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經緯丨城市更新,從文化傳承開始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然而,城市的發展也面臨著自身成長和文化傳承的矛盾——人文關懷日益喪失,文化衝突不斷顯現,城市記憶消失,富有特色的區域和傳統文化不斷被格式化的現象日益嚴重。

在這種背景下,該如何將文化與城市有效融合,為城市化的進程注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城市更新”中不忘“文化傳承”,有著世界性和長遠性的意義。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藍天白雲下的北京胡同

“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

從目前城市更新案例來看,主要有三大類型:文化傳承、建築重生和文藝美居。其中,文化傳承類主要包含老廠房更新改造、文化旅遊商業區更新改造和歷史街區更新改造三類情況。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 老屋變形記:從老廠房到藝術創意園

● 從膠印廠到戲劇影視主題文創園——77文創美術館

77文創美術館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前身是北京膠印廠。園區東起美術館后街,西至小取燈衚衕,與中國美術館僅一街之隔,皇城根文化遺址公園百步之間。

為營造園區的有機整體,設計師用空中游廊,連接所有樓層,空中游廊的設計為員工提供了休閒放鬆的場所;在建築風格上採用工業倉庫式的建築結構、厚重工字鋼柱和鏽蝕耐候鋼面板,在體現保留工業遺址風貌的基礎上,吸引了大量核心文化資源聚集,構建了文化資產運營的生態系統,形成了以戲劇和影視為核心業態的高端主題性文化園區。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前—北京膠印廠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後—77文創美術館

從廠房到創意園區——郎園Vintage

郎園Vintage,曾經的北京萬東醫療設備廠,位於CBD核心區國貿以東。郎園Vintage是一個將傳統與潮流完美結合的創意園區,對建築體“修舊如舊”的工程改造,低碳環保理念的倡導,再加上數字化、信息化手段的運用。

郎園Vintage在改造過程中,低碳環保的理念貫穿始終。沒有把原有的建築拆掉重建、造成重複建設與資源的浪費,整個園區從方方面面也都考慮到了低碳主題。環保方面,外牆的低碳生活草皮空間,硅藻土建材是空氣淨化劑,太陽能光電玻璃幕牆在發電的同時也能起到保溫作用,實現建築耗能向建築產能的轉變。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前—北京萬東醫療設備廠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後—郎園Vintage

★ 文化街區蛻變:衚衕裡的國際設計

大柵欄,是離北京天安門最近、遺存遺蹟最豐富的歷史文化街區,正通過軟性生長的有機更新模式迎來蛻變,實踐歷史老街區的活化與復興。

在北京市政府的主導下,大柵欄改造,一是對小旅館的改造,對小旅館進行疏導,將旅社和文化結合,改造成文化主題酒店。二是百年老店的管理,百年老店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蘊,紛紛辦起自己的博物館,博物館把老北京商業風情原汁原味的呈現給中外賓客。

此外大柵欄更新計劃還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楊梅竹新社群行動計劃”,最重要是打造一個“森林”,能夠讓鄰里之間形成和諧的關係,大家在這個過程當中相互合作,人們以往在衚衕、大雜院裡居住,必須忍受它破舊不堪。現在,新的共生關係讓人們有了歸屬感,提升了幸福感。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 歷史街區的改造與更新——杭州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每三年,皇帝都要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祭天儀式。他沿著御街到景靈宮吃齋祭祖,住一晚後,再返回太廟(今鼓樓附近)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壇祭天,再住一晚後返回皇宮。

改造方案:南宋御街的改造保證了原有街巷風格的完整統一,保證了街區歷史風貌的完整性;改造後基本延續了原有的居住性能,保留了城市印記;引入了江南的水元素,形成新的景觀元素,隨路面進行了還原,增加了街巷的古典氛圍;新建觀景臺別具風味,增加了遊客的觀光樂趣。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前—南宋御街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更新後—南宋御街

國內外“城市更新經典案例

文化傳承在城市更新中,不僅僅是某個老廠房,或是某個歷史街區改造,而是立足於城市,在更新中,讓文化為城市更新注入更多內涵。

★ 上海

說起上海,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國際化與現代感,其實,上海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尤其是近現代歷史文脈的城市。

上海近年來的城市發展進程,也正越來越認識到保留歷史文脈與設施更新改造和諧相融的重要性。對這些歷史建築的保護與改造已然成為上海城市更新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傳承工匠技藝,重塑百年經典

坐落於上海市黃浦區漢口路50號外灘金融集聚帶內的中國銀行大樓,原為大清銀行舊址,是一座兼具巴洛克特徵和古典主義風格的的建築,是上海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單位。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歷史風貌&修繕後照片

大樓由當時著名的外籍設計單位通和洋行負責設計,由華商協盛營造廠負責建造。1912年2月5日,經孫中山先生批准,中國銀行在這座建築內宣告成立。

2015年,這座矗立百年的歷史建築啟動修繕工程,力求以傳承創新的工匠技藝、“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和極致卓越的品質追求,還原這座百年經典。

在施工前期,利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對建築立面進行縱向三段式劃分,小到一個菠蘿格柱頭、一個寶瓶欄杆,都建立起嚴謹細緻的BIM。接著做方案優化,以及樣板工藝施工,反覆修正、反覆試驗、反覆熔鍊,恪守嚴謹求實的精神。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三維建模

門楣花飾和外牆肌理得以“修舊如舊”,入口門廳水磨石、木樓梯、天花腳線、各類木質裝飾等均得以保留還原。菠蘿柱頭木扶手,改弦易轍今番同。原始的凹凸肌理和精緻的細節耐人尋味,澯透著建工裝飾人虔誠的工匠基因。

為了體現老建築的風格,西門廳入口處增加了銅質旋轉門作為本建築的重點特色。復古的歷史老外牆與室內後現代海派風格互相輝映,既傳承了歷史文脈,又賦予了老建築新的意義,復古的味道留住一代人的城市記憶。

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細細打磨,修繕工程才悉數完成,建築外立面的泛光工程也安裝到位。每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這座百年銀行大樓顯得分外璀璨,彷彿外灘風景線上的一顆夜明珠。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思南公館十年更新全梳理

思南公館歷史風貌別墅群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核心的復興中路、思南路地區,隸屬於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該區域擁有 51 棟歷史悠久的花園洋房,彙集了獨立式花園洋房、聯立式花園洋房、帶內院獨立式花園洋房、聯排式建築、外廊式建築、新式里弄、花園裡弄、現代公寓等多種建築樣式,是上海近代居住類建築的集中地。

思南公館地區舊屬法租界,大部分建築建於 20 世紀 20-40 年代;後來,思南路主要作為居民區,居住密度從 1944 年的每幢 2 戶發展為 20 世紀末的平均每幢 14 戶,甚至有的高達 17 戶,違章搭建嚴重。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思南公館建築更新前後對比

由於長時間過度使用,以及近年來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的影響,思南公館遭受了相當程度的破壞,比如,建築立面和整體風貌遭破壞,承重牆出現裂縫,面層脫落,磚塊、砌築砂漿風化等。

思南公館的改建,可以說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建築更新方式。其遵循的總原則是:以歷史街區的標準進行保護規劃,保護更新後的項目,成為一片具有生命的、“活的”區域,而不是平日人跡罕至的獨棟“蠟像”。在 1999 年確定思南公館項目改造之初,上海市政府就明確了一條“紅線”:保留保護建築,堅決不能出售,以利於對公眾開放。

從外形改造上來說,思南公館的改造遵循的是既要開發老建築的新功能,又要保留老建築的歷史風韻。為此,項目開發方不僅邀請了歷史文化風貌建築保護專家參與,還找來了近一個世紀前的建築圖紙,研究房屋的結構與細部圖案,作為改造和修繕的依據。

在細節改造上,思南公館的改造也遵循了“修舊如舊”的原則。除了衛生、採暖、空調等因實用功能有所改進,其他方面都儘量恢復歷史原貌,譬如,將殘舊的木地板和扶手拆下,運到廠裡重拼;定製老式的鑄銅門把手及插銷,原樣燒製並復舊綠色小瓷磚等,包括五金件、天地鎖、門上的裝飾條、頂上的石膏線,甚至地板顏色都儘量保持原有風貌。

★ 法國

巴黎:城市文化的積極傳承

巴黎,一座擁有23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城市,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得益於長期的嚴格保護和積極傳承,不僅保留了數量龐大的歷史遺產,還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城市風貌,在當今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19世紀以來,為了順應城市現代化和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變化,巴黎曾多次經歷大規模城市更新改造,包括19世紀中期的奧斯曼城市改造工程,20世紀中期的戰後城市重建,以及20世紀後期的城市復興發展,也曾一度因為現代主義的衝擊而面臨歷史遺產和傳統風貌快速消失的困境。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整體形態統一的巴黎城市空間

在1960年代以後,隨著法國城市規劃體系的逐步完善,巴黎先後編制完成從戰略性到規範性,再到修建性的體系化城市規劃編制,並以此為據實施精細化城市規劃管理,在以城市更新改造為主要形式的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對歷史遺產和傳統風貌的保護、繼承與發展予以極大關注,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促進合理利用、在有機整治的同時促進持續發展,樹立了傳承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典範,對於在當前“存量規劃”背景下即將開展大規模城市更新改造的中國城市而言,可謂重要的啟發和借鑑。

在巴黎,至少自20世紀中期以來,城市風貌傳承始終堅持兩條基本原則。

一是強調無論歷史街區保護,還是城市更新改造,都要充分尊重當地的建築和城市文脈。

一方面儘量保留既有的城市空間構成要素,包括作為實體空間的建築,以及作為虛體空間的道路、廣場、公園、綠地等;

另一方面努力保持各要素之間既有的空間結構關係,包括建築自身的高度、體量和形態,及其與周邊其他空間要素之間的佈局、構圖和比例關係。

二是強調無論歷史街區保護,還是城市更新改造,都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並有利於促進當地街區的持續發展。

對既有城市空間要素的保留,以及對各要素之間既有空間結構關係的保持,都不侷限於保留或保持外在的物質形態,而是重視滿足居民生活和街區發展的實際需求,包括保持合理的人口規模、容納新興的城市功能、鼓勵功能的混合發展、維護持久的街區活力。

這意味著巴黎的城市風貌傳承不僅涉及物質空間的風格與形式,更與物質空間所承載的各項功能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

里爾:讓舊式建築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法國里爾這座歐洲文化之都生活著21萬居民,其中超過10萬人都是大學生,所以這裡的空氣年輕且千奇百怪,市民化的手工業和商業氛圍濃厚。與法國大多數城市和區域一樣,里爾的核心城區完好的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規劃肌理和建築,保留了17、18世紀的建築風格,修舊如舊,因城市功能更迭帶來的改造項目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樂艾米達吉甘托里斯簽名精品酒店便是里爾城市更新的代表。這家酒店的前身是一所始建於1462年的修道院, 1664年改造為護理式醫院,2003年改造成精品酒店,建築至今已有近600年曆史。

這家僅有72間客房的酒店對外不接待團客,舊時的景觀散落於各處,有些用玻璃保護起來,有些則是開放式的。因其完好的保留了15世紀的獨特建築風格,又在改造中於空間設計上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功能改變後亦煥發了新的獨特魅力,身處其中,似乎置身於“博物館奇妙夜”一般,但又不會產生設施古舊帶來的不便感,文化的駐留與煥新不言自喻。

酒店以兩個月作為展覽週期,每個週期會展出、售賣一位藝術家或一個主題的藝術作品,展售不收取任何布展費用,但會留存一件當期作品作為永久紀念展示在酒店中。常年不間斷的藝術家作品展為酒店平添了濃郁的文化韻味和持續的新鮮感。

文化经纬丨城市更新,从文化传承开始

修繕更新後融入現代設計理念的前廳、連廊與客房走廊

文化是曾經的時尚,因此它不是凝固的,帶有迭代和自毀的基因,但文化也因此攜帶了可以凝固時間的要素,新一代人對生活內容的關注來自於自我關注,文化在時間維度上的厚重成為了聚集客群的凝固劑。

◆ 本文資料及圖片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上海市建築裝飾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搜狐號、解放日報、 RET睿意德、地新引力、國際城市規劃、新土地規劃人等。

聲明:此消息、圖片系轉載自新聞權威媒體、網絡媒體,本平臺登載此文和此圖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進行學術交流之目的,並不用於商業用途且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