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因為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古代的文獻記錄又不容易保存,導致歷史的真相總是撲朔迷離,歷史上,有一些名人,因為種種原因下落不明,直到今天還是個迷,咱們就來看一下這些不知去往何處的歷史名人。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因其父朱標早亡,朱元璋又非常喜愛朱允炆,就讓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朱元璋死後,其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榮登皇位而結束。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後,有關惠帝已經出逃的傳聞頗多,明成祖對此總是不放心,這件事也幾乎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樁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綜合各家說法,主要有“焚死”說和“逃亡”說兩種。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正史記載建文帝死於宮中的大火中。成祖後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餘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髮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明成祖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於京郊西山。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朱棣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於暗中察訪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頒佈《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餘年。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至於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徐福真的去了日本嗎?

徐福東渡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秦始皇併吞六國,統一全國後,位高權重,而最盼望的就是長生長壽,後來聽人說東海上有蓬萊仙鳥,那裡有服後可以長生的靈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東渡大海,後來秦始皇至死也沒盼來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那裡呢?有人說那時航海技術差,碰到大風浪,全部覆沒。而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後人以為是臺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認為是日本。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後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幹餘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嚮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並認為他是顓頊之後徐駒王29世孫。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蹟,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洲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但是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裡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蹟、遺蹟、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楊貴妃真的死於馬嵬驛嗎?

楊貴妃是四大美人之一,燕瘦環肥,環肥說的就是楊貴妃。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一種觀點認為,楊玉環或許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玉環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只得下令。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豔”、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蘊含著另一種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第五期,張廉譯自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說,當時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為貴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海上漂泊,輾轉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終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況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難解。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闖王李自成出家當和尚?

闖王李自成,當過驛卒,當過邊兵,最後加入了反明的農民起義軍,南征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但因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領兵退出北京,轉戰河南、陝西、湖北等地,最後不知所終。 有人說李自成在九宮山遇難。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明史》的結論是, 自成已死,屍朽莫辨。它的根據是,當時追擊李自成的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報告說,李自成兵盡力盡,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縊而死。他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了。還有一個根據是,南明王朝駐湘將領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稱,他的部眾已將李自成斬於九宮山下,只是丟了首級。 但是,這個“遇難”說卻難以令人相信。因為李自成雄才大略,驍勇非常,一直是官府的死敵。無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統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生死絕對是當時的重大事件。而阿濟格報告中說是“屍朽莫辨”,純屬浮誇不實,清王朝怎能相信?何騰蛟的報告簡直就是馬後一炮,謊報戰功,南明王朝也不會相信的。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時,他的手下還有40餘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至少也有數萬人,說他僅帶20名親信與事實明顯不符。況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他的幾十萬大軍豈能善罷甘休?九宮山能平靜嗎?然而,事實上,當時九宮山很平靜,那幾十萬大軍也很平靜。 那麼,為什麼有“遇難”說,而且在民間廣泛流傳?據推測,這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放的煙幕彈,一個緩兵之計。一方面,揚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下一步可能聯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為,心腹之患已除,放鬆警惕,一旦時機成熟,李自成可東山再起。

也有人說李自成在夾山寺隱居。 據說,清朝初年,即將上任的雲南同知張瓊伯在赴任途中,遊訪石門夾山寺,與寺中方丈談古論今,頗為投緣,相見恨晚,視為知己。幾年後,他又重訪夾山寺,方丈已死。悼念之中,方丈的徒弟告訴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將孫某。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親赴夾山寺調查李自成的下落,在寺中他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據稱,叫“奉天玉和尚”。1981年,在石門夾山寺發現了奉天玉大和尚墓。據考查,在一個瓷壇中盛的遺骨,與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與李自成家鄉陝西米脂縣的習俗相同。 但這一說法仍有不同意見。 有人說,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發現,只能說明石門夾山寺確實有奉天玉大和尚這個人,並不能證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自成。又有人說,李自成生前左眼曾受箭傷失明,但李自成畫像卻雙目炯炯有神,以此證明,奉天玉不是李自成。因而,李自成隱居於夾山寺一說,也成不了定論。李自成的生死之謎至今仍成為史學家探討不休的事。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順治帝去哪了?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清宮突然傳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清入關第一位皇帝,年僅24歲的順治,竟然於當日“子刻崩於養心殿”。3天后,不到8歲的康熙繼承父位。然而,此後不久民間就開始盛傳順治皇帝因愛妃去世而已去五臺山出家。一件驚天“順治謎案”由此而生。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然而民間傳聞卻與日俱增,使此謎案不斷升級。如後來又盛傳孝莊皇祖母帶領孫兒康熙千里迢迢去五臺山“禮佛”是“勸順治回宮”;河南白雲寺民間廣泛流傳康熙3次滿朝鑾駕,金瓜鉞斧欽訪該寺是“尋父”。白雲寺附近村民保存有一幅坐龍椅穿朝靴,法號“醒遲”的老和尚彩色畫像,而“醒遲”正是順治出家的法號。

迷霧重重,歷史上這些名人下落何方?

關於順治皇帝死亡有三種說法:其一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順治皇帝愛美人不愛江山”,他出家五臺山,最後老死在五臺山。其二是史學家比較傾心的觀點,即順治皇帝實際上是死於天花。這種說法的最早提出者是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孟森先生,他已於1937年去世。其三是最近才剛剛提出來的,十年前有媒體爆料說,順治皇帝是被鄭成功的軍隊炮擊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