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禪說莊子》

這套書對現代人而言是寶貴的人生指南,能讓我們在不斷轉動的社會齒輪的巨響中靜心寧神,把握好生命的本質,在蒼茫天地間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再浮躁與迷失。

馮學成先生的《禪說莊子》精裝系列共含《人間世、養生主、應帝王》《知北遊》《秋水》《達生》《寓言、山水》《刻意、繕性》《逍遙遊、德充符》《駢拇、外物》等8部14篇。

馮先生20歲當知青時便結識了一代高僧海燈法師,後來更歷參本光法師、賈題韜老居士、離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並在2001年得到當代禪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傳承。其間,儘管他經歷了8年蒙冤的牢獄之災,但竟未改其心。幾十年來,他飽覽經史,深入禪觀,自在出入於儒學之正大、佛學之精微和道學之幽玄間,對儒釋道三家都頗有見地,能融會貫通。

“莊周夢蝶”“邯鄲學步”“庖丁解牛”……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都出自《莊子》。《莊子》是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一部能觸發人們靈感,使人進入深度思考,從而打開人生境界的奇書。

縱觀古今,出現過形形色色的《莊子》註解版本,關於《莊子》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研究也浩如煙海。

但是,如馮先生這般另闢蹊徑、以禪注莊,結合佛教禪宗思想分析莊禪之間內在關係的註解精品,並不多見。他別具慧眼地找到了禪宗與莊子的契合點,讓莊子思想與佛教思想交映生輝,使我們能夠對《莊子》產生更深更透的理解與領悟。

本書由馮先生多年來在各地開辦國學講座時的講稿整理而成,語言通俗幽默,朗朗上口。他將莊子與時代、時事、社會及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在闡述莊子哲理時多結合自身經歷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加以佐證。讀此書,如同親耳傾聽一位坐在我們面前的睿智長者娓娓而談,講述人生的實用經驗。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的徐揚生院士為本書作序,認為馮先生這套恢弘大作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角度和語言都“活”得不同凡響。

那麼,就讓我們走入神奇的書中世界,藉由馮先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來看看

,那些我們曾苦苦追尋而不得其解的人生困惑,是否都能在這裡找到些許答案。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01 如何能活得自在?

《逍遙遊》的開篇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而名為“鯤”的魚修煉之後就“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大鵬飛到高空之後,往下看到這樣的風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我們現在坐上飛機,從天空上看下去,空氣流動的感覺就是“野馬也,塵埃也”,就像草原上野馬在狂奔,煙塵湧起,有時候又像塵埃朦朦朧朧地籠罩大地。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一句就更加深刻了。以息相吹,是一呼一吸的感覺。大家要知道,地球也是有呼吸的,乾坤就在一呼一吸之中。《易經》裡說“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這一開一合,就是卷舒自在。學佛的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卷舒自在,這個卷就是闔,闢就是舒,闢闔之間,一張一合,就像風箱一樣,就叫呼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就是指造物者。造物者“以息”這麼一收一放的呼吸規律,決定了天地萬物的生命節律。春夏為放,秋冬為收;白天為放,夜晚為收。天地乾坤就這樣一收一放,萬物就生生不已了,這就是造物者在“以息相吹”。

我們怎麼才能有這樣的眼界、這樣的胸懷,去觀看乾坤的呼吸、大地的呼吸、萬物的呼吸呢?要想體會“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麼一種境界,那就必須一塵不染,放下煩惱,把社會上的是非、榮辱、成敗、利害統統放下,純粹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會大自然、體會宇宙,這時你才會看到這十幾個字所描述的畫面。

這個畫面我們在《動物世界》裡,在對大自然的“探索節目”裡,就可以看得到。在非洲大草原的空中航拍斑馬和牛羚的大遷徙,就有這種“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畫面。

所以,我們要善於用心靈去貼近自然。如果我們被紅塵滾滾弄得心神不定、心神不寧,那就沒法去體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樣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感受到這樣的境界,達到這樣的境界,那就有相當的成就了。為什麼呢?至少說明你能把世間的煩惱放下。放得下,你就能得自在;放不下,你永遠找不到自在的感覺。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02 何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莊子在《逍遙遊》裡談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幾句實際上把《逍遙遊》的精髓,把《莊子》最高的修為境界給展示出來了。用佛教的話說,就是果位上的事,成佛了,成菩薩了,才有這樣的境界。

“至人無己”,什麼叫“無己”?大公就是無己,就是把這個“我”字放下,體證了這個無我,那就叫見道。這個“我”也是因緣而有的,因為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工作單位等等,有這些才有“我”嘛。如果把外界的一切因緣都去掉了,哪有“我”的存在呢?

怎樣使自己達到“無我”的狀態?佛教裡強調“人無我,法無我”,要人我空,法我空。在《莊子》裡、在道家學說裡就是講這個“無己”。《莊子》的很多篇章都在談怎樣使自己達到這種無我的境界。你“無所待”,就無我了;你“有所待”,就有我。為什麼?因為有主觀,有客觀,這個“我”當然就出現了。

“神人無功”,真正的“神人”,他是不需要建立什麼功業的。建功立業的人都是凡人。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批評凡人,這個也是很自然的。所謂的神人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他遊於無窮,完全隨順世間,用禪宗洪州宗的祖師馬祖的話來說,就是“飢來弄飯困來眠”。為什麼“無功”,他沒有內心的躁動,沒有內心的追求,沒有慾望的衝動,沒有煩惱的發動,他哪裡需要去建功呢?這些功是建立在慾望的發動上面的。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我們若認真地去觀察自然,就會發現造化之功非人力所能為之。《大宗師》裡講“天之所為”,是人力所不能進入的地帶,人只能去幹“人之所為”的那些事,越俎代庖是不行的。何況如今的“人之所為”,已經嚴重地傷害了“天之所為”,最終的惡果還是得由人類來承擔。所以道家提出“神人無功”的理念,是非常高明的,是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根本定位。

當然,作為個人,對這個“無功”應有相應的理解,就是這個“功”千萬別傷害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只有“無功”,放下種種鏡花水月,才能保全我們的命,才能保全我們的“神”,這樣我們也是“神人”了。

“聖人無名”,“名”當然是社會性的,屬於功名富貴之列,與自然的生命格格不入。在道家看來,它是自然生命的累贅。對徹底迴歸和放身於自然的人來說,這個“名”有什麼用?只會擾亂心性,挑起煩惱。所以真正的聖人,他不是追名逐利的。

其實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能在世間達到“無我”的境界,忘掉自己與外界的界限,超脫物外,這便是我們此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03 養生之道的根本秘訣是什麼?

《知北遊》中,莊子藉著“知”先生,即大智慧先生之口,來點破養生之道的理論基礎——“故萬物一也”。人的身體來是從萬物中來,去了以後還是迴歸於萬物。從大道中來,迴歸於大道,從萬物中來又迴歸於萬物。我們每天吃五穀雜糧、雞鴨魚肉,以頤養生命。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的是“萬物”,沒有萬物來頤養,我們的生命就無法存在。

用黑格爾的話來說:“生命,就是不斷把外在變成內在,把內在變成外在的過程。”什麼是外在變成內在?就是新陳代謝,吐故納新。我們吃東西,呼吸新鮮空氣,就是把外在的東西轉化成內在的東西。我們排洩流汗,就是把內在的東西變成外在的東西。“故萬物一也”,我們要把千差萬別的現象看成是一回事,都是大道流行。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我們對喜好、歡喜、所欲的東西,稱為“神奇”。富貴是神奇,都喜好;貧賤是臭腐,都討厭。生命是美者,是“神奇”,我們禮讚、歌頌生命。相反,死亡是臭腐,我們要詛咒死亡、詛咒死神。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但造化就是那麼奇怪,經常把“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我們吃的山珍海味,在五臟六腑中變成了臭便,然後進入“五穀輪迴之所”,這是“神奇”化為“臭腐”。但正是這些臭腐的東西,用在田裡就是有機肥。我們現在純綠色的農業,拒絕化肥,拒絕農藥,完全使用有機肥,這個在市場上是最受歡迎的。這就是“臭腐”化為“神奇”。

而在現代經濟社會之中、官場之中。某些人通過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升官發財了,這就是“神奇”。但哪天案發了,一下就變成“臭腐”。我們要把這些現象看穿、看破,大道中的確無所謂絕對的“臭腐”和“神奇”,它們都是人的感覺,都是可以轉化的。

“故曰,‘通天下一氣耳”,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境界?有沒有這樣的胸襟?能夠有“通天下一氣”這樣的感覺,能夠把富貴貧賤視之為“一”,處之如“一”,把生死是非化之為“一”。從而在遇上大麻煩時能顯得氣定神閒,自由自在,不至於張皇失措。

“聖人故貴一”,“貴一”就是我們的“精氣神”應該收攝為“一”,不能隨便釋放,問題想多了耗神,話說多了耗氣,每天不“守子時”,肢體不得休息就是耗命。怎樣使自己能夠把神、神氣,乃至自己的命都規範在“一”之中?這就是養生之道了。只要能夠“貴一”,能夠守“一”,這就是養生之道的根本秘訣,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秘訣,這可是儒釋道三家都宗奉的原則啊!

馮學成——《禪說莊子》:你苦苦尋找的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04 別錯過這份非凡的人生指南

與佛教思想比,莊子思想對於現代人而言是相對陌生的。但正如世界禪學權威、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鈴木大拙曾經感慨過的:“說莊子之啟迪於禪宗,不如說禪宗之啟迪於莊子。”禪宗裡很多為人熟知的語句,比如“生死亦大矣”“行者”“無門”“佈施”“不二”“內不放出,外不放入”等,都可以追溯到《莊子》。我們甚至可以說,《莊子》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前的“禪宗”。而《莊子》裡面的隱士思想和古印度的沙門思潮也是非常合拍的。

儘管《莊子》的注本和白話版本已經鋪天蓋地,但基本上要麼晦澀難懂,要麼寡淡無味。我們讀了之後,對於莊子思想很難產生心靈上的真切共鳴和深入骨髓的領悟。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接地氣的好書。

其實《莊子》原文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絕,是金聖嘆所列“六才子書”之首。如果我們綜合來看中國思想史,中國人理想人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莊子思想的反映,它對整個中華文明而言都具有正面的、崇高的力量。

讀懂《莊子》,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真正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更具現實意義的指導作用在於,能讓我們在不斷轉動的社會齒輪的巨響中靜心寧神,把握好生命的本質,在蒼茫天地間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再浮躁與迷失。如果我們讀《莊子》讀得如坐針氈、元氣大傷,那麼又如何能品味到莊子為我們開闢的智慧境界和獨特的人生樂趣呢?

藏著寶貴人生指南的《莊子》寶箱,請用馮先生的這把鑰匙打開。收好,不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