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大公國際,卻因爲評級造假被罰,它的評級靠譜嗎?

dddddddc_


大公國際,國際大笑話。


先說說大公國際是個做什麼營生的。從名字就能直觀看到,它就是做評級的,給國家、公司主體評級,以及給這些國家、公司發行的債券評級,和標準普爾、穆迪、惠譽這樣的國際評級機構是同行。(下圖為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這人很重要,後面會繼續聊)



評級機構是靠什麼賺錢的呢?當然是通過評級賺錢——企業如果想發債券了,那麼可能找到評級機構,付費讓評級機構來評級;或者一些投資者,想要知道某家公司的評級情況,他們也需要從評級機構那裡買評級報告。


不要以為這是一筆小生意,其實裡面油水還是很豐富的,畢竟全世界那麼多公司要發債,那麼多人需要買債券,加總起來這是一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行當。當然,評級機構更為顯赫的是它的話語權——通過它的評級,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的生死(比如希臘)。


按照評級機構這個行業的商業道德,不論是想發債的公司有沒有給評級機構錢,評級機構都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撰寫好評級報告,確保評級報告是中立、客觀的。這是評級機構公信力的來源,是它們安身立命之本。


但這樣的行規,在大公國際這裡,就變成了赤裸裸的斂財手段。大公國際是怎麼斂財的的呢?(下圖來自大公國際官網)



一是直接收錢,把本來評級低的公司,弄成高評級。據報道,大公國際向東旭集團等31家發債的企業提供所謂的諮詢服務,合計收了2億元。收費後,相關企業評級迅速調升。


為了撈錢,大公國際敢於挑戰行業規則底線。比如早就被視為垃圾債的新光債,面值100元而市場價已經跌到了80元以下(即一張債券虧損超過20%,而且最低跌到過51元,參加下圖),但大公國際卻將該債券的AA級上調至AA+級,整個市場都蒙了——這幾乎等同於給賈躍亭發一張“誠信模範”的錦旗。



二是賣所謂的軟件。大公國際開發了一套所謂的信用管理系統,一套價格970萬,以後每年服務費80萬元,買它的系統,就給你高評級;不買你的評級,就給你低評級。


在這些購買了大公國際軟件的企業名單當中,有很多明星企業,比如三胞集團(也是出了債務大問題)、紅星美凱龍。而那些堅決不買的,就會被打擊。比如獲得恆豐銀行100億元授信和鄒平縣政府力保的西王債,就被大公資信下調評級至AA,原因就是西王集團不肯買大公國際的管理軟件。這其實和敲詐沒有什麼兩樣了。


大公國際,和之前的漢芯造假,以及最近的紅芯瀏覽器造假如出一轍——都是大打民族牌,卻幹著謀私利的買賣。關建中曾表示,西方的評級,都不行,有根本性缺陷(意思是他大公國際的才是好的);當然他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四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將美國的評級居然下調到BBB+,遠遠低於中國的AA+的評級,比印度只高一個等級(BBB),低於中國的城投債評級,

這顯然就是兒戲了,譁眾取寵的心態昭然若揭。而他之所以要這麼做,無非是把自己包裝成“中國民族評級”的鬥士,對抗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為中國評級行業爭奪話語權。但這樣蹩腳的把戲,只要有點常識的人,肯定是不屑一顧的。


總之,關建中用這種非正常手段,外加不怕丟失臉面的高調,縱橫中國評級行業20多年,因為它的評級而利益受損的人有多少?很難計數。但如今,除了大公國際被停業一年,它並沒有受到其他懲罰。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剛看到新聞:一手收黑錢,一手賣報告,評級機構“老大哥”大公國際接到了史上最嚴處罰,因內部管理混亂等因素,被兩監管部門開出重磅罰單,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被雙雙暫停。

第一反應,這太“正常”了,這類事情即使發生在國際上頂級的“三巨頭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惠譽和穆迪(moody'sratings),我都不會震驚。

通常來說,公司付費讓標準普爾和惠譽評估發行債務憑證級別,其結果是這些評級機構受惠於發行商,賺錢變成了他們的主要目的,評級倒顯得次要了。事實上,這個以“付費玩”("payto play")為目標的模式,使他們的評級往往變得毫無意義。如果用更精確地話來形容,評級——可以說是三個卡蒙特(ThreecardMonte)遊戲中“抬價”的角色。

事實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部分原因,恰恰是標準普爾和其它評級機構造成的。因為從2007年開始,被標普賦予AAA(可用的最高等級)評級的擔保債務憑證(CDO),即意味著低風險。

然而,標普把AAA的信用評級給予風險最大的貸款池,當投資者購買了大量標有AAA的CDO之後,等於揹負著驚人的損失而無法出售。例如,瑞士信貸發行的3.41億美元CDO債券,儘管被標普評為AAA級別,最後竟落得1.25億美元損失。

再如2011年8月5日,評級公司標準普爾表示,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被動搖,美國國債不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安全的投資產品,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金融市場為之譁然。結果是標普的財務分析報告,出現2萬億美元的計算錯誤,可算是擺了個大烏龍。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篇幅有限,不另贅述,點到為止吧。

總之,對於那些評級機構(哪怕國際頂級評級機構)的評級,僅供參考即可,不必太當真。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當年給美國評級的時候已經暴露出問題,實際上國際評級機構雖然各有尺度,略微有些口徑差異,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評級,大致是要反應這個國家的國債走勢的。當然更專業的投行評估會參照國債的CDS價差。這個怎麼理解呢?實際上評級機構大多數是被動的接受市場對於風險的報價,CDS是什麼呢?是債券的違約保險,如果債券違約了,持有CDS的債券持有人可以從第三方獲得賠償。那麼CDS的價格則體現為一個國家國債違約的概率,當然是非常小的。如果國債的CDS市場沒有體現出上漲,也就是說,大家沒有大量持有CDS來防風險,那麼為什麼要給予其BBB+這樣惡劣的評級。所以這個評級本身的問題非常的大,體現了一種並不太嚴謹的態度。當然,即使國債的CDS沒有體現出問題。你找出一個債務違約的點也可以,諸如2008年的時候房地產相關CDS出現了價格飛漲。所以即使國債沒有問題,說明經濟的某個領域有問題,但是如你所見,美國經濟最近一段時間表現的著實強勁。

所以說,一斑而窺全豹,其沒有按照國際慣例和專業的風險評估流程來做出判斷,也不知道其內部體系是如何控制的。在國際上信用高於一切,即使兩國打仗,你依然對敵對國放款,這就是荷蘭人最初建立的高於國家利益的信用體系。也就是說,國際上很多機構理論上需要秉持公允和公正,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才可以建立信譽。當然一般企業就無所謂太嚴苛。可是你是信用評級機構,本身是要對母國做出客觀評級的,諸如美國的穆迪也是要對美國的主權信用做出評級判斷。不客觀,怎麼搞?

不客觀,當然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證監會查的好,實質上由於一些明顯不客觀的評級,業界基本上很少參考大公的評級數據了。早點了結,然後有可能,建立一個真正客觀公正的信用評級機構。當然,這裡要說一點,信用評級機構可以略微的偏向於母國,比如當年的信用評級機構對於美國次貸的評級就是欠缺完全的公正,但是,至少邏輯上要過得去,形式上要完備,讓人看上去覺得有道理。


凱恩斯


不能因為大公國際造假,就全盤否定它的成績。

大公國際在中國信用評級行業,還是做出很大的貢獻。

大公是中國最早一批成立的評級機構,創始股東是中航技、社科院、中國金融學會等幾家機構,在創建早期,也是有很多貢獻的。

但問題在於,這樣一個機構,來錢的渠道是不多的。大公國際在早期,是沒有什麼收入,簡單地說就是處於虧損狀態。後來就由關建中接手。

關建中接手初期,也是投入不菲,為大公國際的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作為一個商人,或者說投資者,關建中接手大公國際的最終目標,還是賺錢。

大公在早期評級方法、評級理論研究方面非常深入、科學,發現了許多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技術缺陷,做了許多自主創新。包括髮布了大公自主知識產權的評級原理和方法,保持了評級公司獨立的評級技術這一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還建立了我國評級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還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不盈利的研究員。而且,大公國際評級,也獲得了歐洲證券市場和香港證券市場的評級許可,說明還是具備國際公信力的。

但評級機構想賺錢,沒那麼容易。比如給國家信用評級,哪一個國家給你錢?這些都是免費的,也是大公國際品牌宣傳的需要。而有實力的企業,如果沒有特別需要,又不需要你給予評級。在將大公國際品牌包裝好之後,在市場上有較大的影響力之後,關建中就帶領大公國際在賺錢的道路上狂飆猛進。

為了賺錢,賺更多的錢,大公國際逐漸走上獨特的賺錢之路。

一是賣報告,評級機構就是靠賣報告賺錢。但大公國際與眾不同,只要你願意交錢,本來低評級的,就有可能給你出具高評級的信用報告。企業拿到評級機構的信用報告,就可以發債融資。因為投資者不可能瞭解所有的企業實力,有不少企業,需要信用報告裝點門面。這時候信用報告就成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很重要的依據。

因為收錢了,大公國際就根據企業需要,把本來沒有實力的企業,包裝成很有前途的明星企業;而一些很有實力的企業,因為不給錢,它就給予較低的評級。

而願意花錢買信用報告的行為,最終必然被市場淘汰。因為花錢買信用,說明企業本身實力有限,說明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擔心發債發不動。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惡性循環。

二是賣軟件。大公國際開發了一套信用管理系統,一套價格970萬,以後每年服務費80萬元,買它的系統,就給你高評級;不買你的評級,就給你低評級。這就是利用自己的行業地位,赤裸裸的“搶劫”了。

總而言之,在大公國際發展初期,它的評級還是比較靠譜的。這時候是建立自己品牌的關鍵時候,要給別人評級,首先要讓自己“有級別”。在最近幾年,大公國際就不那麼靠譜了。

但大公國際經過20年的發展,建立了獨立於評級業務團隊的數據中心,積累了幾萬家企業連續多年的跟蹤數據,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只要有一個正確的經營策略,未來還是有很前途的。


波士財經


恭喜大公國際再次出現在風口浪尖。大公國際的存在意義不僅僅是面向債券評級,更多還有戰略意義。不過這次的行為明顯存在了商業利益行為,那麼他的做法確實有點過分了。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關注,回覆

信用評級機構是幹啥的?

這個機構有點類似我們的芝麻信用一樣的獨立的徵信機構,但是與個人徵信不同,它主要面向的是機構或者其他主體類組織或者國家進行評級徵信,給他們打分,其實它的評級結果和騰訊徵信等以字母評分為體現方式的評級方法都很像,都是以A到C的評級方式。有了這種評級機構的打分,那麼這個被打分的機構或者國家在承認評級機構的區域發行各種信用類的資產時,就可以有所參考,畢竟不是誰都是專家,看評分遠遠比看材料順眼。

大公國際是怎麼來的?

簡單的說大公國際是我們國家的信用評級機構,創辦的主要牽頭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因此它帶有厚重的行政色彩。本來它與標普、惠譽、穆迪的身份差不多,但是在全球的話語權來講,沒有他們低位高,但是在國內由於其創辦背景,低位非常的高。

評級機構的評價靠譜嗎?

評級機構的原則應該是專業、審慎、獨立的原則去評價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公正,但是縱觀全球機構來講,我國就曾經深受國際評級機構的危害,曾經標普等機構在我國經濟上行期間,擅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而恰恰因為標普等機構的背景中不乏美聯儲等政治背景,目的更是瞄準我國的經濟。這就是經濟打擊手段。而我國其實也在利用同樣的方法予以反擊。所以評級機構的評級一般以主觀評價為主,而評價維度更是以自身模型作為調查核心,而也就這種多維度自我搜集整理的方式,給評價結果帶來了更多的彈性。

但這次作為國內地位最高的評級機構對債券的評級缺乏了審慎原則,而以商業利益作為了出發點。我認為監管部門的處罰是非常正確的。畢竟他們代表著公正,而不是見利忘義。很多的金融機構或者金融相關機構被利益衝昏的頭腦,在最近一兩年做了很多超出其職能甚至道德底線的事情,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利用自身優勢為少部分人賺取利益,但作為評級機構來講這樣做不但有損公正形象,而會導致金融的公信力下降,本身現在市場就缺乏公信力,沒有公信力就沒有信心,也就沒有支撐,如果不做出處罰,會愈演愈烈的,因此,希望它能夠吸取教訓,別再做這樣的事了。


張小帥說理財


評級靠不靠譜,得看他評級的企業表現如何。

今年債券違約的公司中,不少都是大公評級的客戶,比如新光,三胞集團,凱迪等,更有甚者,已經違約的公司,比如去年11月億利集團債券違約,結果今年6月,大公將其評級還調高了。

國內的都整不明白,還去國外丟人,真的是臉都丟到國外了,給整個中國評級行業蒙羞。

目前,中國評級機構,比較有名的大概四五個,中誠信,大公,東方金誠,聯合資信等。

評級機構整體影響力不大,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一:缺乏獨立性

在為發行人開展評級服務的同時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違背了獨立原則。

企業為評級買單,如果評級不高,評級公司可能就會失去客戶,這就會導致評級虛高。所以高評級公司債券違約,也不是什麼意外了。

二:評級市場惡性競爭嚴重

惡性競爭通常導致行業做不大,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卻不出了幾個有影響力的評級公司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

為提升業務,弄虛作假,篡改資料,就這樣,砸了自己的招牌。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專業上存在明顯漏洞,然而偏偏愛拔高自己,高調打情懷牌,結局只能是向大公一樣名譽掃地。成立了24年的大公國際,在這個炎熱的8月份,遭遇了最大的信用危機。


評級機構大家都不陌生,國際三大巨頭——穆迪、惠譽和標普基本壟斷著這個國際市場,通過揭示受評對象違約風險的大小,來給出響應的等級評價,為投資者提供信息支持。評級機構給一家企業的評級越高,這家企業在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成本越低。


因此,一個評級機構得以立身,最根本的是作為市場中立方的信譽,有了這份信譽,不僅能獲得投資者信賴,更能得到國際市場統一的認可,掌握有重要的話語權,甚至某種程度的定價權。而信譽依靠什麼,靠的是這家評級機構的專業資質,和不偏不倚的市場中立地位。


而大公,這次栽就栽在這一核心問題上,簡單地說,就是它的“評級給錢就賣”、“誰錢給夠就調高誰的評級”。具體做法是,承諾給企業調高信用評級,條件是這些企業必須購買大公集團的一套數據管理諮詢系統,而這套系統,售價高達970萬人民幣,每年的服務費還得將近80萬人民幣。簡而言之,就是“敲詐”受評企業。


一家這麼不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專業性的公司,偏偏愛打民族情懷牌,大公官網的介紹是這麼寫的“大公資信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繫在一起”,發展戰略也是“民族品牌戰略,....保障中國海外債權資產安全,承擔起民族復興賦予的評級責任”。


拜託,作為一家企業,不老老實實、腳踏實地把自己的專業幹好,偏偏拉上整個民族來背書,大公,你這麼寫,經過我們中華民族的同意了嗎?


(大公絕對“掌門人”關建中)


北海圖


對於資信評級機構來說,市場的公信力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失去市場公信力,其資信評級將變得一文不值。

一般來說,很多投資者受能力、精力等方面制約,很難對眾多國家、地區或企業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而資信評級機構可以成為企業和投資人之間的橋樑,其通過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評級體系,梳理研究公開信息或深入相關國家、地區或企業調研,從而對相關國家、地區或企業做出評級,一方面激勵企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挖掘市場潛力,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從而獲得更高的評級,為企業融資以及與其他企業合作創造有利的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的把握相關國家、地區或企業的機遇,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追求更穩定更高的投資回報。

然而,資信評級的生命力是其評級報告的專業性、嚴謹性和客觀性,否則,資信評級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從大公國際目前情況來看,由於受到證監會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加之媒體報告的情況來看,其資信評級存在明顯缺陷,如果不做好後續整改工作,將會失去市場公信力,甚至失去評級市場。


經濟好望角


很痛心的事情。很多專家一邊說大公不專業,一邊拿照搬美國、明顯有侷限性的理論來說專業。侷限性指的是它的實際表現對於次貸危機是基本無效的,按它的預測中國因地方債早就崩潰了。今天成體系的理論是西方的,但它有侷限性。要突破這個侷限,還缺少成體系的新理論。同時,還有一個情況也是西方主導的,就是被評級機構付費。大公可能做得不夠公正,希望他們改正錯誤,重新出發,為評級領域的改革留一個希望。


billchj1


從成立那天就覺得是扯淡,他自己的信用是從哪來的?就這麼個沒有出處的大公國際就誕生了,誰會以為它的評級值得信耐?就是個笑話。只要西方有的我們都要有,結果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人家二百年建立起來的信用評估體系,我們可以像發豆芽一樣多澆水就行了,調低美國的評級顯然又是愛國的情懷需要,滿足某種政宣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