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摘要:一般來說,各個國家的海軍陸戰隊都能算得上精銳部隊。那麼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算得上精銳部隊嗎?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通常作為海軍艦艇上維持軍紀的憲兵,以及擔負背水一戰的搶灘登陸作戰任務,所以一般各個國家的海軍陸戰隊都是軍中翹楚,屬於精銳部隊。那麼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算得上精銳部隊嗎?

日本海軍在創建之初,並沒有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日本1886年頒佈的《海軍陸戰隊概則》中,更是明確規定日本海軍不設立海軍陸戰隊,僅在必要時,艦隊指揮官可將艦員臨時組織起來,發給武器參與陸上作戰。

由於最初日本海軍是師法英國海軍而建立的,海軍陸戰隊也是英國式的,不像美軍那樣海軍陸戰隊相對獨立於海軍,而是由軍艦上的士兵編組而來。陸戰隊軍官的養成則是由海軍兵學校藉由從英國聘來的教官協助下進行陸戰教育訓練。日本海軍士兵在海兵團入伍時都會接受基礎的陸戰訓練,所以日本海軍從軍官到一般士兵對於陸戰都有基本的概念和常識。

日本海軍陸戰隊歷史上的首次作戰則是在1874年的“佐賀之亂”中,海軍陸戰隊的名稱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在此之前一直以海兵隊作為名稱。隨後在1877年的“西南戰爭”中,海軍陸戰隊在各地登陸和陸軍協力作戰,給西鄉軍造成了很大困擾,在這場戰爭的經驗基礎上,日本海軍陸戰隊逐漸發展成正式的戰鬥部隊。進入昭和時代,海軍陸戰隊的編成大都是以轄有3至4箇中隊的大隊規模編成。但由於沒有各自獨立而完整的支持機構,只能附屬軍艦或艦隊行動。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從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開始派軍艦常駐上海。1897年,上海小車工人示威,日軍從“大島”號軍艦上抽調20名水兵登陸,守備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這是日軍在上海派駐地面部隊的開始。

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日軍見形勢緊張,下令駐紮在天津的日本海軍“愛宕”號炮艦派出數十名水兵,攜帶步槍火炮進入北京東交民巷,參與使館區的防禦。這支被稱為“海兵隊”的臨時編組的海軍陸戰部隊在此後的作戰中幾乎被全殲,但對阻止義和團攻入使館區,保障使館區的安全發揮了很大作用。此後,從軍艦上抽調水兵參與陸上作戰就開始成為日本海軍一種常態化的作戰樣式,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及1914年日軍進攻青島德軍的作戰中,日本海軍抽調水兵組成的陸戰部隊表現都相當搶眼。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與日本在中國的侵略行動日益頻繁和深入,日本海軍終於意識到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較強陸上作戰能力的正規陸戰隊。

1924年,日軍在東江灣路和四川北路交匯處的四川北路2121號(原東江灣路1號)建造了堅固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這幢外形酷似軍艦的大樓在兩次淞滬事變中都是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攻擊目標。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927年,北伐戰爭開始,中國政局發生劇變。為了應對局勢變化和隨時準備干涉中國,日本海軍於1927年3月派遣“天龍”號巡洋艦掩護來自本土吳、橫須賀、佐世保三個鎮守府的特別陸戰隊共計3個大隊在上海登陸,與駐防上海的“利根”號巡洋艦上的臨時陸戰隊共同組成“聯合陸戰隊”,總兵力約1400人,由植松磨練海軍大佐統一指揮。這支聯合陸戰隊在上海阻止北伐軍進入日租界,以及1928年5月在濟南阻止北伐軍進攻的“濟南事變”中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北伐戰爭結束後,日軍沒有將這支部隊解散,反而在1928年6月從這支聯合陸戰隊中挑選精銳,正式組建“上海陸戰隊”,編入“遣支第一艦隊”的作戰序列常駐上海。

相比之下,日本支那駐屯軍是根據1901年《辛丑條約》的有關規定,關東軍則是根據《朴茨茅斯條約》和1905年《清日東三省事宜正約》的相關規定而組建並進駐中國,儘管這兩個條約都是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但好歹還算有個法理依據來遮羞,而日軍進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則完全是赤裸裸地踐踏中國的主權。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上海陸戰隊成立後,日軍便覺得有了可以在上海大撈一把的本錢。因此於1932年1月28日向中國在上海的駐軍發動進攻,以為能夠一舉解決上海守軍,佔領整個上海。但遭到了駐防上海的十九路軍頑強抵抗。十九路軍不僅擊退了日軍的進攻,更一度對日租界展開反攻。日本海軍只得於1月31日緊急從本土抽調陸戰隊增援上海。中國也派出由最精銳的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5軍趕赴上海參戰,雙方在上海展開激戰,日軍見戰局不利,於2月調動陸軍第9師團和第12師團在上海登陸投入戰鬥,最後雙方於3月達成停戰協定。

在這場局部戰爭中,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表現顯然不盡如人意。但是日本海軍還是注意到了這支部隊的價值——如果沒有這支陸戰隊,日本在上海的租界很可能在陸軍到達之前就被中國軍隊攻佔,那麼就將使日軍陷入巨大的被動,而且日本數十年來在上海的苦心經營也將付諸東流。

日軍認為上海陸戰隊表現不佳的原因是沒有裝備足夠的重武器,因此1932年10月日本海軍發佈《海軍特別陸戰隊令》,將上海陸戰隊升格為與海軍鎮守府平級的“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編制包括5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和若干直屬部隊,總兵力達到約4000人,裝備120毫米榴彈炮8門,75毫米山炮、速射炮等32門,戰車、裝甲汽車約20輛,而且士兵主要武器不是日軍最普遍的三八大蓋,而是更有利於巷戰和近戰的德制伯格曼MP-18衝鋒槍,也就是當時中國俗稱的“花機關槍”,火力遠比三八大蓋要猛烈。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從最早的“上海陸戰隊”到後來的“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並不簡單的只是名字上多了幾個字,編制上也是從大隊級別一躍提升到聯隊級別,兵力從1400人擴編到4000人,整整增加了兩倍,裝備也比一般海軍鎮守府的陸戰隊甚至比陸軍部隊都要精良,而且還是當時日本海軍唯一常設的陸上作戰部隊,可見日本海軍對這支部隊的厚望。

實力大為擴充後的上海特別陸戰隊也確實沒有讓日本海軍高層失望,在1937年8月的淞滬抗戰中,這支4000人的部隊頂住了中國軍隊3個最精銳的德械師在2個裝備150毫米榴彈炮的重炮團和空軍支援下整整十天的猛攻,堅持到了本土的援軍趕來,成為淞滬會戰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部隊。

1937年日軍海軍陸戰隊除了淞滬會戰以外,還曾經獨自佔領青島

1938年武漢會戰開始後,日本海軍陸戰隊派遣3個大隊上陸作戰。後來的南昌會戰中,死守南昌的海軍陸戰隊,一直堅持到陸軍增援部隊趕到。

此外,在武漢會戰前的一個月,日本海軍第2聯合陸戰隊還攻佔廈門。這個聯合特別陸戰隊是由幾支陸戰隊合併而成,其中包括了橫須賀第二特別陸戰隊、吳港第三特別陸戰隊、佐世保第七特別陸戰隊,總兵力約3000人。

1939年,日軍攻佔海南島,日本陸軍只佔領海口,其他地區都是海軍攻佔的,海軍出動四個陸戰隊,以及部分軍艦上抽調的人員,總兵力也達到了3000人以上。

二戰日本海軍:你們陸軍不幫我們是吧,我們自己也有海軍陸戰隊!

然後看太平洋戰場,日軍攻佔威克島的部隊,就有一部分是從上海陸戰隊抽調的,在實戰中表現並不輸給駐守威克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1943年的塔拉瓦島之戰中,日本海軍的橫須賀第六特別陸戰隊和佐世保第七特別陸戰隊,總兵力約5000人,雖然最後全軍覆滅,但美軍從此有了“恐怖的塔拉瓦”之說。擁有火力和人數雙重優勢的美軍遭到很大損失。當時的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後來評價:“從沒見過像塔拉瓦那麼猙獰的戰場”。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陸戰隊多以3到4箇中隊編成大隊級建制,並沒有更高的聯隊及以上的編制。由於海軍對警備工作很不重視,因此陸戰隊裝備和兵員素質都遜於陸軍,所以與現代各國海軍陸戰隊不同,日本的海軍陸戰隊遠遠稱不上精銳部隊,同時也沒有獨立的重火力和後勤支援單位,完全附屬艦隊執行作戰任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執行分散在各地的眾多島嶼的守備任務,日本海軍開始大力擴編陸戰隊規模,到1945年的峰值是262個大隊,但最終也全部隨著戰敗而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