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生完孩子後對婆婆的厭噁心理?

Zeng-Liping


結婚生子是女孩到女人破繭成蝶的蛻變,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往往會使微妙的婆媳關係變得緊張,直至雙方惡語相向,嚴重時會導致夫妻分道揚鑣。婆婆與媳婦為何會如此的水火不容呢?

01// 生活習慣不同


兩個沒有血緣關係,彼此不熟悉的女人,因為一個男人而住在了同一屋簷下。彼此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會導致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的不同。一日三餐和朝夕相處中高頻率的不協調,當雙方隱忍到一定極限時,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引發一場家庭大戰。

02// 育兒觀念不同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我們國家的早期教育也做得相當不錯。不同的人,育兒觀念會有很大的不同,何況婆媳是兩代人,方法和理念很難完全一致。

婆婆堅持自己養育兒子的經驗,媳婦喜歡遵從書本和時代的理念,小到奶粉的沖泡,尿布的使用,大到孩子的培養,都會成為婆媳大戰的導火索。

03// 對待“他”的心態不同

在婆婆的心裡,媳婦是外姓人,會有排斥心理,兒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自己寵著呵著養大的,會在潛意識裡要求媳婦也這樣關心和照顧自己的兒子。而對於新時代女性來說,夫妻雙方和平共處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平等,關心和照顧應該是相互的。


婆婆在過往的幾十年中都擁有家庭的主要話語權,很難接受自己在兒子心目中地位不如媳婦的事實,她本能就會想去搶,得不到時自然會把怨氣撒向媳婦,

因為媳婦和婆婆之間永遠夾著一個兩人都愛的男人,而她們對這個男人地位的擺放,註定婆媳之間永遠會存在對這個男人的爭奪,這就註定了媳婦和婆婆之間很難變成親密無間的母女。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各家的狀況不一樣,婆媳矛盾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那麼,這些矛盾要怎麼解決呢?媳婦如何克服對婆婆的厭惡心理呢?

01// 距離產生美

婆媳儘量不要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就算同一小區,也不要同一個家門。距離產生美,減少在一起的時間,就會減少摩擦。

如果條件不允許而必須住在一起,與婆婆有分歧時,一定要讓老公站在自己的陣營,你才有勝算。反之,那就儘量嘗試去理解婆婆,尊重她,只要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儘量對她寬容一些,雖然自己委屈些,但至少可以贏得老公的心。

02// 眼不見為淨

如果住在婆婆家,那婆婆才是真正的女主人。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迴避。比如婆婆燒飯時,你就不要去廚房,婆婆照顧孫子時,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儘量放手,要相信婆婆的出發點肯定是想對孫子好。


如果住在媳婦家裡,你可以維持女主人的原則,保持對家庭應有的權利和地位。無論是對待老公孩子,還是日常生活瑣碎,能夠自己完成的,儘量不麻煩婆婆,減少她的話語權,把婆婆當客人對待。尊重,既是禮貌,也是權利的邊界。

03// 讓老公出面

常言道:牙齒和舌頭都會有打架的時候。兩個沒有感情紐帶維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衝突。

婆媳之間的“戰爭”,大部分時間就是兩個女人爭一個男人的不健康三角關係,而最重要的是“他”在這中間的作用。如果你對婆婆有任何的不滿,儘量讓老公出面說。有些話從老公嘴裡傳達給婆婆,比你來說更有效。老公更容易調節婆媳之間的矛盾,他是婆媳關係的潤滑劑。

04// 調整心態

婆婆畢竟是長輩,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被兒媳婦嫌棄,會是怎樣的心情?己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就試著多體諒婆婆,要感謝婆婆給你培養了一個體貼溫柔又優秀的老公。

再者就是把婆婆當成客戶對待,大家都知道:客戶就是上帝,客戶永遠是對的。沒有人敢對自己的客戶大呼小叫,沒有人敢對自己的客戶吹毛求疵。儘量多與婆婆聊天,用謙卑的語氣,真誠地面對問題,有效溝通,轉變成良性循環。

05// 努力讓自己更完美

任何時候,女人都需要自立,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如果你是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那你在家庭的地位絕不會差,如果你是靠老公養活的,那在家裡就是人微言輕了。

婆婆會否定你,很大程度上是覺得她自己比你有經驗,比你能幹。要讓別人看得起你,你得先做出成績來。如果你足夠強大足夠優秀,就算婆婆對你有諸多不滿,估計也不敢說了。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婆媳是要相處一輩子的人,作為晚輩的媳婦,應該尊重和孝順婆婆,多一些寬容和忍讓,家和才能萬事興。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很多媽媽向我抱怨,生完孩子後婆媳關係急轉直下,尤其是生孩子前沒住在一起,生孩子後婆婆搬來照顧的家庭,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婆媳之間是隱隱存在著競爭關係的這種競爭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家庭主宰權的爭奪,二是對老公(兒子)心目中優勢位置的爭奪

婆婆在過往的幾十年中都擁有大家庭的主要話語權,在她兒子心目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但她進入小家庭後,一下子從主控者成了被控者,不僅要拱手讓出對家庭事務的主宰權,更要接受自己在兒子心目中地位不如媳婦的事實,最重要的是,她還得不辭辛勞地照顧孩子。

人非常需要價值感和成就感,婆婆在小家庭中再也得不到昔日的榮光,她本能就會想去搶,去鬧。再加上婆婆和媳婦之間其實並沒有太深厚的情感連結,當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被眼前這個人大大威脅時,本能地就會起反感之心。

所以,既能心甘情願帶孩子,又對媳婦服服帖帖,絕不多一句嘴的婆婆簡直可稱得上是理智與情感兼修、寬容和犧牲並得的典範,這樣的人簡直可遇不可求。

而媳婦,也會因為類似的原因對婆婆心生不滿。

很多女生在生子之後不得不在家相當長一段時間帶孩子,甚至成為了全職主婦。沒有了收入的她們,本就恐慌話語權的削弱,再加上自己必須仰仗婆婆照顧孩子,心裡就更矮了三分。

在這種不平衡的心態下,個人就會變得相對脆弱,如果這時婆婆表現出“我們是一家人,你只是個外來人員,而且沒啥價值”,那麼媳婦的內心便會大受打擊,爆發出強烈的負面情緒。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首先作為媳婦要意識到,很多時候婆婆做的事是在“獲取價值感”,而不是在“針對我”。雖然婆婆做的事是一樣的,但是定義不同,給人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知道婆婆是在拼命想要刷一點存在感,來維繫她人到暮年岌岌可危的價值感,我想作為年輕一輩,心裡多少會泛起一些同情和理解。而這些同情和理解,就可能成為兩代人連結的紐帶。

其次,我們作為年輕一輩,也要意識到自己有了資本,才有議價能力這裡的資本並不一定指賺錢多少,而包括經營一個家庭的知識和智慧

如果我們能夠維持整個家庭的良好運轉,在教育孩子上有章有法,與老公的感情經營良好,那麼我們也就能獲得受人尊重的資本。當我們內心對於自身價值有了認可,也就自然而然不會那麼在意外界的態度,或者至少有力量反抗對方,而不是一味受氣。

第三,如果和婆婆實在處不來,那麼最好還是分開住

有時為了節約一些錢或者精力,結果弄得家裡關係分崩離析,實在得不償失。兩害取其輕,一些取捨還是必要的。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無法克服。

我婆婆是婦產科醫生,我一直很相信她,懷孕期間什麼都聽她的。生產之前和她的關係也很好,幾乎把她當親媽看待,逢年過節都給她買禮物,包包或護膚品都挑大牌買,都是我自己都捨不得的牌子。平時也是哄著她,說好話讓她開心。可生完孩子就止不住的厭惡她,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

一、想取代我媽媽的位置,把孫子當兒子。

剛生完孩子,還不太適應新媽媽的角色,沒有經驗。剛生完孩子頭三天月嫂還沒到,她不肯抱孩子來吃我的奶,自己餵奶粉喂的可帶勁了。一直捏我的乳頭說,你怎麼沒有奶?還一直說她以前奶可好可多了,還說要讓孩子含她的乳頭。試問孩子不吸哪來的奶?我沒經驗不太懂,難道她一個婦產科醫生也不懂嗎?這讓我覺得她是故意的。後來我自己覺得不對勁,不能聽她的,自己上網查,用吸奶器吸出奶了。由於開奶開得晚,等月嫂來了幫我疏通,受了老大的罪。

二、育兒觀念老,拒不溝通

她雖然是醫生,但育兒觀念非常陳舊,例如孩子一定要捂不能著涼等等。孩子都被她捂出痱子了,我跟她說寶寶是不是穿太多了,她不聽。體檢醫生說捂著了穿少點,她也不聽。我只能偷偷給孩子脫衣服,可她馬上就生氣,還跟我老公告狀,說我怎麼不聽話。還說滿月就要把尿,要給寶寶補鈣等等。

三、催生二胎,挑撥我和老公的關係

本來我老公特別心疼我,覺得生孩子太受罪了,不讓生二胎。可我還沒出月子她就天天叨叨二胎,還跟我老公說誰生孩子不疼,生孩子都這樣,這麼多人都過來了,有什麼了不得的。老公就覺得我矯情、事多。引發了我倆不少矛盾和爭吵。

總之,有孩子之前,婆媳關係可能很和諧,因為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衝突。可有了孩子之後,許多婆婆都會想取代媽媽的位置,和媽媽搶孫子,還會試圖把她兒子也拉到同一陣營裡。可能在這一部分婆婆眼裡,兒媳婦永遠是外人,就是給他們家生孫子的人。


八爪媽媽


作為產科醫生,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產後42天到我這兒來複查的女性朋友中,時常會碰到乳汁不夠的情況,一問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婆媳關係導致的情緒變化所致。


對婆婆的厭惡,這種心理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種:

婆婆的陳舊陋習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

我碰到一個這樣的產婦,告訴我婆婆每天逼她吃10個雞蛋,她已經快崩潰了。

這樣極端的婆婆其實不少,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刷牙、不能吃鹽、不能吃水果......一個現代社會的女性怎麼可能容忍這樣一些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做法。

另外,就是婆婆畢竟不是您的親生母親,您和她並不十分了解,生活習慣、為人處事、性格特點都存在差異。

產後心理的變化

生完孩子的產婦,因為身體透支很厲害,體內激素水平極速變化。情緒控制薄弱者常常會表現出抑鬱,猜疑。挫敗感和沮喪會常常襲來,有部分產婦因此患上抑鬱症。

而作為婆婆,一個過來人,常常會用自己的“經驗”來教導兒媳,加上受教育程度不同,產生了認知上的分歧,都會給兒媳製造出無形的壓力。


如何克服?

換位思考是最好的方式讓孩子成為改變你們關係的紐帶,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一個是她的孫子,應該先明白一個事實,讓孩子幸福並把孩子帶大就是兩個人共同的目標

如果您的確是個生手,不妨聽聽婆婆的絮叨,畢竟她在帶孩子方面具備一定的經驗。再結合自己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加以過濾,婆婆如果有陳舊陋習,不妨多給她講講科學。只要是有益的方式,我想她也一定會為了孩子和您的健康而去改變。

如果是二胎或者經驗十足,婆婆的觀念正確與否,或者碰到一個固執的婆婆,無需爭個高下,因為孩子尤其是您自己的主要控制權還是在自己手上。不必放大了這種觀念分歧的危害,多看到積極的一面,要想到家人總是會齊力向好。

另外,要知道厭惡也可能來自內心的狹隘,不妨多一些包容。


產科佳育苓蘢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和心理學有關係。

第一,其實人在緊要關頭情緒上都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在精神分析裡面把這種微妙的變化叫做退行。比如說一個人心理、身體受傷的時候,生病、生了小孩,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退行”。

人們在退行的時候更願意和自己直系的親人在一起,比如回孃家,回爸媽身邊,其實這些都是退行的表現,當我們遇到挫折了,我們就會想和父母親在一起,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來療療傷,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一旦你能理解什麼是“退行”,你做事的方法,情緒的強度都會產生變化。你知道了當我們生了小孩之後,更希望和自己的直系親人住在一起,似乎覺得自己坐月子過程中受了委屈,希望能得到照顧,或者回對男方的家庭產生不滿的情緒,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中國有坐月子的習慣,而西方不太有這個習慣,這個是和農耕文化有一定關係的。

大家想想,農耕文明有個特點:居住比較穩定,所以從古到今都有坐月子的習俗。而遊牧民族和海洋文明,他們生孩子沒有農耕文明這麼好的條件,因此也就沒有這樣的期望,當然就不可能失望。

比如說,有些還留有封建思想的婆婆會要求媳婦生一個男孩,你要是生女孩,我就不好好照顧你。還有的媳婦覺得我需要給你家生個男孩,一旦沒生成,就會覺得自己對不起男方,導致情緒失衡,情緒上不良就會看什麼都不滿意。

還有媳婦生了個男孩,就會覺得母憑子貴,婆家就應該更照顧我,我生了小孩是跟你們姓的,給你們家傳宗接代的,在這種情況下,媳婦就會有更多的期望,婆家要是照顧不好,就會因期望落空對人和事產生更多的怨恨。

在坐月子這件事上,還有很多心理學有趣的解釋。比如大家聽說過在月子裡面落下的病,一定要在下一次坐月子的時候才能治好,如果下次沒有坐月子了,這個病就治不好。

其實這裡面暗示的是,這次坐月子的時候,我受了風寒,身體有病痛,這說明你們沒有照顧好,下次坐月子的時候你們要更多的把我照顧好,這是一種補償心理,而且往往會補償過度。

另外在坐月子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面,講究特別的多,比如說講究要吃什麼,過去講究吃雞,現在這個雞都是工廠裡面生產出來的,四十天就出來了,現在端出來一隻雞,肯定不覺得這是好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媳婦嘴比較叼,比如說就是想吃點酸的,想吃點辣的,或者改天就是想吃點稀奇古怪的東西,有時候就是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考驗一下,你們到底對我好不好。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婆婆和公公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他們也不太願意牽扯到子女的生活中去,有些人甚至覺得照顧孩子很麻煩,有的還想去旅遊,過他們的晚年生活。

第三,女性在坐月子期間,生理和心理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說產後抑鬱症。

有研究,大約有40%的女性都會有產後抑鬱現象。產後抑鬱症是因為女性在懷孕的期間,會分泌比平時更多的各種激素,一份給自己使用,一部分給孩子使用。

但是當生了小孩之後,激素水平不會馬上恢復正常,這個時候某些激素在生理上對情緒產生了刺激性的作用,就會導致女性情緒失調。

還有的家庭會因為誰家來養孩子,產生矛盾,在坐月子這段特殊時期,這些事情都是正常的,很多平時積攢的矛盾都會在這個時候發酵,變得更加的嚴重,從這個角度而言,關於所謂的在坐月子的時候討厭婆婆,也可以說明原因了。

綜合上面三種原因,在坐月子期間就容易產生家庭矛盾和心理衝突,應該怎麼解決呢?

首先,要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瞭解原因之後就容易調整心態。

其次,如果無法自己調整心態,怎麼辦呢?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這個對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後就是,丈夫也應該學習坐月子期間心理方面的原理,這樣的話,他可以主動調和婆婆和妻子之間的矛盾。如果婆婆和妻子產生了矛盾,丈夫卻不能在中間起一定的作用,矛盾自然就會加深。

所以丈夫需要發揮大家長的功能,該說話的時候說話,站在中立的角度調節雙方的矛盾,這樣一來都是好解決的。

好了,小明把方法都教給你們了,接下來大家要做的就是放寬心去體驗這個過程了!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首先心態一定要好,其次多想想婆婆好的地方,一個人肯定有她的優點,最後想一下自己的老公,不能讓他在夾縫中求生不是嗎?

很多家庭我想都是一樣的,生孩子之前,婆媳還可以和平共處,即使有些小矛盾,也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互相忍讓就過去了。然而有了孩子之後,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都是可能的,因為對於媽媽來講,關於孩子的問題是原則性的,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我在生寶寶之前,跟婆婆說可以處的很好了,從來沒吵過架,我家寶寶現在四個月我卻跟婆婆吵了好多次了,不是說我心眼小,是關於孩子的事情根本忍不了,自己受委屈沒事,不想孩子受委屈,我辛辛苦苦懷孕生下來的寶寶憑什麼要被這樣對待。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家寶寶是喂得奶粉,衝調溫度不能太高,然而婆婆每次都用自己的口腔溫度來測,一直說我跟老公給寶寶喂涼奶粉,然而我們一直都是量好溫度才喂得,有一天婆婆直接給寶寶喂涼水,我就說不能喝涼的,她說你們還給他喝涼奶粉呢?涼水怎能不能喝。後來我就把奶水測試溫度給她看了,她卻說孩子不能喝涼奶粉,能喝涼水。諸如此類之事,還有很多。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把這些事記在心裡,自然會厭惡婆婆,這樣的家庭也是不快樂的,每次我就想想至少我婆婆教育出一個好兒子,所以我才有現在的老公,我也該感謝她才對,每次當我們有分歧或者我受不了的時候,想下我老公,我就覺得什麼時都沒了。

如果婆媳矛盾因為寶寶激化的話,就自己在家帶孩子吧,畢竟婆婆帶孩子可是免費保姆,她可是沒有義務給我們帶孩子的。雖然我跟婆婆有很多不愉快,我還是感謝她幫我帶孩子。


辣媽乖萌寶


我是李旻南,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


這的確是個蠻難處理的問題,如果之前跟婆婆的關係一直不是很融洽,在生完孩子後與婆婆的矛盾或者對婆婆的厭惡很容易被激化,如果之前跟婆婆還不錯,生完孩子後會因為這個特殊的時期暴露很多之前未遇到的矛盾。站在兒媳的角度想,提出了這個問題,內心還是蠻希望站在孩子、老公或者婆婆的立場上,改變自己的想法、態度或者是行為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去為難和抱怨老公和婆婆,從這個角度要給兒媳一個大大的贊。

要解決對婆婆厭惡的心理,首先需要看看這個厭惡心理是怎麼來的,怎麼從某個心理的角度去理解,每個有著新生嬰兒的母親都有自己獨特的跟婆婆的關係,本次主要是從孩子出生後跟母親的互動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0-2個月是自閉的階段,孩子在這個階段大部分時間在睡覺,與外界的交流很少,會給媽媽很少的回應,媽媽必須隨叫隨到。

媽媽在這個階段生理上會很辛苦,還需要適應母親這個新的角色,尤其如果是第一胎沒有經驗,即使之前也看了很多育兒書,文章看了蠻多,真的一下變成了母親,還是會激發很多的焦慮感,這個焦慮感要是媽媽承擔不了,就會做一些事情緩解自己的焦慮,很容易就轉變成對婆婆的不滿包括厭惡等等情緒。


其次,2-6個月是母嬰共生的階段,孩子開始跟媽媽有互動,孩子的眼睛開始尋找媽媽,開始對著媽媽微笑,媽媽可以體會到孩子的喜怒哀樂和被需要的感覺。

經過前面2個月的適應,大部分媽媽都找到了母親這個角色的感覺。這個階段的媽媽感覺很平和、美好,是個排他的階段,有其他人加入進來會有侵入感,不希望被打擾。這個階段婆婆的很多舉動會被感覺到是在插入打擾到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中去,對婆婆的厭惡感就產生了。


最後,6個月-3歲是分離個體化階段,孩子開始有更多的活動,學會了說話行走,開始探索外面的世界,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不像之前那麼聽話,不再那麼多的需要母親,開始會跟父親、婆婆等其他人互動建立關係。

母親需要開始適應孩子慢慢獨立,從共生階段的美好走出來,不再是孩子的唯一的需要的失落感等等新的問題。母親和孩子的關係的變化,會在婆媳之前重現,厭惡的感覺也會出現。


本文只是從單一的角度去理解的,希望能對提問的人有幫助。孩子出生後,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是第一位的,婆婆和老公是輔助,如果對婆婆的厭惡影響的母親的情緒,影響到孩子的撫養,建議向專業人士求助。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繫方式,向作者提問或心理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其實婆媳關係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很微妙的存在。有關係相處十分融洽的,也有關係十分惡劣誰都看誰不順眼的。對於產後這個特殊的時期更應該學會與婆婆相處。 產婦一般都會有點小抑鬱,所以情緒上多少會有些不正常,可能會對婆婆的一些做法有看法,有意見,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你自身的調整了。

其實產生一些分歧是一些正常的表現。畢竟兩個人生活的年代還是不一樣的。自然對待事情的看法不一樣,對待孩子的育兒理念不一樣,如果是你覺得對的科學的事情,婆婆做錯了,你可以選擇適當的時機、平和的口氣去告訴婆婆這個事情應該怎麼樣去做,況且老人對待孩子是沒有壞心眼的,恨不得拿在手裡怕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儘管有的時候方法會有些錯誤。但是要用合理的方法指出來。

要想關係相處的好,還是先保持一定的距離,產後如果有條件的話,不要跟婆婆住在一起,儘量請月嫂照顧,還是住在小兩口自己的家裡,如果沒有條件的話,那麼可以回孃家住一個月,月子裡請自己的媽媽照顧一下,自古只有婆媳處不好的例子還沒有丈母孃女婿處不好的例子,所以相比之下這個辦法要比住在婆婆家好得多。老人都喜歡孝順的兒媳婦,所以當面頂撞自然不是好辦法。最後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與婆婆相處的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提要:這事情主要取決於丈夫如何做,而很難通過自己克服,除非你願意當傳統的小媳婦忍氣吞聲低三下四的過日子,否則最終必然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局面。這事情涉及人之本能,用不著什麼高深的理論和學問。惟願我們自己成為婆婆的那一天,謹記今日今時,不要惹未來的媳婦厭煩。其實,只要離他們遠一點就一切都簡單了。

自從有了嫁娶就有了婆媳關係,因為我們是家族式文明。你不是嫁給一個男人,你是嫁到了一個家族之中,這一點看看類似紅樓夢那樣的小說或者電視劇,就知道了。

自古有言:母憑子貴+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就知道在從前的中國當一個媳婦是件非常勞神費力的事情,差不多類似於從小職員通往CEO的道路,篳路藍縷,內部矛盾紛爭不斷,而你必須逐一解決,或者被這些矛盾把你解決。

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古典大家族在許多地方慢慢解體,同時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如今的媳婦大多不需要在家族裡搞內鬥,而是到了家外的職場上去拼搏去給家庭爭奪生活資源,與此同時也就伴隨著媳婦的家庭地位急劇升高,導致傳統婆媳關係受到巨大沖擊。

沒有人天生就願意低人一等,也沒有人天生就願意去熬成婆,就在今天就在今朝,我就要把令來行,這個家要如何運轉,一切都得聽我的!由此婆媳矛盾劇烈增加,直到商品房時代到來,才有所緩解,因為終於有了多餘的房子,大家可以分開過日子了。

但是,曾經的獨立或者半獨立生活,一旦隨著生孩子的事件發生,獨立就不復存在了,依地域的不同,有些地方是婆婆照顧媳婦,有些地方則是親媽來照顧閨女。很顯然,如果是婆婆來照顧媳婦,紛爭必起。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媳婦、婆婆都是自私的,要說誰應該讓著誰,一個年老,一個則生了娃,堪稱勢均力敵。而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丈夫會不會做人,能不能體察到兩個他最親密的女性之間的紛爭,並且想辦法通過有技巧的方式來消除這些紛爭,就非常考驗男人的情商了。

至於,當前時代在帶娃上的分歧,是造成婆媳矛盾在產後的主要焦點問題,既有道理也沒有道理,因為沒有這個問題也一定會有別的問題冒出來的,相信我,真的。這幾千年來,就沒有幾家和諧的婆媳關係,從前是高壓政策,現在高壓政策失靈了,於是大爆發。


三思逍遙


我覺得不用克服,為什麼要克服呢?我和婆婆關係也不好,也很厭惡,畢竟不是自己的媽媽,她不會把你當自己的姑娘看待,自然你不會真心對她。

雖然她是老公的媽媽,孩子的奶奶,對孩子也不會有壞心眼,可就是說話做事讓人喜歡不起來,這是很多剛為人母的媽媽都有的感受,畢竟婆婆在前二十幾年沒有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不同,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同,加上剛有孩子有些許產後抑鬱,隨即就會產生對婆婆的厭惡,這很正常。精神分析學裡稱之為“退行”,也就是人在生病或者生孩子之後只想和至親的人在一起。

但是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每當你有這種情緒的時候,你需要明白她是你寶寶的奶奶,她不會做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試著用真心去對待婆婆;如果婆婆確實對你百般刁難,在育兒觀念上也和你相左,並且不學習科學育兒用老方法帶孩子,並且不斷干涉小家庭的正常生活,毫無界限感的話那就沒必要和她交涉了,離遠一點,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吧,這樣也會讓你遠離產後抑鬱,減少家庭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