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諸葛亮,他在正史中同樣精彩無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從初中開始看《三國演義》的書,對裡面的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可以熟記他的每一個事跡,我當時以為只要你有本事,哪怕是在田間做一個農民,也會有明主來尋訪,那種為帝王師的感覺似乎正是文人所追求的極致。隨著瞭解的東西越來越多,發現事情似乎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的基本信息。

三分天下諸葛亮,他在正史中同樣精彩無限

他相貌英偉,三國志中描述他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三國演義中描述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他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從這些信息可以知道主角本人相貌是高大帥氣,祖上乃是名門望族。

諸葛亮雖然幼年喪失雙親,但是他的叔父諸葛玄對他們兄弟幾個都還不錯,他跟隨叔父,自然也被他叔父的朋友所熟識,我們來看一下諸葛亮的關係網,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黃承彥乃是當世名流,荊州牧劉表和黃承彥是連襟,荊州水軍都督蔡瑁是劉表和黃承彥的小舅子,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荊州望族蒯家,他的小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的一個侄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諸葛亮的朋友有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諸葛亮通過兩個姐姐和自己的婚姻及其朋友圈,將荊州地區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一網打盡了。

瞭解了這些,也就瞭解了為什麼諸葛亮不主動去找工作,只要在臥龍崗讀書種地,就有明主來尋。因為人家親戚朋友多啊,又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自身有本事,加上週圍有人為他造勢,一個躬耕南陽的“農民”諸葛亮只需等待明君出世,他不需要等很久了,落魄的梟雄劉備很快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介紹下了解了臥龍鳳雛的故事,後來徐元直走馬薦諸葛,劉備決心尋訪大賢,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說出了他早已準備好的隆中對,為處於迷茫的劉備指出一條明路。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諸葛亮似乎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朝治國如蕭何,帶軍打仗如韓信,大略講一下諸葛亮生平功績,初出茅廬便三分天下,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助周郎赤壁鏖戰,平南蠻七擒孟獲,伐中原六出祁山,兩軍陣前罵死王朗,揮淚斬馬謖,制木牛流馬,改進八陣圖,空城計退司馬懿,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三分天下諸葛亮,他在正史中同樣精彩無限

那麼真實的諸葛亮又是如何呢?三國演義誇張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卻忽視了他的政治才能,而三國志陳壽則低估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講述了諸葛亮的政治能力。陳壽之所以講述諸葛亮軍事很少,也許與史學家不知兵有關吧。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統治者基於自己的目的,會對歷史進行修飾,也可能是整容。

按照正史記載,有幾件事和演義不同。

第一件,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按照三國志魏略記載是吳主孫權所為

第二件,七擒孟獲是虛構的,諸葛亮是有進行南征,但沒有七擒七縱,當時,以諸葛亮的才智而言,不可能為了一個孟獲而一而再的浪費國力。第一:因為劉備入川時,封賞群臣,已經弄得財政運作不靈活;第二:劉備才死不久,劉禪權威不夠,無法控制國內形勢;第三:蜀軍遠征,士卒思鄉,後勤困難,無法進行長期作戰;第四:吳魏兩國對蜀虎視眈眈,長期作戰必定會引起其他兩國的攻擊,到時首尾不能兩顧,蜀軍必敗。

第三件,借東風是虛構的,正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也並沒有呼風喚雨之能,他只是作為劉備和孫權之間的聯絡者,指揮赤壁之戰的人是周瑜,東風是長江上的一種自然現象,長期在當地操練水軍的周瑜和黃蓋對什麼時候起東風非常清楚,他們聰明地抓住了這一戰機打敗了曹軍。

第四件,空城計不是諸葛亮,是趙雲實施的,《三國志·趙雲傳》援引《趙雲別傳》中記載了趙雲版的“空城計”,摘錄如下: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第五件,火燒博望坡的是先主劉備,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軍事才能,故意壓制劉皇叔的才能,試想,如果劉備是一個沒有本事,只知道哭哭啼啼的主公,以諸葛亮的才智和關張趙的勇猛,會心服口服嗎?

第六件,三氣周瑜,也是虛構的,這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才將周郎描繪成一個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的存在。其實周瑜也是很有才華和能力的,在長遠戰略規劃上可能不如諸葛亮,但是在具體的指揮戰役上,他是不遜色於諸葛亮的。

三分天下諸葛亮,他在正史中同樣精彩無限

諸葛亮雖然沒有做上面這些事情,但他的能力和品行卻依舊讓後世敬仰。

孔明出山後,最開始只是劉備的幕僚,沒有職位在身,一年後為軍師中郎將,負責零陵,長沙,貴陽三郡的賦稅,按今天來說,乾的是地稅局局長的事情,此時關羽為偏將軍,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趙雲為牙門將軍,麋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五年後,作為軍師將軍兼益州郡(今雲南宜良縣)太守。遠離權力中心。此時蜀郡(成都)太守是法正。董和為掌軍中郎將署左將軍府事,當時劉備是左將軍。益州郡(今雲南宜良縣)的前任太守是董和,因乾的好,才被劉備提拔。由諸葛亮繼任。年末,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與董和同任。當時劉備是左將軍大司馬。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諸葛亮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官職沒變,此時法正的官職高於諸葛亮。劉備稱帝后,任命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此時諸葛亮的官職超過法正,但法正這個時候已經死了。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輔幼主,北伐。

我為什麼屢次提法正呢,因為法正沒死之前,都是法正作為軍師隨軍征戰,而諸葛亮則像蕭何一樣,保障後勤,他做丞相後在政治上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經濟上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

軍事上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三分天下諸葛亮,他在正史中同樣精彩無限

諸葛亮之所以受到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歡迎,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突出,更在於他自始至終對領導忠心不二,特別是當他手裡面執掌西蜀所有兵馬,他的權力和能力足以替代劉嬋,但是他堅守了對劉備的承諾。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惜哉,孔明,得其人不得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