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禅说庄子》

这套书对现代人而言是宝贵的人生指南,能让我们在不断转动的社会齿轮的巨响中静心宁神,把握好生命的本质,在苍茫天地间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再浮躁与迷失。

冯学成先生的《禅说庄子》精装系列共含《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知北游》《秋水》《达生》《寓言、山水》《刻意、缮性》《逍遥游、德充符》《骈拇、外物》等8部14篇。

冯先生20岁当知青时便结识了一代高僧海灯法师,后来更历参本光法师、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在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其间,尽管他经历了8年蒙冤的牢狱之灾,但竟未改其心。几十年来,他饱览经史,深入禅观,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对儒释道三家都颇有见地,能融会贯通。

“庄周梦蝶”“邯郸学步”“庖丁解牛”……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都出自《庄子》。《庄子》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一部能触发人们灵感,使人进入深度思考,从而打开人生境界的奇书。

纵观古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庄子》注解版本,关于《庄子》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也浩如烟海。

但是,如冯先生这般另辟蹊径、以禅注庄,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内在关系的注解精品,并不多见。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禅宗与庄子的契合点,让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映生辉,使我们能够对《庄子》产生更深更透的理解与领悟。

本书由冯先生多年来在各地开办国学讲座时的讲稿整理而成,语言通俗幽默,朗朗上口。他将庄子与时代、时事、社会及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在阐述庄子哲理时多结合自身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加以佐证。读此书,如同亲耳倾听一位坐在我们面前的睿智长者娓娓而谈,讲述人生的实用经验。

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的徐扬生院士为本书作序,认为冯先生这套恢弘大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角度和语言都“活”得不同凡响。

那么,就让我们走入神奇的书中世界,借由冯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来看看

,那些我们曾苦苦追寻而不得其解的人生困惑,是否都能在这里找到些许答案。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01 如何能活得自在?

《逍遥游》的开篇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而名为“鲲”的鱼修炼之后就“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大鹏飞到高空之后,往下看到这样的风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我们现在坐上飞机,从天空上看下去,空气流动的感觉就是“野马也,尘埃也”,就像草原上野马在狂奔,烟尘涌起,有时候又像尘埃朦朦胧胧地笼罩大地。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一句就更加深刻了。以息相吹,是一呼一吸的感觉。大家要知道,地球也是有呼吸的,乾坤就在一呼一吸之中。《易经》里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一开一合,就是卷舒自在。学佛的人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卷舒自在,这个卷就是阖,辟就是舒,辟阖之间,一张一合,就像风箱一样,就叫呼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就是指造物者。造物者“以息”这么一收一放的呼吸规律,决定了天地万物的生命节律。春夏为放,秋冬为收;白天为放,夜晚为收。天地乾坤就这样一收一放,万物就生生不已了,这就是造物者在“以息相吹”。

我们怎么才能有这样的眼界、这样的胸怀,去观看乾坤的呼吸、大地的呼吸、万物的呼吸呢?要想体会“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么一种境界,那就必须一尘不染,放下烦恼,把社会上的是非、荣辱、成败、利害统统放下,纯粹用我们的心灵去体会大自然、体会宇宙,这时你才会看到这十几个字所描述的画面。

这个画面我们在《动物世界》里,在对大自然的“探索节目”里,就可以看得到。在非洲大草原的空中航拍斑马和牛羚的大迁徙,就有这种“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画面。

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灵去贴近自然。如果我们被红尘滚滚弄得心神不定、心神不宁,那就没法去体会“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样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有相当的成就了。为什么呢?至少说明你能把世间的烦恼放下。放得下,你就能得自在;放不下,你永远找不到自在的感觉。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02 何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里谈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几句实际上把《逍遥游》的精髓,把《庄子》最高的修为境界给展示出来了。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果位上的事,成佛了,成菩萨了,才有这样的境界。

“至人无己”,什么叫“无己”?大公就是无己,就是把这个“我”字放下,体证了这个无我,那就叫见道。这个“我”也是因缘而有的,因为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工作单位等等,有这些才有“我”嘛。如果把外界的一切因缘都去掉了,哪有“我”的存在呢?

怎样使自己达到“无我”的状态?佛教里强调“人无我,法无我”,要人我空,法我空。在《庄子》里、在道家学说里就是讲这个“无己”。《庄子》的很多篇章都在谈怎样使自己达到这种无我的境界。你“无所待”,就无我了;你“有所待”,就有我。为什么?因为有主观,有客观,这个“我”当然就出现了。

“神人无功”,真正的“神人”,他是不需要建立什么功业的。建功立业的人都是凡人。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批评凡人,这个也是很自然的。所谓的神人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他游于无穷,完全随顺世间,用禅宗洪州宗的祖师马祖的话来说,就是“饥来弄饭困来眠”。为什么“无功”,他没有内心的躁动,没有内心的追求,没有欲望的冲动,没有烦恼的发动,他哪里需要去建功呢?这些功是建立在欲望的发动上面的。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我们若认真地去观察自然,就会发现造化之功非人力所能为之。《大宗师》里讲“天之所为”,是人力所不能进入的地带,人只能去干“人之所为”的那些事,越俎代庖是不行的。何况如今的“人之所为”,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天之所为”,最终的恶果还是得由人类来承担。所以道家提出“神人无功”的理念,是非常高明的,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定位。

当然,作为个人,对这个“无功”应有相应的理解,就是这个“功”千万别伤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只有“无功”,放下种种镜花水月,才能保全我们的命,才能保全我们的“神”,这样我们也是“神人”了。

“圣人无名”,“名”当然是社会性的,属于功名富贵之列,与自然的生命格格不入。在道家看来,它是自然生命的累赘。对彻底回归和放身于自然的人来说,这个“名”有什么用?只会扰乱心性,挑起烦恼。所以真正的圣人,他不是追名逐利的。

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能在世间达到“无我”的境界,忘掉自己与外界的界限,超脱物外,这便是我们此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03 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是什么?

《知北游》中,庄子借着“知”先生,即大智慧先生之口,来点破养生之道的理论基础——“故万物一也”。人的身体来是从万物中来,去了以后还是回归于万物。从大道中来,回归于大道,从万物中来又回归于万物。我们每天吃五谷杂粮、鸡鸭鱼肉,以颐养生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是“万物”,没有万物来颐养,我们的生命就无法存在。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生命,就是不断把外在变成内在,把内在变成外在的过程。”什么是外在变成内在?就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我们吃东西,呼吸新鲜空气,就是把外在的东西转化成内在的东西。我们排泄流汗,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在的东西。“故万物一也”,我们要把千差万别的现象看成是一回事,都是大道流行。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我们对喜好、欢喜、所欲的东西,称为“神奇”。富贵是神奇,都喜好;贫贱是臭腐,都讨厌。生命是美者,是“神奇”,我们礼赞、歌颂生命。相反,死亡是臭腐,我们要诅咒死亡、诅咒死神。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但造化就是那么奇怪,经常把“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我们吃的山珍海味,在五脏六腑中变成了臭便,然后进入“五谷轮回之所”,这是“神奇”化为“臭腐”。但正是这些臭腐的东西,用在田里就是有机肥。我们现在纯绿色的农业,拒绝化肥,拒绝农药,完全使用有机肥,这个在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这就是“臭腐”化为“神奇”。

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之中、官场之中。某些人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升官发财了,这就是“神奇”。但哪天案发了,一下就变成“臭腐”。我们要把这些现象看穿、看破,大道中的确无所谓绝对的“臭腐”和“神奇”,它们都是人的感觉,都是可以转化的。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胸襟?能够有“通天下一气”这样的感觉,能够把富贵贫贱视之为“一”,处之如“一”,把生死是非化之为“一”。从而在遇上大麻烦时能显得气定神闲,自由自在,不至于张皇失措。

“圣人故贵一”,“贵一”就是我们的“精气神”应该收摄为“一”,不能随便释放,问题想多了耗神,话说多了耗气,每天不“守子时”,肢体不得休息就是耗命。怎样使自己能够把神、神气,乃至自己的命都规范在“一”之中?这就是养生之道了。只要能够“贵一”,能够守“一”,这就是养生之道的根本秘诀,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这可是儒释道三家都宗奉的原则啊!

冯学成——《禅说庄子》:你苦苦寻找的所有答案都在这里

04 别错过这份非凡的人生指南

与佛教思想比,庄子思想对于现代人而言是相对陌生的。但正如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曾经感慨过的:“说庄子之启迪于禅宗,不如说禅宗之启迪于庄子。”禅宗里很多为人熟知的语句,比如“生死亦大矣”“行者”“无门”“布施”“不二”“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等,都可以追溯到《庄子》。我们甚至可以说,《庄子》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禅宗”。而《庄子》里面的隐士思想和古印度的沙门思潮也是非常合拍的。

尽管《庄子》的注本和白话版本已经铺天盖地,但基本上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寡淡无味。我们读了之后,对于庄子思想很难产生心灵上的真切共鸣和深入骨髓的领悟。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接地气的好书。

其实《庄子》原文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绝,是金圣叹所列“六才子书”之首。如果我们综合来看中国思想史,中国人理想人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庄子思想的反映,它对整个中华文明而言都具有正面的、崇高的力量。

读懂《庄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更具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不断转动的社会齿轮的巨响中静心宁神,把握好生命的本质,在苍茫天地间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再浮躁与迷失。如果我们读《庄子》读得如坐针毡、元气大伤,那么又如何能品味到庄子为我们开辟的智慧境界和独特的人生乐趣呢?

藏着宝贵人生指南的《庄子》宝箱,请用冯先生的这把钥匙打开。收好,不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