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公衆號被封的原因是什麼?影響大嗎?

孟偉康


原本區塊鏈行業就已比較冷清了,發幣沒人看,再拿點糖果也誘惑不到新韭菜了,幾千個數字幣怎麼去區分優劣呀,多數都跌破發行價了。上千家交易所,交易所堪比上交易所的項目了,這也只有新興的區塊鏈行業才這麼奇葩。

多數區塊鏈項目都說要改變世界,都在做什麼公鏈、行業鏈,都會配一支基金,一個媒體,還可能要做個交易所,做個錢包。本來,最近兩三個月,區塊鏈行業已經讓人感受到寒意了。

那些所謂有點名氣的創業者們,都紛紛逃竄了,有點名氣的投資人也不敢出來說話了,全因為項目還沒見到實際的落地,更別說應用,韭菜倒是割沒了。

8月21日晚,突然把一些區塊鏈媒體公眾號給禁掉了,我形容這個是雪上加霜,新韭菜要進場更不可能了。

至於說對未來的影響,我個人保持樂觀,且認為即便不禁號,也會有一批打著區塊鏈名義的新媒體死去。

只不過這次是把頭部的幾家媒體封號,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國內不允許炒虛擬貨幣,這是違法的,自然也不允許傳播跟虛擬貨幣市場緊密相關的信息,這會誤導讀者,會讓人上當的。

昨天我見到一90後媒體人,投了10萬元進去買數字貨幣,現在3萬元都不剩了,看似區塊鏈帶來了光明,但如果說完幣就是玩區塊鏈的話,就被大大誤導了。

區塊鏈相關的知識,大家一定要抽時間去了解,區塊鏈相關的數字資產大家一定要謹慎操作,區塊鏈未來的世界,也希望能帶來光明,這就是我的期許吧。


財經作家邱恆明


8月21日晚間,一大批鏈圈、幣圈公眾號被被清理封殺,騰訊、阿里也對虛擬代幣交易進行全面排查和封殺。之後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委聯合發聲,稱近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顯然,這就是區塊鏈公眾號被封的原因。

近一兩年來,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代幣不斷釋放造富聲浪,給人一種再不上車就晚了的焦慮感。瘋狂無知的虛擬幣炒作,一級市場坐莊橫行,再加上區塊鏈自媒體的大肆宣傳,眾多空氣幣貼上了“區塊鏈”偽技術的外衣輪番登場,收割“韭菜”。虛擬貨幣市場的混亂,如果放任其發展,下一步將會衍生出更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品種與交易市場,對於任何破壞金融秩序的非法活動都必將一拳重擊。

長久關注我的網友都知道,我幾年前開始就反覆強調:

1、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代幣,進入金融市場之後,不過就是一個如假包換,有去無回的龐氏騙局,這些打著“區塊鏈”的幌子發行代幣,但其本身恰恰與區塊鏈核心理念相違背;

2、這些市面上交易的代幣,一旦禁止炒作,價值瞬間歸零,變成了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代碼,它們並不是創造新的財富,只是實現了對存量財富的掠奪與轉移;

3、最關鍵的是,這些發行的代幣根本不具備貨幣屬性!

為監管部門針對虛擬代幣的監管持續收緊點贊!影響大嗎?當然大!虛擬代幣的炒作早該謝幕了!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2018 年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講應該用跌宕起伏來形容,8 月 21 日晚間,一則突發消息在幣圈炸開了鍋,相關人士紛紛表示沒有任何預兆,消息猶如一枚炸彈爆炸,讓人措手不及!目前已經有火幣資訊和火幣研究院、金色財經網,幣世界快訊,深鏈財經、TokenClub 、每日幣讀、吳解區塊鏈和大炮評級等多家微信公眾號永久被封,一些沒被封的區塊鏈相關公眾號也開始自我清查,主動刪除文章或暫停服務,避免被清理餘波所波及,此次事件對於幣圈來說是提前進入了臘月寒冬!

被關停的頭部區塊鏈媒體均顯示賬號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並停止使用。據瞭解,被封原因與炒幣有關,這些賬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的行為。早在今年 7 月,騰訊已經採取對虛擬幣交易賬號作出限制,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1、限制平臺收款賬號的收款功能,禁止使用微信支付進行虛擬幣交易收款;

2、限制個人賣家賬號的收款額度,僅滿足日常社交業務使用,限制虛擬幣相關交易收款。

大清理過後對整個區塊鏈媒體帶來多大影響,目前尚不可知;但對幣圈而言,這可能只是風雨欲來的前奏!

風光無限後的慘淡

近 2 年來,區塊鏈、比特幣風靡一時,聲勢浩大,造富之快,撈錢之易,在人類商業史上,都堪稱絕無僅有。2017 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迎來暴漲,兩萬美元高位也創造一個個財富自由神話,讓更多的人知道其背後高利潤的價值。

到了 2018 年春節,隨著大佬振臂高呼,一夜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據七麥數據 4 月公佈的《 2018 中國區塊鏈 App 項目熱點分析》數據報告可以看出“區塊鏈”的火熱,並且大廠也不甘示弱紛紛試水區塊鏈,眾多區塊鏈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瘋狂滋生,而“區塊鏈”這一概念也一夜間家喻戶曉。

大廠紛紛入駐區塊鏈項目

“區塊鏈”公司也紛紛借勢融資,甚至得到千萬級融資的區塊鏈企業也不在少數,惹來其他行業豔羨。

千萬級融資的區塊鏈企業

然而到了近日,態勢急速逆轉,情況急轉直下,比特幣跌到了 6000 美元大關,各種數字貨幣紛紛比慘,而數以千計的“xx財經”、“xx區塊鏈”媒體,風光後正在淡出公眾視野,幣圈神話漸行漸遠,取而代之是“降薪”、“割韭菜”、“訴訟”、“傳銷”等各種狗血八卦吐槽新聞,負面消息層出不窮使得“區塊鏈”不再是人們嚮往的“神壇”,而是質疑“區塊鏈”到底能存活多久。有業內人士預言:未來 10 - 11 月將是區塊鏈媒體,交易所大量關門的階段!而今天微信對區塊鏈媒體整治,也證明了“區塊鏈”寒冬提前到來。

有果必有因

騰訊突下狠手,讓人紛紛感嘆清理來的太突然,然而一切事件的發生、發展肯定是有原因的。除了跟被封公眾號自身有關,還有就是炒幣無法壓制,近日有關部門再次表態數字幣交易非法有關,整肅風暴終於來了。

前幾日,七麥數據給大家整理了各行業企業死亡名單(要不是 P2P 爆雷,還不知道這些大火的 App 已經涼掉了),其中,P2P 爆雷的相關內容深受用戶所關注,而相同的悲劇是否會重現幣圈,而大量群體事件是否將會出現?這還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這次嚴打是有目的性的,當然“區塊鏈”、“幣圈”的這種亂象也嚴重違背國家脫虛向實,相關部門明確指出不允許炒幣相關政策,然而一直未被落實,而這次算是對之前所做的一系列措施的一種應證。

由於“區塊鏈”的地域佈局主要以廣東、浙江、北京等地較為集中。所以從 2017 年至今,相關“區塊鏈”訴訟糾紛也集中在這 3 個區域,目前糾紛已接近 600 起,對於一個行業來講,有如此龐大數量的案件糾紛,國家還是很重視的。

中國區塊鏈佈局情況

中國區塊鏈佈局情況

在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佈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來看,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很多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許以高額回報,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就在今年 3 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數千名投資者被騙資金 3.07 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

警方調查發現,在部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虛擬貨幣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操作實現價格漲跌。在吸引大量投資人“入場”後,不法分子通過惡意操縱虛擬貨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虛擬貨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

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以“區塊鏈”為幌子發展會員、下線,既對受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又對正常的“區塊鏈”研究、應用帶來負面影響。今年 4 月,西安警方破獲一起打著“區塊鏈”概念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涉案資金達 8600 餘萬元。

實際上,幣圈監管去年已經趨嚴,央行多次約談,關閉火幣網、比特幣大陸等交易所。2017 年 9 月 4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佈公告,將 ICO 定性為“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隨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發佈提示,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而這一次,監管風暴已蔓延到打著區塊鏈外衣的平臺,涉嫌炒幣和推薦 ICO 項目集體被封掉,不論是幣圈還是區塊鏈圈,又一次迎來風聲鶴唳。

產品清理或將來襲,去偽存真迴歸應用

就七麥數據觀察發現,目前相關關停的公眾號所關聯的微信小程序及其相關 App 仍運營正常未受牽連,如關停的“金色財經”,目前其產品在 App Store 排名表現來看還是比較穩定的。針對當下的情況,已開始有人在微信群內表示“可訂做各種媒體 App ,最快一週出產品,再也不用擔心公眾號被封”。據從監管人士處獲悉,此次被封的公眾號只是一部分,下一步還會繼續有所動作,而部分重點區塊鏈相關 App 也會被納入整治範圍。

其實,無論哪個新興行業都會在發展中肯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誤區各方企業正在逐漸澄清,“去偽存真、迴歸應用”的思路也逐漸成為區塊鏈行業的共識。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說,區塊鏈和 ICO 融資是兩碼事,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於建立信任,而 ICO 僅僅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來實現發行代幣的激勵機制而已,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7 月 19 日,在北京舉辦的“鏈向未來·全球區塊鏈應用價值峰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區塊鏈技術為政府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產品溯源、傳媒版權認證等提供更多解決思路,在瞭解其暫時短板時,也要用開放態度關注這一技術。

結語

每個新興行業,或者新興概念都有其出現的作用,當出現時應該合理正確利用其優勢,改善現有產品的弊端,讓自身產品得到剛好的優化才是我們開發者應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