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在小說中,李儒作為董卓手下的第一謀臣,是一個戲份實足的角色。建議董卓先上表朝廷,名正言順之後再進兵洛陽的是他;建議董卓廢帝另立,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建議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的是他;宣讀廢帝策文,並且鴆殺少帝,命手下勒死唐妃的是他;識破曹操獻刀刺董的是他;建議遷都長安的是他,並且還在滎陽地方建議設下伏兵,以為董卓斷後,使得徐榮順利的擊敗了曹操。後來也是他預感到董卓的敗局,並且多次勸說董卓善待呂布,可惜董卓不聽,李儒也終於看透董卓並非命世之主,而發出了“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的感嘆。呂布誅殺董卓以後最先想要除掉的“助卓為虐者”也正是李儒,最後他被自己的家奴綁縛來獻,被王允下令斬首於市曹。

不過令讀者們遺憾的是,這些不但精彩,還充滿謀略的故事,除了鴆殺少帝這一件事有歷史記載以外,小說中其餘所述皆是杜撰。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李儒

李儒,字文優,生卒年不詳,曾是擁護少帝劉辯的重要朝臣,官至郎中令,卻在董卓進京後倒向董卓,並且成為鴆殺少帝的儈子手。董卓敗亡以後,李儒並沒有死,並且在王允被殺,李傕郭汜掌控朝政以後,繼續充任要職。直到公元198年李傕被曹操打敗,李儒也就此下落不明。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李肅

李肅,與呂布同郡,官至騎都尉(小說中為虎賁中郎將),與王允呂布等人一同參與了謀刺董卓,並且最先“格卓”使得董卓“傷臂墯車”。從關於李肅的歷史記載來看,字裡行間透漏出來李肅對董卓的怨恨與氣憤之情。究其原因應該還是沒有得到董卓的重用,“不恤下士,吝惜封賞”這也是董卓最後敗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董卓死後李肅跟隨呂布,在奉命討伐牛輔的陝縣之戰中作戰失利,敗走弘農,呂布以此為由將李肅斬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認的《三國演義》的前身《三國志平話》中,李肅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人,而且與呂布齊名,亦有萬夫不當之勇。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牛輔

牛輔,董卓的女婿,官至中郎將。在董卓將兵進京的時候,將主力部隊託付於他,分兵屯陝;董卓遷都長安的時候,又命他與董越、段煨分兵屯駐安邑、華陰、黽池一線“以御山東”,可謂信任有加。在董卓死後,牛輔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西涼軍實際的領袖,可惜他是個不中用的酒囊飯袋,而且生性恇怯,又迷信占卜相術,每當有人來投奔他,總先要讓筮人占卜相面一番才能決定見與不見。與牛輔同為中郎將的董越來投奔牛輔的時候,就是因為筮人的占卜得了一個“兌下離上,火勝金,外謀內”的兇卦,而將董越即時殺死的。估計正是他的這種難以服眾的性格和行為,不但在討伐白波賊的戰役中作戰失利,最終還得來了眾叛親離的下場。據《三國志》記載,一天夜裡,牛輔軍營中有一些士兵發動了叛亂,軍營大亂,牛輔大驚以為所有的兵將都背叛了自己,於是帶上金銀財寶,與平時交好的胡赤兒等五六人一起“逾城北渡河”而走,半路上胡赤兒等人貪圖牛輔所攜帶的財寶,將牛輔害死斬首送往長安。而在小說中胡赤兒也沒有得到好的下場,在將牛輔的頭顱獻給呂布的時候,一個手下將胡赤兒出賣,說出他謀害牛輔奪其金寶的事實,呂布大怒隨後將胡赤兒殺死。估計呂布也是為了這些財寶吧!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胡赤兒

不過在歷史上並沒有胡赤兒這個人,卻有一個與其事蹟相符合的“攴胡赤兒”,有人考證“攴胡”應該是“支胡”的誤寫,本意是月支胡人的簡寫,“攴胡赤兒”指的應該是一個叫做赤兒的月支胡人。

在李傕、郭汜攻入長安城的時候,有五位大臣死於國難。

種拂,字穎伯,河南洛陽人。擔任過司隸從事,宛縣令。當時,南陽郡吏喜歡在休假的時候在鬧市遊戲,為百姓所患。種拂每次遇見都要下車勸導,使他們感到羞愧。此後郡吏們再也不敢在鬧市遊戲了。後來種拂為政的才幹與能力出了名,被調到中央累遷光祿大夫、司空、太常,衛尉等重要官職。據《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記載,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城的時候,大臣們都四散奔逃,只有種拂揮劍而出,說道“為國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賊兵刃向宮,去欲何之!”於是大殺一場,最後戰死在亂軍之中。

魯馗,扶風平陵人。乃是東漢章帝建初年間三公之一的“《魯詩》博士”魯恭的孫子。官至太僕,《後漢書卓魯魏劉列傳》記載,他也是參與王允誅殺董卓計劃的人員之一,後被李傕所殺。

周奐,官居大鴻臚,為李傕破城時所殺。其人事蹟未見史傳。

崔烈,字威考,東漢幽州涿郡安平縣(今河北安平)人,他本是個“重名於北州” 歷位郡守、九卿的名士。卻因為在漢靈帝賣官的時候,找人託關係,只花了五百萬就登上了三公司徒的位子,而聲譽衰減。時間一長,崔烈心中有些不安,就問自己的兒子崔鈞大家是如何議論自己擔任三公職位的。崔鈞說道“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又問原因,崔鈞答道“論者嫌其銅臭!”崔烈大怒,“舉杖擊之”, 崔鈞狼狽逃走。崔烈罵道“死卒,父檛而走,孝乎?”崔鈞答道“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崔烈慚愧而止。崔鈞就是後來與諸葛亮為友,號稱“諸葛四友”之一的崔州平。後來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時任幷州西河郡太守的崔鈞結連袁紹,董卓知道後將崔烈逮捕入獄。董卓死後,崔烈才得以出獄,擔任城門校尉,也是在李傕攻入長安城的時候為亂軍所殺。

王頎,時任越騎校尉,為李傕破城時所殺,其人事蹟未見史傳。三國後期曹魏有一個與其同名的玄菟太守王頎(晉武帝時官至汝南太守), 應注意與之區分。

今天想要主要說一說徐榮和胡軫。

在小說中兩人都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戰死的,一個被夏侯惇刺於馬下,一個被程普刺中咽喉死於馬下。但在歷史上兩個人都死於後董卓時代,也並非小說中所寫的那樣只是區區龍套角色,尤其是徐榮,完全可以列入漢末名將的行列中。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徐榮

徐榮,玄菟人,另說與公孫度同郡,為遼東襄平人。在歷史記載中,徐榮有過兩次非常有名的戰役。

第一場是與孫堅的梁東之戰。當時孫堅積極響應關東義軍的號召討伐董卓,他率兵由魯陽進兵到梁縣,正與奉命“四出虜掠”的徐榮、李蒙所部相遇,孫堅被徐榮打敗,丟盔棄甲,要不是祖茂戴上孫堅的赤罽幘引開了徐榮的軍隊,恐怕江東基業未必有機會鼎足三分了。在這場戰役中徐榮還俘虜了一個叫做李旻的潁川太守,被徐榮“亨之”。

第二場是與曹操的滎陽之戰。當時董卓抵不過孫堅的攻勢,就以遷都為名向關中敗退,曹操與張邈部將衛茲領兵追擊董卓,在滎陽汴水與為董卓斷後的徐榮相遇,並且“與戰不利”被徐榮打敗。曹操也被流失所傷,所乘的戰馬也受了傷。幸虧曹洪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了曹操,他才得以趁夜逃走。

這就是史書中寥寥數語所錄,而卻是徐榮一生中輝煌的戰功,最主要的是這兩場勝仗中,徐榮的對手一個是魏國的奠基人,一個是東吳的奠基者,可以說險些葬送了未來數十年間,三國鼎持爭霸的時代。

只是可惜後來在董卓死後不久,徐榮被王允派去征討李傕、郭汜的時候,被人出賣,終於戰死沙場。事情的前因後果還要從董卓手下的另一員將領說起,他就是胡軫。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名將”徐榮

胡軫

胡軫,字文才,本是涼州豪傑,深得董卓信任,曾擔任東郡太守。在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最先被董卓派去對抗孫堅的正是胡軫,而且官拜大督護,當時呂布都只是個騎督,只能給胡軫當個副手。或許正是由此,胡軫才被呂布所嫉妒,加上胡軫本身性急暴烈,對待士卒也少有撫慰體恤,雖然意氣風發的放出豪言,要“斬一青綬”,終於還是在將帥失和的情況下,被呂布“下絆子”施陰招毀了豪傑之名。而與孫堅的這場陽人之戰,也註定以失敗收場,都督華雄也在這場戰役中被孫堅斬殺。


後來董卓死後,以徐榮胡軫為首的一批董卓舊將,跟隨呂布李肅投靠王允本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過估計王允對這些董卓舊將的態度是不太友好的,徐榮或許還要好一點,畢竟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西涼人,而像胡軫和楊定這樣的西涼豪傑,可能在王允的眼中他們都只是粗俗不堪的莽夫罷了。

在李傕、郭汜逼近長安城的時候,胡軫是和徐榮一起被派去阻擊叛亂的,在這裡《後漢書董卓傳》中是這樣寫到“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在這場新豐之戰中,徐榮和胡軫,一個戰死,一個投降。對於和李傕郭汜一樣同為西涼人的胡軫來說,或許這隻能說是迴歸到了自己的同伴當中,只是這種迴歸卻送掉了徐榮的性命。我們不難想像,在《後漢書》中的之一段簡單的記載背後,所影射出的陰謀與背叛的陰暗劇情。

一代名將徐榮就這樣死了,我們不能說他的死有多麼的讓人惋惜,因為在歷史上他只有字裡行間的寥寥數語,然而作為一個曾經挫敗過曹操孫堅的人,給予一定的認可,個人認為還是必須可以有的。至少徐榮的軍事才能和他對朝廷的忠心是值得肯定的。當董卓代表朝廷的時候,他忠於董卓,當王允代表朝廷的時候,他就忠於王允。在他短暫的一生當中,忠誠也似乎成了他能夠為之付出生命,戰死沙場的唯一精神。

而與徐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個曾經的西涼豪傑胡軫。公元192年,就在李傕郭汜剛剛把持朝政的時候,時任司隸校尉的胡軫,在誣死司隸左馮翊功曹遊殷後月餘,突染重疾,口中胡言亂語,說道“伏罪,伏罪,遊功曹將鬼來!”,最後暴斃而亡。

小A斯蒂芬寫於2017年10月9日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