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又有两位老师离职了。

哦不对,是还有好多老师在离职,我们不知道而已。

在发布这篇文章之前,小磊哥看到一个新闻:某县仅7月份就有12位老师辞职。

原来,世人眼中的铁饭碗,也有让人无动于衷、冷眼相看的一天。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员工辞职在现代职场算不上稀奇,但其他行业辞职的人无非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还是靠本专业吃饭;而教师辞职往往是毅然决然的离开教育这个行业!

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近日,又有两位乡村教师“逃离”教育——某乡镇初中吴老师和唐老师,作为同行的我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不知道应该劝慰他们,还是祝福他们呢?

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吴老师教数学,教龄4年,唐老师教英语,教龄2年,两人都是同一所师范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都获得学士学位,也都是过五六斩六将好不容易通过招教考试,满腔激情走上三尺讲台。

但是面对每月打卡上的2千多元的薪酬,年轻的吴老师和唐老师都很失落,尤其是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很多亲朋好友,哪怕是外出打工的,都有车有房,相比之下,吴老师和唐老师都很心累。

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由于他们是初级职称,每年期末发绩效工资的时候,也都是学校内垫底的。每月扣工资的30%作为绩效,最终却只领到一小部分,两位老师心里憋屈。

校长听说两位老师准备辞职,立马打电话开导他们,说考取编制不容易,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先苦后甜,以后工资会涨的云云。吴老师在电话里说,谢谢校长激励,我和唐老师已经商量了好久,都下决定了。

其实也别把老师看的多么伟大,作为普通劳动者,最大的情怀无非是,努力教学,凭借双手能养家,有底气给家人钱花。

如果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点,你给他谈教育情怀真的有用吗?

2.既要谈教育情怀,也要谈工资待遇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的好:

“谈情怀,需要资本。抛开实力谈情怀,要多无奈多无奈;离开薪金谈情怀,要多苍白多苍白。”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反对给老师涨工资,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老师有寒暑假;二是拿“师德”说事,有偿补课、推销资料,没有二十多年前的老师敬业奉献云云。

暂且不说老师的假期、工资待遇是《教师法》规定的。单说反对给老师涨工资的人有没有动脑子想过,一小部分老师的“不良”行为,除了与当下社会道德整体滑坡有关,更与老师地位、工资太低有关呀!

试想:给一个连养家都成问题的人谈情怀,你不是傻瓜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工资低下带来的焦灼和压力,正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对职业丧失敬畏和热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那些经常在网上谩骂老师的人:“嫌工资低,赶紧辞职,后边想当老师的人排着队呢!”欢迎你到中国广大乡村调查一下,你就会为今天所说的话无地自容!

嫌工资低的的确走了,某县仅7月份就有12位老师辞职。但是谁来排队填这个坑?喷子们倒是可以献言献策。

多名乡村教师辞职:家都养不起,还谈什么教育情怀?

有个段子:当中学班主任的,不要批评班里的学霸,因为人家将来可能是精英;不要批评班里的二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本地的公务员;不要批评班里的三流学生,因为他们将来可能是你的同事;不要批评班里的“学渣”,因为他们可能会成为你孩子的小学老师。

如果你仅仅觉的这只是调侃,那么看过下面这段话,你还能笑出来吗?

去年,有几个省份就开始免费定向培养考不上高中的“学渣”为乡村教师;今年,教育部“银龄计划”又开招一万名退休老师去乡村支教,这说明什么?难道我们缺本科毕业生吗?

社会再发展,文明程度再高,谁也无法以“情怀”和“大爱”为幌子,道德“绑架”老师去无私奉献爱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除非他对老师职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珍惜。

怎样才能让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珍惜自己的职业呢?

除了在社会上真正营造出尊师重道的氛围,增强老师的自豪感;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那就是大力提高教师待遇,真正让老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老师们对工作心怀敬畏,不愿也不敢为“不良行为”而丢掉一个养家糊口的“金饭碗”。

这并非来自虚无缥缈的情怀,而是有保障的薪金带动的对工作的热爱。

其实,小老百姓的情怀,不过是在全民奔向小康的时代,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看起病、买得起房、上得起学,让家人幸福的生活!

老师是人,概莫能外。

3.提高教师待遇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

24年前实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耐人寻味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国不少地区尚未落实这一法律规定,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发达地区,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以这些地区的财力,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根本不算事,但从媒体近期报道的教师“讨薪”事件来看,有的发达地区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相差颇大,落实法规的情况较差。

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当地政府领导重教育但轻教师,公务员们不愿意教师与自己的待遇平起平坐;二是对于地方政府不依法保障教师待遇的做法,没有问责机制。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存在“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现实。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因此县级财政实力就决定了保障力度和保障水平,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教师的待遇就偏低。即便做到本县范围内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一致,但比邻近县、其他地区的教师待遇低,也会令教师对待遇不满,还会导致优秀教师“人往高处走”流失。

但是也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也确实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可是从投入结构看,很多新增教育经费用到了建漂亮校舍、配先进设备上。

发展教育当然需要硬件保障,可是只重视硬件建设,没有使用硬件的教师,硬件如何发挥作用?

要解决这些地区的教师待遇问题,就必须调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做到省域内教师待遇标准一致,并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而这一切,今年将有望实现!

7月30日,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和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凡未达到上述要求的都要限期整改达标,财力较强的省份尤其要加快进度,各地要定期向教育部、财政部报告落实情况,国务院适时开展督查。

让我们翘首以盼!

写在最后:

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不了,还谈什么教育情怀?就好像你吃不饱穿不暖,却依然梦想着诗和远方一样,这真是天大的滑稽。

一些人总是在苛责老师,强烈反对这一神圣的职业和铜臭味挂钩,天天喊着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清贫,那么换成你自己呢。扪心自问,老师这点工资,何以担负起一个家庭?

在这个“没钱寸步难行”的社会,老师辞职,也真的是无奈之举了。好在,总理在努力,中央在努力。小磊哥期盼着,老师涉足诗和远方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