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著迷於單叢清幽迷妙花香的我

曾多次踏上單叢茶產區

去探尋這抹滋味的來源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去年在潮汕單叢三大產區之一的饒平

一片六千畝的高山有機茶園中

我拜訪了被尊稱為“單叢王”的劉福益老師

1949年生的劉老一生都在研究單叢

無論從種植還是製茶

都幾十年如一日傾注著心力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對單叢愛得深沉的劉老踏遍茶區

清楚地知道這裡

每個茶區的土壤、海拔、微氣候

一直在推動單叢的種植與製茶品質提升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如今年近古稀的劉老

仍然堅持親自做茶

在堅持傳統技藝的同時

劉福益大師基於對單叢茶本質與習性的掌握

採用嶺頭單叢的鮮葉作為初始原料

結合傳統紅茶的加工工藝

充分的將高香、花蜜甜提升

創造了獨特的單叢紅茶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製作好的單叢紅茶外形緊細俊美

色澤烏潤,顯蜜蘭花香

湯色橙黃透亮,香味持久

醇甜甘鮮的口感頗受茶人喜愛

是新工藝紅茶的代表之一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單叢紅茶特點/

既有單叢的高香,又有紅茶的甜潤

當用來製作單叢的茶青

不再用半發酵法制作成烏龍茶

轉而使用紅茶工藝時

便幻化為一款別有風味的單叢紅茶:

既有紅茶的紅濃透亮、醇滑甜潤

又染上單叢茶極高的蜜甜香和熟果香

可一覽單叢之奇香和紅茶之醇滑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工序/

因材而異,改良製茶工藝

單叢茶茶青與傳統紅茶的內質有所不同

因此他在紅茶製作工藝的基礎上

因材而異進行改良

經過無數次的摸索與試驗

方使這極致蜜甜的單叢紅茶得以面世

這種獨特的製作工藝比常規紅茶工藝

更為繁瑣複雜、耗時耗力

每年僅能產出1000斤左右的成品

量少而稀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茶園/

山連山、山疊山,萬物生靈、

天地眷顧的“嶺頭單叢茶”的發源地

來自無汙染,高礦物質環境的

中國著名嶺頭單叢茶之鄉饒平浮濱鎮嶺頭村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生態環境得天獨厚

茶樹600多年來在800米以上的海撥生長

因為海撥高溼度高,霧氣足

有利於內涵物的存貯和積蓄

使得每一片鮮叶韻味足茶氣好

是自由生長的樂園聖地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單叢最喜歡的土壤是

透氣性好排水性好的礫質土

石頭在風化後產生的微量元素

能為茶帶來更多的內涵

茶區先天具備無公害種植的良好生態條件

植物的多樣性為益蟲提供了好的寄生環境

害蟲有著自然天敵

在茶樹間適當放些粘合板來粘蟲

用非化學方法保證茶的健康與純粹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關於採摘

採嫩擷香 | 鮮活靈芽

01

採摘標準以手採一芽兩葉為主

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採摘方式,此時的鮮葉在成熟度、內含物上均達到最佳狀態。

氨基酸是形成茶葉鮮爽度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茶葉香氣的重要物質,氨基酸、維生素多集中在一二葉。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02

採製越冬後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稱為春茶

春茶由於茶樹營養物質豐富,故而葉肉肥厚,芳香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滋味鮮爽,香氣強烈,外形條索緊結重實。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03

採摘的時間是上午6點——10點

採茶的時間選擇在清晨完成的原因是因為這時溼度最大而又涼爽,減少堆放的茶葉中茶兒素的流失,保持鮮味。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嶺頭單叢 甘潤醇香

大師親制,採嫩揉香

捻就茶魂,技藝精專紛繁

方得香馥氣清,芳華入腔,猶如一夢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茶湯:

茶湯橙紅透亮,色如琥珀,

甜潤醇和,細膩乾淨有內涵,

喝下去餘韻在唇齒與喉間久久縈繞。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外形:

茶葉成條索,較為粗壯,

色澤烏褐較潤,輕聞有碳焙帶來的煙火香。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清意研態、幽芳雋永

閒時汲水旋烹茶

汲水溣茗,以山泉為上,純淨水次之

竹爐沸鼎,湯泛冰瓷一坐春

輕茗細啜,與君同赴煙霞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茶底:

葉片較為舒展,色澤紅棕,

較為勻亮,葉片肥厚有韌性。

代代傳承炭焙工藝,留香茶韻

茶香:

有著迷人的花香與蜜甜的韻味,

醇厚回甘, 茶韻味悠久,醇厚回甘。

/沖泡/

1 溫杯-將開水注入蓋碗和杯中,清洗並溫熱茶具。

2 納茶-將茶葉納入碗中,約每泡6克。濃淡可依個人口感適量加減茶量。

3 潤茶-注入90-95攝氏度開水,輕搖蓋碗,浸潤3秒隨即出湯。

4 沖泡-90-95攝氏度開水沿邊入水,使茶葉轉動,隔5秒左右出湯。

5 分茶-將茶湯均勻分置品茗杯中,待飲。

6 品飲-先聞其香,再觀其湯色,後品其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