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雞」文化

客家人的“雞”文化

雞,又稱窗禽。自古以來它被人們看作吉祥物,它在客家文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飲食起居、禮尚往來、婚喪喜慶、歲時節日、迎神賽會……總離不開雞的形影。

客家人的“雞”文化

客家地區的一句俗語:問客殺雞

家裡來了客人,主人一手抓起一隻雞,一手提著一把刀,問客人:你吃不吃雞呀?接下來的故事便很有意思:客人若說“吃”,主人便要痛下殺手,那隻雞免不了成為飯桌上的美味。

客家人的“雞”文化

可是,在主人一手抓雞、一手提刀當面問“吃不吃”的情況下,客人多半會不好意思,會說“不吃了,隨便做些吃吧”。於是,主人就會把那隻雞放生,母雞依然可以下蛋,公雞同樣可以打鳴。但是,客人在謝絕的同時,心裡未免沒有一點嘀咕,嫌主人小氣。

客家人的“雞”文化

“殺雞問客”最初版本的真實意義是“節儉”,如今的客家人之所以愛用這句話來形容某人待客虛情假意,一是訛傳,二是誤解。

客家人的“雞”文化

故事是這樣的:客家人多有崇信道教、佛教的,平素都以吃齋作為最基本的信仰。一天,某人家裡來了一位“齋公”親戚,是自己的母舅。明知來客不吃葷,但熱情洋溢的主人卻仍準備殺一隻雞,以孝敬舅公。

客家人的“雞”文化

這時,一向勤儉持家的主婦就對丈夫說:“還是去問一下舅公吧,看他要不要吃雞。他要是不吃,那就不殺了。”這話卻偏偏給一個過路的“啦呱婆”(多嘴多舌的女人)聽了,由於不明真相,一傳說開去,便人人都以為那家人十分吝嗇。“殺雞問客——虛情假意”的俗語也因此越傳越廣。

客家人結婚、住新房都要帶只雞

搬遷新居的時候,客家人一般也要從老家帶來一對公母雞,俗稱“帶路雞”,這兩隻雞必須在新居里養足百日之後,才能宰殺。

客家人的“雞”文化

據說這是因為一個古老的傳說——許多年前,是雞將先祖帶到這方土地,於是才有了客家人,為了表示感恩,便有了“帶路雞”的習俗。有時候小孩子去外婆家,外婆也會贈送外孫一隻帶路雞,寓意著孩子可以記得回去的路,經常去外婆家看看。現在,許多客家地區進新房依然有帶路雞的習俗。

客家人的“雞”文化

在大多數客家地區,都有“帶路雞”的習俗。“帶路雞”又稱“兔路雞”、“鴛鴦雞”

。公雞(完好,雙胲末鬮)和母雞(新雞,未賴蒲)各一隻。


客家人的“雞”文化


結婚當日,隨新娘禮車,用“槎籮”挑到男方家裡,“帶路雞”一定要大要壯,尤其是母雞,最好一帶進新娘房中,放在床下當日就會下蛋最佳。


客家人的“雞”文化


“帶路雞”由女方母親親自準備,用一條長9尺的紅帶綁住雞腳,帶子兩頭各系一隻雞的雙腳放於“槎籮”中,其用意是希望女兒嫁出去後和女婿和好相處,永浴愛河,白頭偕老,而且還要像雞一樣,要百子千孫,子孫滿堂。其9尺長的紅帶,借“九”與 “久”的諧音,表示長久之意,希望女兒、女婿能“長相廝守”。


客家人的“雞”文化


還有一種說法,“帶路雞”記得轉孃家帶路,多回孃家。嫁到夫家要將“帶路雞”放出到新娘房中,看看是公雞先跳到床上,還是母雞先跳床上,這樣就表示你第一胎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


客家人的“雞”文化


客家人的“雞”文化


雞在客家地區是最常見的“人事”,禮尚往來都習慣相贈以雞。客家人很重視“做生日”和“做壽”。俗話說:“還生望生日,死哩望設七。”做生日、祝壽要殺雞歡慶,親友間得用雞囡子(小母雞)作為禮物相送。

客家人的“雞”文化

人死了則每隔七天特別逢上“三七”,以至每年掃墓,子孫都要用“三牲”隆重祭奠,而“三牲”以雞為首,再加魚和豬肉。

客家人的“雞”文化

至於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孃家更要送足夠數量的閹雞給補養身子。嬰兒出生,也要先殺一隻雄雞敬祀天神,敬祀畢便用它來炒姜酒給產婦吃;以後每天要殺一隻閹雞煮姜酒給產婦下飯,直至彌月。此外,雞在客家飲食文化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做主料還是充當輔料,在菜餚中不可或缺。


客家人的“雞”文化


此外,建房的開工、安門、上樑、出煞、喬遷,還有老人去世等紅白喜事的許多環節都要用雞、宰雞、吃雞,正所謂“無雞不成席”,而且各種酒宴的第一道菜,必定是一盤“白斬雞”。

客家人的“雞”文化

客家人對雞可謂情有獨鍾,他們大都深信不疑雞和雞血可以趨吉避邪。在客家,民間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雞能趕鬼。據說鬼都在夜間出來活動,而雞一打鳴,宣告黑夜結束,天要亮了,這時,鬼便會倉皇逃竄。至於紅色的雞血作用就更大了,它既可以招來大吉大利,還能警示邪惡,對魑魅魍魎產生恫嚇和威懾力量。

客家人的“雞”文化

因此,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雞——它幾乎成了他們心理上的“保護神”。如過春節貼新聯或貼用紅紙剪的公雞作門神要抹雄雞血;喪家禮佛懺要宰雄雞塗血“施符”;修墳豎碑要拿雞“割紅”求“利市”(兆頭好,行大運);


客家人的“雞”文化


祭祖時要“打血紙”(把雞血淋滴在冥紙上)壓墓頭;“轉火”時在庭前擺一張八仙桌,用“三牲”(雞、魚、肉)祭祀天神,之後又到廚房祭祀灶君爺,還要“割紅”,用雄雞血在八仙桌周圍滴一圈並抹紅灶門以驅邪,接著才大放鞭炮以示歡慶。

客家人的“雞”文化

由此可見,客家人把雞和雞血簡直當作祛惡避兇、求吉保安的萬應靈丹。

客家人的“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