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执行力爆棚的团队

那些执行力爆棚的团队是如何管理的?


执行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团队的执行力自然就好。

按照PDCA的套路做,我们就能把事做好。

PDCA常用于质量管理,但它适用于从产品到人品一切质量的改善。

特别是作为一种日常工作的基本模型,可以极大地提高执行力。

P(计划):

是指将目标科学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作战任务,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作战内容、愿意为目标而战、知道如何去战;

D(执行):

是指班长要确保每个战士手里都有枪,会用枪;

C(检查):

是指战斗过程中要督促各作战部队按作战计划推进,并随时了解需求,给予必要的支援与指导;

A(反馈):

是指随时总结战况,并根据进展调整作战计划,进入新一轮的计划。

A还要求对本轮PDC的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避免再次犯错。

PDCA是一种做事的基本套路,大到八年抗战,小到送鸡毛信,都按这个套路开展,就能确保我们打好每一场仗,越来越会打仗。

以下是每一步的具体介绍:

▌P(PLAN)计划


计划就是将一个大的工作目标科学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认可自己的工作内容,并知道如何去完成。

按照六顶思考帽的方式讨论,我们能获得一个融合团队智慧的行动计划。

六项思考帽是一种团队沟通和讨论方式,能够引导团队成员围绕团队目标,

以事实为基础,共同探讨机会与风险、表达情绪与直觉、碰撞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创意,最终基于事实和逻辑进行决策。

(关于六顶思考帽具体如何开展,这里有介绍)

按照六顶思考帽的方式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团队成员围绕作战地图,

不断细化作战方案的过程:公司的核心团队坐在一起,拿出一张白纸,

在上面标出公司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公司的战略规划就凸显出来;

把“一五规划”拿出来继续细化,就有了年度计划;

再接下来从时间的维度进一步细化到季度、月、周、日;

从范围的维度细化到部门、班组、个人,就有了可以指导每个人每件事的工作计划。


对计划的持续分解,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位团队成员清晰掌握所承担任务的5W1H。


5W1H是描述一项工作任务的基本模型,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对象(What):工作任务是什么。

原因(Why):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When):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地点(Where):

在什么地方进行。

人员(Who):与哪些人相关,由谁负责,向谁汇报。

方法(How):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

这里所说的清晰是指最终的实际执行人,对其所承担的工作清晰

知道接下来如何一步步去完成,而不是团队领导认为他的成员应该已经清晰。

避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具体的工作计划由执行人自行制定。

团队领导负责检查和指导,在检查过程中就能发现执行人对任务掌握的准确程度。

▌D(Do)执行


执行就是让每个人都有按计划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保障计划的执行主要靠以下两方面:

1. 基层领导必须是业务骨干

基层领导本身应该对业务非常熟悉,能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等方式,

手把手教会一线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各项方法和技能。

这种基层领导也更容易获得一线员工的认可,结成有凝聚力的团队。

2. 基层领导还必须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基层领导应该是优秀的业务骨干,有很强的个人能力,能作为团队的表率,

但对基层领导最终的考核仍在于他所领导的团队是否足够优秀,

团队的每一个人的能力能否得到发挥,能否获得成长。

盖洛普Q12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列表,基层领导直接按照Q12检视自己每天的工作,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Q12原本是员工自我评估工作环境的工具,包含我的获取、我的奉献、我的归属、我的发展四方面12个问题。

我的获取——绩效基础

Q1. 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

Q2.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我的奉献——个人绩效

Q3.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Q4. 在过去的七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Q5.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Q6. 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我的归属——团队绩效

Q7.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Q8. 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

Q9.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Q10. 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我的发展——长远绩效

Q11. 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Q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基层领导每天检视这12个问题,如果每位团队成员对这12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

那就表示每个成员都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能出色完成所承担的工作,获得成长、成就感和归属感。

这样的基层领导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这样的团队就是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

▌C(Check)检查


检查就是查看每项工作的进展,以督促工作按计划完整执行。

最好的检查是现场检查,即时检查。

一线管理人员要养成现场管理的习惯,经常到现场巡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团队。

因此,在每一个生意红火的餐厅,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在现场的大堂经理或店长。

对于重大项目和关键任务,公司还应该建立督办制度,指定专人跟踪,协调各方进展。汇报的责任人、时间、内容、形式都应该在制定计划时就予以明确。

检查工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要慎重将检查结果关联批评或绩效考核,否则将导致故意瞒报、漏报信息,增加信息获取的难度。

对确需考核的项目,我们在对检查结果进行考核的同时,一定要对检查行为本身进行考核。

使得在问题出现时,不及时汇报所受的处罚远大于问题暴露所受的处罚,从而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

▌A(Action)反馈


反馈就是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并复盘整个PDC的过程,反思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对做得好的地方,从中总结经验规律,转化为团队知识和能力;

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找出背后的原因,使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将失败转化为团队的财富。

反馈可以快速提升团队能力

复盘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正视工作中的问题,

发现团队思维的盲区能力的边界,进而指导我们改进问题,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最终实现团队的快速成长。

六顶思考帽是组织反馈的最佳方式

每一次PDC的过程都会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但我们对教训的剖析往往难以深刻。

传统的沟通方式下,对失败原因的探讨难免被认为是搬弄是非,影响团结,往往流于表面。

若是问题由领导的错误造成,讨论就更加难以展开。

按照六顶思考帽的方式组织讨论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制定计划时,我们所形成的就是团体的共同决策,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方案。

其次,反馈过程中,大家反思的也是方案本身,

比如,我们视为事实(白帽子)的某项数据其实是错误的、对风险(黑帽子)的估计不足、制定的行动方案(绿帽子)细节不够完善等。

从而将大家的关注点聚集到问题本身及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讨论自然更容易深入。

多问几个Why能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直达本质。

每个问题发生的背后都有其原因,对问题的反复追问,能带领我们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直达本质。

以下例子展示了连续发问的价值: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保险丝为什么会断?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

答:因为轴承不够润滑。

问:为什么轴承不够润滑?

答:因为油泵吸不上来润滑油。

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来油?

答:因为油泵产生了严重的磨损。

问: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的磨损?

答:因为有铁屑混入。

问:为什么会有铁屑混入?

答:因为油泵未安装过滤器。

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还应该继续追问下去,从而找到那些隐藏在管理、培训或采购中的缺陷。

通过这种连续发问,也只有通过这种连续发问,才能找到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原因找到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清晰了。

至此,我们完成了PDCA的全过程。

如果这中间的每个细节我们都能做到,我们就能几乎完美地一次性把工作做好。

实在碰到复杂问题,我们也能迅速找出真正的原因,在下一轮工作中改善。

PDCA的范围和频次根据项目的需求而定,每一次PDCA都是一项大任务下的一小步,各个团队反复地PDCA循环,推动整个项目滚滚向前。


▌小结一下


  • 按照六顶思考帽的方式讨论,我们能获得一个融合团队智慧的行动计划。
  • 对计划的持续分解,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位团队成员清晰掌握所承担任务的5W1H。
  • 每一个基层领导都应该是业务骨干,能给一线员工提供直接指导。
  • 每一个基层领导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按照Q12检视自己的行为。

  • 管理者应重视现场管理,随时检查,指导改进。
  • 公司层面应建立督办制度,对重大项目和关键任务追踪检查。
  • 检查结果要谨慎关联绩效考核。

  • 反馈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手段,决定了团队成长的速度。
  • 六顶思考帽是组织反馈的最佳方式。
  • 多问几个Why能加深问题分析的深度,直达本质。

PDCA是做好日常工作的基本模型,有了它的指导,

我们不需要具备《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中尉那样异于常人的敬业、忠诚和勤奋,也能打造出执行力爆棚的团队。

最终执行时,即使有再周祥的计划,我们也会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挑战我们的耐力,动摇我们的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