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80 年代中後期,世界上最強的籃球國家是哪個?

蘇聯和美國不錯,常年佔據世界前三,前者的薩博尼斯,姚明最仰慕的世界級中鋒,後者毋庸置疑,隨便一支大學強隊,都有著足以擊敗大部分國家的國家隊實力。

還有一支呢?

他們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

1987 年的世青賽上,此前所向披靡的美國男籃開始頭疼了:這支有著天才選手佩頓、拉里-約翰遜的美國青年們,在對手面前徹底慌了神,怎麼都防不住。

他們遇上了南斯拉夫,而那一代南斯拉夫的球員,是世界級的水平。

稍微瞭解一些歐洲籃球的朋友,肯定都聽過“籃球莫扎特”德拉岑-彼得諾維奇。

歐洲最強殺手,最冷酷的無死角射手,單場狂砍 112 分,60 投 40 中,三分球 20 投 10 中,一口氣刀落 22 個罰球,單賽季場均 44.3 分。

還有頂級中鋒迪瓦茨和前鋒庫科奇,他們組成的南斯拉夫男籃牢不可破。

1989 年,他們又啃下來了歐錦賽冠軍,世界送他們美名“無敵之師”。

時間來到了 1990 年,陽光,沙灘,南美熱情如火的阿根廷,烤肉,南美歌舞的映襯下,南斯拉夫來到這裡,第 11 屆男籃世錦賽在等待著他們。

迪瓦茨剛進入 NBA 一年,他是這支球隊的老大哥,見識過美國的那群怪物們是怎麼打球的。

剛好,他也是怪物,蓋帽和策應讓 NBA 29 支球隊在碰到他時,都在想盡辦法限制。

剛好,他的南斯拉夫隊友們也是怪物,得分,藝術般傳球,拼死卡位搶籃板,都能做一些。

他們都來自南斯拉夫,這個人口跟紐約市區人口差不多的國家。

準確的說,他們更像是一個集合體。

在強權下被拼成一個國家,是遍佈 6 個不同共和國,且相互間偶有種族敵對的民族——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穆斯林的集合體。

但不妨礙他們對籃球的熱情,要說 80 年代,南斯拉夫範圍的大大小小聯賽,和今天的歐洲聯賽和 NBA 並無太多差別,每一片賽場上都人山人海,天賦,汗水,吶喊,歌唱和激情遍地。

如果南斯拉夫男籃在世界範圍內持續勝利,一切都好說,對民族團結性有幫助。

如果失敗,可能會有些不好的事發生。

他們承載了太多的政治,絞殺,戰爭,黑暗,鬥爭,但在籃球場,他們又無比純粹,投進籃球,得分,將比賽拿下,就這麼簡單。

半決賽之前,南斯拉夫贏得輕鬆隨性,迪瓦茨籃下霸王,高舉高打,時不時跑到中距離策應,庫科奇單打,無球空切,樣樣都能做一些。

但最恐怖的,還是彼得洛維奇。

他能在球場上任何位置,任意時間,面對任意一位防守隊員,投進球,帶走比賽。

彼時的南斯拉夫,朝著冠軍大跨步跑去。

於是來到了半決賽,南斯拉夫碰上了美國隊。

那支美國隊雖然遠遠不如後來出戰的喬丹“夢一隊”,但他們也不容小覷,派出的是當世頂級才俊:肯尼-安德森,萊特納和莫寧。

他們是最後一屆由大學生組建的美國隊。

肯尼-安德森,14 歲在紐約街頭闖出名堂,人盡皆知,然後在高一時,從替補打到首發,整年瘋狂砍下 2621 分——當時的高中生記錄。

參加世錦賽的那一年,安德森在喬治亞理工大學每場可以拿 26 分 6 板 6 助,全面的攻堅手。

萊特納,有著太多光環:杜克大學正規軍,91 和 92 兩年,他帶著杜克藍魔奪下兩屆 NCAA 冠軍,進過“夢一隊”,成為喬丹約翰遜伯德身邊那個唯一的大學生,接著殺進 NBA,在 97 年還入選過全明星陣容。

莫寧更不用多說,高中畢業那年,場均 25 分 15 板 12 帽,什麼概念?對方全隊的後衛衝進來,看見他就躲。

後來在 NBA 進過全明星,拿過總冠軍,巔峰時期不怕任何一位中鋒內線,包括奧尼爾。

彼時 1990 年身處喬治城大學的莫寧,還是全國的蓋帽王,

沒有人會不相信這支美國隊,就跟沒有人會認為美國漢堡不好吃一樣。

南斯拉夫迎來了考驗。

肯尼-安德森當時看著南斯拉夫這群歐洲人,覺得比賽應該很簡單“他們沒我們身體有天賦,衝進來又怎麼樣呢.........我們把籃筐附近守好就行了。”

但他錯了。

一個很簡單的配合,彼得洛維奇持球外線吸引,瞬間切入,牽扯美國單邊防線,球順勢導給處於罰球線的庫科奇。

腰眼,庫科奇位置很好,美國隊全隊緊張的收縮,撲上去協防。

籃球從兩個人的肩膀邊穿過,直塞籃下的空切的迪瓦茨,接球,起跳,擦板兩分,一氣呵成。

美國隊愣住了,這支南斯拉夫隊,默契和戰術素養似乎克服了身體條件,比他們要更為強大。

彼得洛維奇如機關槍一般射落 31 分,安德森疲於奔命的看傻了眼。

就這樣,99 比 91,南斯拉夫贏了 8 分,跨過了美國,挺進決賽。

全隊歡騰,彷彿自己已經站上了世界之巔。

這也應該,如果一支隊能在籃球這個領域上戰勝美國,他們就有資格相信自己已經來到了世界之巔。

決賽,蘇聯,老對手。

兩年前,1988 年奧運會上,南斯拉夫和蘇聯拼的昏天黑地,血花四濺,迪瓦茨受傷,蘇聯的薩博尼斯把南斯拉夫的內線嚼碎,蠶食。

蘇聯人站到了最後,他們將巴爾幹硬漢們踩在腳下,

兩年後,南斯拉夫憋著一股氣,沒有人有理由輸兩次,他們更是。

彼得洛維奇持球過中場,右手一點,胯下將球換到左手,接著半秒後接一記背後運球,又回到右邊,加速切入,風馳電掣朝籃筐殺去,高拋打板,對方中鋒抬頭嘆息。

蘇聯後衛們更不上他的速度,大哥們驚訝於他的純熟考究的技藝。

迪瓦茨火上澆油,個人暴扣,南斯拉夫士氣瞬間暴漲,壓得蘇聯喘不過氣來。

庫科奇持球,傳一側,無球的他縱身切入,手指一指上方,隨即高高躍起,籃球像是被駕馭的寶劍一般聽話飛來,“嘭!”空接灌籃。

75 比 90,15 分的虐殺,蘇聯球員神情落寞,不敢相信對方如今成長到這個地步。

觀看比賽的全世界球迷都在想一這件事:南斯拉夫,或許已經站上了世界之巔。

但比賽後,無法預料的一件事,讓這隻冠軍隊遺憾終生。

1990 年發生了什麼?

克羅地亞榮耀獨立運動開展起來。

在世錦賽期間,到處可見一面“國旗”。

紅白藍三色排列,中間一個盾牌,盾牌裡面填充了紅白相間的小格子,十分有辨識度。

這是克羅地亞的獨立旗幟,它在每個前南斯拉夫人的面前抖動,飄揚,如鯁在喉。

當時迪瓦茨看到了,心裡難受“他們的旗....場館的每一個角落都是。”

一起打球的庫科奇,這個 3 年後喬丹的隊友也納悶“現場太多國家獨立主義者了,都沒人告訴我們。”

隊裡的工作人員告訴庫科奇和迪瓦茨“無論發生什麼,當作沒看見就好了。”

擊敗蘇聯的那個夜晚,庫科奇,迪瓦茨,德拉岑走到中央,擊掌,擁抱在一起。

突然,一個人從畫面外衝到場地,舉著一面 4 尺見方的國旗——克羅地亞獨立旗。

在畫面當中走過,從擁抱的庫科奇,迪瓦茨,彼得洛維奇身邊走過。

迪瓦茨先注意到了,處於興奮勁頭的他,滿臉由喜轉怒,衝向那個舉旗的人。

“你知道嗎!這面旗!不屬於這裡!”

對方不依不饒,用南斯拉夫髒話回擊。

“你的南斯拉夫旗?去和牛糞混在一起吧傻子!”

迪瓦茨怒不可遏,長臂一伸,扯下克羅地亞獨立旗,離開那個人,接著把旗狠狠扔在地上。

記者們像是圍著食物的群狼一樣,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

這一扔,是一種憤怒的發洩。

這一扔,也是一種抗議,一種不一樣價值觀衝撞。

但在迪瓦茨心裡,似乎很簡單“我當時想的,只想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團結,我們是一支代表南斯拉夫的球隊。”

很顯然,別人不這麼想——迪瓦茨公開敵對克羅地亞。

之後,克羅地亞人庫科奇,彼得洛維奇,塞爾維亞人迪瓦茨一眾隊友,仍然高舉南斯拉夫國旗,唱著歌,蹦著跳著,就當沒事發生那樣。

但克羅地亞媒體不幹了。

標題黨們紛紛造勢,將這一行為放大,迪瓦茨不尊重克羅地亞人民,反對獨立,粗魯,尖刻,破壞南斯拉夫友誼。

迪瓦茨的形象跌落谷底。

事件發展到後來變了味:迪瓦茨當時是不是還在克羅地亞國旗上踩了幾腳?

各方利益糾纏,媒體大加渲染。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迪瓦茨和德拉岑,關係開始變質。

在 NBA 的新賽季,迪瓦茨的湖人到波特蘭做客,一年當中,在 NBA 緊張賽程下,迪瓦茨可以為數不多的再次見到彼得洛維奇。

所有開拓者球員都在球場訓練,唯獨彼得洛維奇沒出來。

迪瓦茨走進更衣室,看見彼得洛維奇,打了招呼。

彼得洛維奇冷淡的回應:“國內形勢現在很複雜,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吧。”

迪瓦茨如墜冰窖,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事情怎麼了?

那次見面,兩人不歡而散。

而迪瓦茨也沒有機會再和德拉岑並肩作戰了。

——1992 年 4 月 7 日,美國宣佈承認波黑、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獨立,南斯拉夫正式解體。

——1993 年 6 月 7 日,彼得洛維奇在和女友去慕尼黑的途中不幸車禍身亡。

回想 1990 年的那次世錦賽,是南斯拉夫籃球的巔峰,是他們歷史上最值得驕傲的比賽之一。

以至於,在這兩年我和幾個塞爾維亞朋友聊起天時,他們都會彷彿表達“你們根本想象不到,之前的那支球隊有多強“。

那是一支足以媲美喬丹“夢一隊”的球隊,迪瓦茨對上大衛-羅賓遜,彼得洛維奇單挑邁克爾-喬丹,庫科奇較量皮蓬。如果能打一場,一定會是最頂尖的比賽。

可惜,時過境遷,那支風采卓越的南斯拉夫球隊,不屈的巴爾幹硬漢們,那個血性,堅強,技藝純熟,鋼鐵意志的南斯拉夫黃金一代,已不復存在。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他們終結籃球世界“美蘇爭霸” 卻因一面國旗分崩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