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眾所周知,北宋“重文輕武”、“守內虛外”,在軍事上長期處於被動,以至於不得不每年對外輸送大量“歲幣”以換取和平局面。在這種軍事疲軟的大背景下,不打敗仗已是萬幸,贏得漂亮簡直是奢求。但對於宋仁宗趙禎來說,皇祐年間那場剿滅儂智高之戰,絕對算得上他執政生涯中的一大榮耀,因為這場仗,不僅打贏了,而且贏得極漂亮!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啟用了一個關鍵人物——狄青

1— 銅面騎士,揚名西北

狄青在民間故事中,被譽為武曲星下凡,和文曲星包拯一文一武,共同輔佐宋仁宗開創太平盛世。不過在真實歷史中,狄青的經歷頗為曲折。他出身貧寒,十六歲那年,兄長與人鬥毆,將人打殘,他代兄頂罪,被髮配充軍,如《水滸傳》裡的林沖一樣,他的雙頰也被刺上了追隨他一生的黥文。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最初,狄青只是個普通騎兵,但憑藉出眾的騎射本事,他一步步當上了邊疆大將,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而狄青真正嶄露頭角,是在對西夏的戰爭中。那時,因為面頰上有刺字,軍中都叫他“面涅將軍”。不知是為了遮擋刺字,還是為了震懾敵人,狄青臨陣前,總會戴上一隻青銅面具,然後披頭散髮,氣勢洶洶,每每現身敵陣,都令人不寒而慄。敵軍出於敬畏,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天使”,不是萌萌的那種,是讓人魂飛魄散的那種。四年間,狄青參加的大小戰鬥共有二十五次,身上中箭八處,每每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立下顯赫戰功。

當時最看重狄青的人是時任西北邊防軍副長官的范仲淹。他教狄青讀《左氏春秋》,並告訴他:“為將不知歷史,那就只有匹夫之勇”。果然,讀史,令狄青如虎添翼,在戰場上越發無敵。

隨著狄青的戰功越來越多,宋仁宗也注意到了這個軍事奇才,他親自召見狄青,並多次向狄青詢問軍國大計。西夏戰事結束後,狄青榮升樞密副使

2— 主動請纓,能謀善斷

得到仁宗恩寵的狄青,希望用更多戰功來回報。

不久,嶺南的儂智高發動叛亂,自稱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馳騁廣東、廣西一帶。朝廷先後派遣楊畋、孫沔、餘靖等人前去平叛,卻是屢屢損兵折將,毫無成果。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三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主動請纓,他對仁宗講了這樣一番話:“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且設酒為他送行。

當時,宋軍在前線節節敗退,軍心已經不穩。雪上加霜的是,個別將領不聽從指揮,擅自領兵出擊,結果大敗而歸,死傷慘重,還有不少將領趁亂逃跑。狄青認為,“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於是第二天一早,他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不聽從號令者和逃跑者,全部推出軍門斬首。剩餘將領面面相覷,一臉驚愕,甚至嚇得雙腿顫慄。

此後,軍威大振。

當時,交趾國主動提出要出兵幫助宋朝討伐儂智高。仁宗答應,不僅賜予軍費,還許諾平定叛亂後另有厚賞。但狄青到達前線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緊急叫停了借兵計劃。

狄青的智勇與果斷,在戰前的一系列準備中,便已得到充分展現。

3— 智勇雙全,一戰而勝

戰鬥即將打響,狄青卻下令,軍隊停止前進,先休整十天。

得此情報,儂智高以為,宋軍在短時間內不會進攻,於是放鬆了警惕。

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人馬,用了一個晝夜便過了崑崙關,佔據了有利地形,然後擺開陣型,蓄勢待發。叛軍一看失去了險要陣地,都出來迎戰。當時,前鋒孫節與叛賊在山下搏鬥而死,叛軍士氣極高,很多將領嚇得臉色都變了。

此時的狄青指揮若定,手舉旗幟,帶領騎兵,猛然從左右兩翼衝出,出其不意,大敗叛軍。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狄青又趁勢追擊叛軍五十里,斬了數千首級,儂智高的同黨被殺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儂智高在夜間縱火燒城後逃走。黎明時分,狄青帶部隊進入邕州城,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雜畜數千,又招集曾被叛軍俘虜脅迫的七千二百人,慰撫之後釋放。

當時,叛軍屍體中有個穿金色龍袍的,部眾都認為這就是儂智高,於是勸狄青報告朝廷,就說儂智高已死。狄青嚴辭拒絕,他說:“

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一個騙局呢?我狄青寧可說儂智高失蹤,也不敢欺騙朝廷來貪求戰功啊!

班師回朝後,仁宗對狄青大加賞賜,並任命他為樞密使,即大宋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從一個出身微寒、戴罪充軍的小騎兵,一步步成為位高權重的“國防部長”,狄青的經歷,在整個北宋都是絕無僅有的。他的人生足夠勵志,也因此成為廣大普通官兵的偶像。他出行時,常常引來大批粉絲的圍觀和喝彩。

可是,這一切,對於狄青而言,既是幸,也是不幸。

因為,種種禍患也由此而生……

4攀至頂峰,卻成異類

眾所周知,宋朝是文人的天下,朝廷中的重要職位,幾乎都被文官佔據。狄青,一個出身低微的武夫,怎能入得了他們的眼呢?

狄青的老領導韓琦,起初對狄青頗為欣賞,但隨著狄青職位的攀升,他對狄青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時不時給他穿小鞋,有一次連他的歌伎都當著眾人的面對狄青說:“來,斑兒,我也來敬你一杯。”叫狄青為斑兒,是因為狄青臉上有刺字。

其實仁宗當年曾提醒他,讓他敷藥清除臉上的刺青。狄青回答說:“狄青若無此兩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斷不敢去,要使天下健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此語鏗鏘有力,但他哪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經歷,在當時的朝堂,顯得何等刺眼和荒唐。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等狄青登上樞密使的高位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壓和排擠,更是源源不斷——

宰相龐籍以祖宗舊例極力阻撓,說“宋朝開國以來,還沒有武將擔任樞密使重位的,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國家重器?”

朝堂諫官多次對狄青發難,稱他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其聲譽。

公元1056年,京師發洪水。狄青為了避災,將家搬到相國寺。此舉更是遭到各種非議和歪解,著名的大文豪歐陽修,親自上疏,一口咬定發生水災就是因為讓狄青擔任了樞密使,從而遭了天譴……

終於,朝廷還是免去了狄青樞密使之職,改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護國軍節度使,出判陳州。

狄青到了陳州,僅一年多,就抑鬱而終。

大英雄狄青: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名將


從某種程度上講,狄青是被逼死的。可是,究竟是被誰逼死的呢?易中天先生一語道破——“是制度和文化”。在當時的制度和文化下,文臣天生優越,武將備受壓制。於是,狄青才成了那個誤闖文人地盤的“異類”。

可是,我們又能怪誰呢?在歷史的滾滾車輪面前,或許我們只能痛心地說一句:怪他生錯了時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