毫無飢渴感,沉迷在棋局中無法自拔。



待局終了時,童子叫醒王質,說:“你已經來了很久,也該走了。”王質俯身拿斧頭,不料它早已腐朽。回到村裡,已是物是人非,近千年時間過去了。

這是《述異記》中的一則經過演義的故事。說來也神奇,洞中一局棋,洞外已經近千年,難道這個山洞是時空隧道?



對此,有人說王質誤打誤撞進的山洞有可能是黑洞。根據黑洞說,人一旦身入其中,便無知無覺。說白了,人的時間感知能力在裡面無效,任你待多久,你毫無知覺。但出來後,你什麼也不知道。明顯王質知道點什麼。所以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山洞讓他走到了未來。王質進山洞,相當於上了一輛地鐵,軌道是時空隧道,方向是通往未來。而王質恰恰來到了未來的同一個地方。



第二,山洞讓王質“與時俱進”。這個山洞處是一個特殊空間,與外面的正常空間並行一起向未來“走”,但這空間相對於正常空間,時間更緩慢,一千年過後,你絲毫沒有知覺。

第三,山洞是仙洞,童子是仙童。山洞是正常的一個山洞,只不過裡面居住的人是上仙,王質吃了一個能長生不老的東西,沉迷棋局無法自拔,忘記時間,而走過了千年時間。

第四,莊生曉夢迷蝴蝶。你究竟是蝴蝶,還是莊子?王質是否在做夢?


非常茴香豆


按照字面意思,卻始終女時光隧道的意思。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洞”應該指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環境,一種與外界隔絕的環境。

而這句話的意思說明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對外界的變化絲毫不知情,所以當再次回到外界,會感到時光流逝。同時還指一種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味道。還有形容光陰似箭,時間過的太快的意思!

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女這種感覺,比如說兩個人在一個相對與世隔絕的地方下棋,當兩個人再回到現實中時,會看到時間的流逝如此之快!而在他們下棋的過程中不會有那種感覺!

所以,那句話的“洞”更多的只是一種形象化說明,並非我們如今說的時光隧道或者黑洞之類的天體!

如今科學的發展讓我們知道,當我們非常靠近黑洞時,確實能體驗到“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情況,彷彿我們穿越了時光隧道一樣!

但這種情況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簡單說就是強大的引力讓時間變慢。所以與古代對時間的理解本質上並不一樣!


宇宙探索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古書中很多地方都提到。東晉虞喜的《志林》、《隋書·經籍志》中的《洞仙傳》、酈道元的《水經注》、南朝梁人任防的《述異記》、宋朝祝穆的《方輿勝覽》等等都有這種說法。明清時期這樣的記載就更多了,我們非常熟悉的《西遊記》中就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記載。《封神演義》中的神仙,都是住在洞裡的。

(神仙卷局部)

那麼,“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說法中,空間地點為什麼是“洞”呢?我來試著分析一下。

第一,“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表現了古人的一種樸素的時空觀。

在不同的空間中,由於空間的速度不同,時間也不一樣。這種觀念,是愛因斯坦最早告訴我們的。也因此,才有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時空隧道”的說法。不過,當古人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想到是空間引起時間的變法,而僅僅解釋成“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恍若隔世”這個意思。

這樣解釋,只能說我們的頭腦不是很靈活,只是當成神話來理解,沒有認為有可能是現實存在。我甚至有一種感覺,愛因斯坦在思考“相對論”的時候,是不是也看過中國古代的神話書?看過“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

(仙人下棋)

也許,古人表達的本意,就是在說時空觀。只是古人沒有深入往下研究,後代的人也沒有深入理解古人的意思,就當“神仙書”來讀罷了。

第二,古人選擇“洞”來作為神仙居住的地域,表達的是一種祖先崇拜。

我們知道,人類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時期,是住在洞穴中的。比如蜀人的祖先蠶叢,就說他住在洞穴裡。《蜀王本紀》上說:“蠶叢始居岷山石室中。”山頂洞人,就是因為他們住在山頂的洞穴中而得名。

中國自古是祖先崇拜。這個祖先崇拜的概念,就是說,祖先都比後人能力高強,古人的道德品質都比後人好,古人所生活的,都是值得嚮往的世界。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後人把祖先曾經居住的洞穴,“借”給了神仙住。也就是說,神仙和祖先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住的環境,都是後人和凡夫俗子值得羨慕的和難以企及的。

(蠶叢王浮雕)

第三,古人選擇“洞”作為神仙居住的地域,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意味。

不管是佛教、道教,整個宗教都有一種捨棄的意思在中間。一個人只有能夠捨棄,捨棄物質生活,捨棄功名利祿,自己的道行才可以提高,才可以進入神仙的境界。所以,宗教才對修行的人提出那麼多清規戒律,目的就是要人捨棄。

當一個人拋棄了功名利祿和物質生活以後,他就可以從一個社會的人變成一個自然的人,從一個物質的人,變成本真的人。因此選擇“洞”,作為神仙,作為得道的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返璞歸真的結果。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個“洞”,既有時空隧道的意思,又包含了其它意思。


張生全精彩歷史


那個山洞,還真有可能是“時光隧道”!

最近有一部低成本電影,名叫《時間陷阱》

,腦洞很大,值得看一下。電影講述了一群考古系的學生(也有非專業的打醬油群眾),為了尋找失蹤的教授,找到了一個神秘的洞穴。

(《時間陷阱》劇照)

慢慢的,他們竟然發現,洞穴裡的時間,和洞穴外的時間竟然是不同步的!洞穴裡的時間極其緩慢,他們待了幾個小時,外面竟然已過了上千年……在洞穴裡,他們還遇到了極富攻擊性的原始人,西部牛仔,以及來自未來的“火星人”。

電影不算大片,但是這個創意確實很厲害,值得一看。


好,回過頭來講一講“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這個典故流傳很廣,版本也很多。

最早應該是出自東晉虞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

這個版本比較簡單,說的是一個叫做王質的人上山砍柴,鑽進了一個石洞,看到兩個童子在下棋。於是,他就站在旁邊看。一句還沒下完,王質就發現自己的斧柯都朽爛了。等他出了山洞,回到家鄉,發現這裡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這麼描述的話,這個山洞完全就是個時間隧道,和上面那個電影裡的山洞很類似。


後來各種版本都有,比如酈道元在《水經注》上面也有這個故事:

“信安縣有懸室坂,晉中朝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飢。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崔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無復向時比矣。”

酈道元的版本就詳細了很多,說王質進了山洞,看到4個童子彈琴唱歌,於是就在那聽了。童子還給了王質一個像棗核一樣的東西,含在嘴裡就不會覺得餓。過了一會兒,童子走了,王質的發現自己的斧柯都爛了,回到家,發現已經過了幾十年……

其實這個版本反而有點畫蛇添足了,尤其是怕王質餓了,還給了個神奇的東西吃,少了很多神秘感。

之後也有很多的版本,大致相同,細節略有變化。


這個“時間隧道”的概念,明顯和“穿越”是有區別的。穿越是來回於各種不同時空,會遇到很多“悖論”。

但是這個“時間隧道”,所提到僅僅是時間上的特殊性。如果真有那麼一個地方,和正常的時間流逝有所不同呢?

(《星際穿越》劇照)

還記得2014年大神諾蘭的《星際穿越》嗎?主人公們探索一個星球,星球上1個小時,外界就過了七年。在星球上待了一陣子,回到主飛船,已經過去了20多年。現在還能記得那個留在主飛船上的船員,孤獨的等了這麼多年,是多麼可憐……

所以,像這種時間不一致的特殊區域,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真的存在,那就是我們口中的“時間隧道”了。


七追風


“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這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出典之處。

是說在世的人碰到了神仙,因為神仙和我們所處的時間不在同一個維度,和他們待一會,再返回的時候人間已經千年時間。又有文廣通巧遇神仙,杯酒功夫已十二載。

先不管是不是時光隧道,用現代物理學的眼光來看。這句話包含的是物理學中相對論關於時間空間與引力三者之間的基本遠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在接近光速的時候,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的慢。


也就是說如果恰巧這個洞口因為某種原因,造成了時間的不協調,很有可能出來的時候,世上真的過去了千年時間。與其說這個洞是時間隧道,不如說是空間隧道。

因為某種扭曲,造成了現在世界與未來時間發生了連接。不小心從過去世界“走到”了未來世界,才會有上面東晉的王質看人下棋歸來,世上已過千年。

然而關於王質的傳說代代不同,從北魏孝文帝,到南梁,再到《隋書》,甚至是明清時期都有不同的版本。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上面那句話。


史之策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類似的故事很多,可以發現是一種套路。東晉虞喜在《志林》就說:“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今天浙江衢州還有爛柯山。東晉幹寶《搜神記》則有劉晨、阮肇在天台山和仙女結婚,十天後回去發現過了十代。無獨有偶,德國也有類似的民間傳說,還被美國人改編成《瑞普·凡·溫克爾》一文。

這種事情,作為時光隧道看,開開腦洞也未嘗不可。我們熟悉的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異度空間。不僅如此,西晉張華《博物志》,還說了漢朝有人去銀河旅遊的故事;東晉王嘉《拾遺記》,還有板有眼說秦始皇見過外星人。這些你可以全部認為是真的,不過要科學分析的話,一般還是認為屬於魏晉南北朝的一種志怪小說,不是實際情況。

魏晉南北朝時代有兩大特徵,一是亂世,正是因為處於亂世,所以文人會出現遁世思想,《桃花源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二是宗教,道家、佛教的盛行,尤其是道教的仙話,也給作者思想散發空間。這種志怪故事不少還並非是作者有意為之,歷史與志怪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顯。今天看來應該是假的,但是當時人可能認為是真的,這也加速了傳播。


林屋公子


古人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洞是不是時光隧道?

首先、這句詩詞是有典故的,出自東晉穆帝永和年間(345-356年)作的《志林》原文大致如下:

“信安山有石,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寥寥數語把人物,事物,前因後果交代的挺清楚。


其次、為什麼古人會有如此感慨?還在那麼長遠的年代,那時候古人不至於捏造什麼吧?肯定是古人發現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那個年代說不定真有外星人光顧過,只是古人沒法理解而已,最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王莽,根據他在位時的政策實施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王莽在位時主要實行過:

1、降低貨幣成色,使國家獲得更多黃金;

2、均田制的鼻祖;

3、酒、鹽、鐵國家專營,依靠國家手段穩定行情;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結、通過東晉那首詩詞、還有王莽的舉動,我們是不是很詫異?會不會真的有時間隧道?或者外星人?宇宙太大了,我們還要慢慢探索,所以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


心揚一九八八


大家遇到過這種事情嗎?不是說什麼洞中一日世上千年,是做夢感覺過了很久的時間,醒來發現才眯了一會?

想知道為什麼夢中過去了很長時間現實中只過去了一會,可以先了解一下道教的時間觀念,如果對道教沒興趣可以跳過這段。

道經中的辰大家都知道一辰等於兩個小時,但是對於道經中所說的世.運.會.元到底是多少年連很多道士都不清楚。

今天就用道家中的術數經典《皇極經世書》中所說的時來為大家做一個解答。

一日十二辰、二十四時……

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辰……

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一世三十年、三百六十月……

一運十二世、三百六十年……

一會三十運、三百六十世、一萬八百年……

一元十二會、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大家所熟知的玉皇大帝的年齡,換算的結果正好和今天科學家測量宇宙的年齡相仿。這些時間我們普通人根本用不到。道士之所以會用到這些也和這個問題有關。(下面是說主題)

想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夢,興揚覺得最好就是用王質爛柯的故事來解釋。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到兩個小孩子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駐足觀看。

小孩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看了多時,小孩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鏽的凸凹不平了。

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說了重力可以影響時間。在科學家的世界中,宇宙中各個地方時間的流速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仙人身邊時間流速和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時間流速不一樣。

王質所在的地方,就在仙人的時間中,而他放下的斧子,在這個時間流速之外。所以造成了王質爛珂。

如果夢中人夢到的地方並不是這個世界,而是別外一個世界,兩個時間中的時間流速不一樣,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全真道士梁興揚


一、關於“洞”的那點事

所有的考古都表明,人類以前是穴居的,即住在山洞裡面,所以人類都有一種山洞情結。神仙是住在山洞裡的,叫神仙洞府;山洞裡面往往埋藏有寶藏;進入山洞往往有奇遇,從此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後來人類的“山洞”情結擴大化,把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叫“洞房”,把享樂的地方叫“銷金窟”,“窟”是“洞”的一種形式。

二、“一日”與“千年”的相對論

相對論很複雜,但可以講的很通俗。

跟戀人在一起,很開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坐在火爐上,很煎熬,一分鐘都覺得很漫長。

三、做一個延伸

這種相對論在歷史上有很多,比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千金與一寸金兌換,可以測算出“春宵一刻”相對的是多少時間,遠遠超過一刻(日晷計時)。

結論:這個洞並不是什麼時光隧道,只是一個形而上的詞彙,用來形容沉迷一件事,可能是女色,可能是賭博,可能是其他任何感興趣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