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陈宫出逃。他们来到曹家的世交吕伯奢家里躲避,吕伯奢非常高兴,自己出去打酒,还让儿子磨刀杀猪招待曹操和陈宫。二人如同惊弓之鸟,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要加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门之后,看到绑在树上的猪,才知道错杀了好人。曹操二人连忙逃走,路上遇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杀了吕伯奢,还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陈宫因此与曹操分道扬镳。

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件事在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曹操杀了世交吕伯奢的儿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而且曹操究竟说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也是存疑的。甚至曹操的杀人动机也完全不同。

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最早的记载是《魏书》:“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曹操杀人的原因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勾结同伙抢曹操的财物,曹操不得已反击。《魏书》当然以魏国为正统,很有可能将这段历史“精美打扮”了一番,让曹操杀人的事情变得合乎义理。所以这段史料相对而言可信度比较低。

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然后是《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吕伯奢的五个儿子厚待曹操。曹操怀疑他们对自己不利,在夜里杀了八个人。按理说吕伯奢一家不可能只有八个人,所以曹操并不是灭门,而是冲杀出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魏书》重合,但是十分模糊,无法确定是哪一方先动的手。

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接下来是《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中的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是脱胎于此。这段史料十分详略,如亲眼所见。然而往往越详细的史料越带有史官个人的倾向性。《中国杂史·三国杂事》评价孙盛:“孙盛以刻薄之资,承学于草窃乱贼之世,性习皆恶,故其论议类皆如此。”说明孙盛修史是有一定主观性的。所以《孙盛杂记》只可参考,不能尽信。

曹操根本没有杀过吕伯奢,也没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段史料说法不一,我们试着综合起来,还原一下当时的现场:曹操带着随从在吕伯奢家里休息,夜里听到有铁器的声音。此时的曹操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连忙逃出去。有人不知道具体原因,阻拦曹操。曹操更加惊惧,拔剑杀了数人,一路冲杀出去。这个应该是最有可能的情况。所以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更不可能有功夫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了。

参考文献:《魏书》、《世语》、《孙盛杂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