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起義失敗原因有哪些?

儂智高所謂的起義,根本就沒有勝算。

首先,要明確一點,儂智高之所以起兵,和宋朝自己並非沒有關係。儂智高此人是今天廣西一代的少數民族,其本還是酋長。廣西一代,在宋朝時期,並不是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轄,而是屬於羈縻州,即少數民族名義上歸宋朝 管理,臣服於宋朝,但實際上還是自治。

儂智高起義失敗原因有哪些?

而宋朝初期,今越南地區出現了一個交址國,由於地理因素,交址國反而取得了對西南少數民族部落的實際控制權。儂智高和交址國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其多次和交址國發生戰爭,但都失敗了。於是乎不得不臣服於交址。他曾經三次上書宋朝政府,要求內附,但宋仁宗並沒有答應,於是儂智高一怒之下,起兵反宋。

今吾既得罪於交趾,中國又不我納,無所容,止有反耳

這就是儂智高造反的理由。

要說儂智高在起兵初期,基本上是連戰連捷,橫掃宋朝的兩廣,但是在北宋派出名將狄青以及精銳的西軍之後,儂智高基本上就沒有贏過,最後被狄青剿滅。

因為戰爭的細節很多,過程複雜,在此不做贅述,但之所以在此提出狄青這個人,是因為決勝的關鍵和此人不無關係;而之所以提及精銳的西軍,是因為這場勝利和西軍的關係也很大。

儂智高起義失敗原因有哪些?

宋朝的軍事制度裡頭,有一項叫做強幹弱枝。所謂“幹”,指的是宋朝中央,所謂“枝”,指的是地方各州府。而強幹弱枝的意思,就是中央從地方抽調精銳組成禁軍,這些禁軍大多數在中央或者邊境(主要是和西夏的邊境),駐紮地方的很少。因為精銳都去當禁軍了,所以地方的防衛任務只能交給作為雜牌軍的廂軍。廂軍的戰鬥力相當之差,以至於每次地方叛亂,北宋都必須從中央調禁軍去平叛。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抑制武將。

而儂智高就屬於生在好時候的人。南方,向來不是中國古代王朝防衛的重點,所以歷來大一統王朝在南方的軍隊相比北方,都是要略遜一些,而北宋北方的軍隊本來就不怎麼行,更不用說南方。於是乎,儂智高帶著民風彪悍的少數民族大軍,一路如同切瓜砍菜一般地掃蕩了南方的雜牌軍。

然而,後來參戰的西軍,可是北宋唯一長期處於作戰狀態的精銳,常年在西北和西夏較量。而狄青,也是北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名將,說他是北宋第一名將似乎也不為過,因為他是宋朝唯一一個以武將身份擔任樞密使之人;其影響力之大,以至於明朝施耐庵的《水滸傳》裡頭,將他列為武曲星轉世。

儂智高起義失敗原因有哪些?

所以,儂智高的一幫烏合之眾,遇到名將帶領的精銳,立馬現了原形,最後被剿滅。

縱觀儂智高起義,他不過就是佔了宋朝重文輕武,強幹弱枝政策的便宜,事實上從他的兵力,地盤,經濟等方方面面都是難以和北宋抗衡的,所以說,他的起兵,註定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