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你知道你公司而言,成本是多少吗?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周诗勇,知道的越多越害怕

看的企业多了,走的地方也多了,于是我这个非人力资源的想说两句:

这个问题不是如题目正文所设想的“有 2 个月的新员工招聘期、3 个月的适应期,6 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 4 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 40%的失败率”,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情况,实际上一个员工离职的成本,或是说损失是存在多个因子变量的函数,而不是这样一组常数。

首先一个因子就是获得劳动力的难度,这个难度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深圳广州的难度和惠州东莞不同,惠州和东莞之间有不同;城市和郊区不同,郊区和农村不同。城市越大,劳动力流动越快,深圳的新员工招聘期可能远低于 2 个月,但是如果你是苏北农村的一个乡镇企业,你需要找一个工人,也许在方圆十几里以内都没有富余的劳动力给你。

其次就是这个岗位的稀缺程度,也可以说是高级程度,找一个搬运工和一个工程师不同吧,有些地区,救场所用临时工的市场非常成熟,能够有影响的可能只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岗位了。

再其次,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不同,技术岗位缺失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管理因为临时好糊弄,多数时候决策问题会在未来造成后果,所以往往技术岗位的缺失因为“立刻很疼”马上对策而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管理岗位的缺失经常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以后才开始想补救,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四,就是岗位的通用性,这个决定招聘和培训的时间,一个成本会计的岗位可能很通用,即使两个跨行的企业之间都可以共用成本会计,但是一个专用设备的维护人员可能需要从操作到调试,从调试到维修需要 1 年以上的时间,越是通用岗位,越是不会有太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

第五,就是企业内部职务顶替人员培养的程度,多数时候企业内部都会有一定的岗位备份,我见过最复杂的,因为 A 走了,不得不将 B 调来顶替 A 的工作(非 B 不可),再用 C 顶替 B 的工作(理由同 A),然后调动 D 来顶替 C 的工作,最后外招一个人来做 D 的工作。很多时候企业只要足够大,都是左右腾挪得过来的。只要不发生雪崩式的离职活动,一般的个别离职造成的影响不会有太多成本。

第六,说一下适应期,这个决定招聘的成败,一个员工离职了,招聘的新员工需要多久可以适应,而且不会因为不适应而离开,至少留够一个时间段。我是觉得能不能适应,适应期多久,这个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氛围,还有当事人自己的能力,算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数据,有的企业好,有的人好。

第七,“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 3 个员工产生离职”,这个可不好说,离职本身并不总是负面的,比如一个部门摆尾的累赘员工,大家都会希望他离开,他不走别人都想走了。还有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离职,难道不是自己的职业机会吗?很多人离开公司的原因是看不到自己上司升迁或离职的希望了。还有就是企业本身各方面不错,但是就是处在收缩周期了,有人愿意留下,有人愿意离职,离职的人造福留下的人。

第八,承接第七条,其实很多 HR 都有一个做法,那就是 8-10 年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升迁,HR 是非常希望他们能够自己离职的,因为这个年份的员工如果离职,给公司节省的费用可能是会高于招聘新员工的所有成本。很多时候,等不及员工离职,HR 即使炒掉并且按照工龄赔偿也划得来。华为清退 40 岁以上程序员 科技猎头:我们也不要

对了,题主说到了一个单词——“核心人才”,我是不喜欢用这个词汇,甚至不喜欢这个词汇。

企业从成立需要竭力避免的就是自己企业有人成为“核心人才”,有这种东西,企业的命门就不能自己掌握,企业管理的系统也发生了失效,核心人才的存在是企业生存的不安定因素,随时可能离开而造成企业的死亡。不是说没有因为核心人才离开而造成企业死亡的,而是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说明企业管理是失控的,死了也活该。绝大多数时候,企业都是和地球一样,缺了谁都能转的。

还有就是题主说的“4 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这个有些扯了,你在前程无忧看 4 个月工资的简历,我是老板我炒了你。这里是中国,又不是所有企业都负担面试应聘者的来回飞机和旅店的费用,我的职业生涯也仅仅遇到一次,还是去香港;另外我还遇到一次管饭的,管饭已经很少见了。中国企业没有外资血统的,一般都是不习惯承担应聘者费用(破例的情况也有)。

最后回到问题,“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你是问可以量化的还是不能量化的,如果是可以量化的,如我前面所阐明,离职成本可能很大,可能很小,甚至可能是负数。

比如一个人离职了,如题主所说的“2 个月的新员工招聘期”、“3 个月的适应期”,企业花了 2 个月招聘,也就是说这个岗位的工资节省了 2 个月,而工作被离职员工前领导和其他同事顶了两个月,三个月的适应期,我理解为试用期吧,工资肯定比正式员工低些。所以,搞得不好还会省钱。

所以说,一个人离职前需要知道的是,你可能会给你的企业造成损失,但你一定会给你的前任同事们造成损失。在一个企业上班,不仅仅是和企业老板有一个交易的关系,也有一个和其他同事合作的关系,而且合作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交易的存在而变得无情。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工作有问题搞不定,别的同事帮忙,他会觉得欠了别人很大的人情,——这是合理的亏欠感。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同事利用上班时间帮助他,而上班时间老板是给了钱的,所以他丝毫不需要感谢他的同事,——这就是不合理的理直气壮。即使正常的招进了新员工,所谓培训的成本和精力还是那些老同事老上司付出的,而且这些带新人的培训未必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况,那就是人浮于事,十羊九牧的企业,如果有人离职,正好将这个岗位取消掉,直接节省一个人的工资,工作大家带一下。也有好心的老板,将取消的岗位的工资给那些分担他岗位的同事分享一下。

所以一个人离职的成本有多高呢?如果成本不拘泥于金钱,企业会付出不固定的成本,前任同事们肯定会付出无形的成本,而离职者自身也会付出一些成本。

最后加一些题外话,其实吧,你去辞工,老板没有留住你,那是老板开出的价钱没有打动你,只要他想留住你,他一定会开出你可以满意的价钱,你说钱不够,他给你加工资,升职务,给干股......

你说老婆和你分居两地工作,没事啊,那个 xxx 部门的文员不是空缺了,留给你老婆.......

你说离家太远,他说小孩读书可以接过来,哪个重点中学老板动用关系帮你跑......

其实吧,无论老板是否挽留,一个员工最终可以成功离职,那么离职的成本都是可以承受的,都不高。高层而言,没有离职的成本(离职可能会带来麻烦),只有制止离职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