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莊子》:見識

對話《莊子》:見識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每個人對事物都有各自的見識,區別在於高下。

增長見識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的東西。

我讀《莊子》是在高中時期,讀完《逍遙遊》時,頓生豪氣,覺得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情,而今,再讀它時,又會感嘆自己太過渺小;

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大和小是相對的,我們自己覺得很大的東西,放到更大的環境中就會顯得很渺小了。《逍遙遊》裡還講到時間的長和短也是相對的,對於壽命而言,寒蟬的壽命很短,而大龜的壽命就很長,龜把500年當作春,把500年當作秋,然而龜相比於大樁這種古樹,就又顯得很短了,因為大樁樹把8000年當作春,把8000年當作秋,這才是長壽。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很多人講,自己多麼多麼忙,做的事情很重要,以至於沒有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其實,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都未必。

所有的煩惱,都是沒能跳出自己的見識侷限。

很多人做的看似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跳出自己的見識的侷限來看,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讀《秋水》篇,文中闡述了一個觀點——見識的重要性。文中講百川匯聚於大河,河神覺得很是了不起,而到了海里,便發出了“望洋向若而嘆”,成語“望洋興嘆”便來源於此。

在人的一生中,很大部分的成敗取決於我們見識的高低,而非所謂努力;

有一句政治觀點正確的廢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但問題是如何做正確的選擇呢?

前提就是要有更廣的見識。

那麼好,我們再往下挖一層,如何獲得更廣的見識?

答案是:圈子。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見識。

在各個行業,人在圈子內外,所看到的層次都是不一樣的,圈外的人,看到的往往只是發生的現象;而圈內的人,就能夠看到其本質和內在的邏輯,因此,只有進到了圈內,才會更早認清行業目前的變化和未來的方向;提前做好佈局,在事物還未成氣候前,在獲得大眾認知和理解之前,早踏出一步,就能夠獲得寶貴的時間優勢。

李笑來曾說過,比特幣帶給他的財富,不是運氣好,只是進入幣圈時間早。

要知道,現在的商業,時間的早晚,對做一件事情而言,往往就是成敗。

莊子講,從宏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是不可能全面的,但是,從宏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也不可能真切。大和小雖有不同,卻各有各的合宜之處。也就是說如何把握一個度了,能讓它們相輔相成,就是藝術。

莊子是我的精神導師,在焦慮之時或者遇到想不開的事情時候,只要隨便讀一段《莊子》,而後回顧自己的事情,思索煩惱,對照莊子說的話反思反思,很多時候便豁然開朗,《莊子》值得每個人仔細研讀。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