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最後一課》是初中語文的經典教學名篇,也是一座出產好課的富礦。意蘊深厚的教學切入點很多:愛國主義、家國情懷、語言的意義、兒童的成長……無不能生成出震撼課堂,由此設計出來的成功案例不計其數。本課力求創新突破,另尋蹊徑,嘗試從簡練角度作教學設計。

簡練教學的要義和精髓是一字立骨。用立骨之詞切入、貫串課堂,搭建思路。《最後一課》是一篇表現被佔領地區人民對自己的語言幡然醒悟的小說。“覺醒”既是小說要表現的主題和內容,也是閱讀的牽引,能牽帶出文本解讀的方方面面。故此,以之作為教學的基點和聚焦點。立“覺醒”一詞,從“覺醒”切入,又用“覺醒”貫串課堂,派生出6個層層鋪墊、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設計的連帶效應,呈現教學的推進邏輯。

【教學目標】

1.從自省、覺悟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主題和內涵。

2.利用主詞探討連帶領悟小說的精巧安排和寫作用心。

3.藉助重要語句的分析欣賞實現對文本的涵詠品味。

【重難點】

重點:深長意蘊的涵詠品味。

難點:覺醒角度的主題觀照。

【教學思路】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確“立骨”之詞,聚教學焦點。

1.讀小說的人常會有這樣的閱讀體驗,邊讀邊會不斷地冒出各種碎思閃念。讀《最後一課》,可以肯定,你就會有這種感覺,下面詞雲圖裡的字眼哪個是你腦海裡閃出最多的?

(1)出示閱讀印象詞雲圖。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2)學生交流、討論、分享:懺悔,愛國,語言,珍惜……

2.有人說,讀完小說腦海裡冒出最多的字眼就是——覺醒!因為這個詞與小說的主題最相關,讀懂了它也就讀懂了小說,你同意嗎?信不信?

明確:小說寫了很多東西,但其實通篇都是在寫一個詞——覺醒。

二、環節二:借對立骨主詞的接問連帶全方位梳理小說的人物、情節。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1、那麼,誰覺醒?

提示:注意寫人物的發現、明白、懊悔、補救等情節;注意人物的神情、動作、說話等。

(1)小弗郎士?

(2)韓麥爾先生?

(3)郝叟?

(4)前鎮長、前郵遞員、旁的人、最小的孩子……?

明確:他們都覺醒了。

2、剛才提到的人物都覺醒了,這是不是小說的全部人物?小說還有一個只在開頭出現了一次的人物,鐵匠華西特,他有沒有覺醒?何以見得?

(1)找出寫到華西特的地方。讀第5段。再看看,華西特是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小說對這個背景也就是鎮公所有個特別的說明,是怎麼說的?

明確:寫華西特的地方只有一處,就在第5段。只寫了他一個表現:帶著徒弟擠在鎮公所前看佈告。鎮公所的特別說明是: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

(2)在華西特的這個行為裡,小說用了一個特別顯眼的動詞,是什麼?聯繫對鎮公所的說明,你能從這個動詞裡讀出什麼?

明確:擠。這個動詞清楚地顯示出華西特是很關心時局的。

(3)朗讀華西特唯一說出的一句話,琢磨這句話的語氣。

▲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4)能照小弗郎士此刻的推想用開玩笑的語氣讀嗎?

明確:不能。華西特看完佈告再來招呼小弗郎士,這個招呼被情急中的弗郎士理解為開他的玩笑。然而,站在華西特當時所處的情境來看,這句話顯而易見不是來開玩笑的,分明有另外的含義:這裡有對小弗郎士不爭氣的嘆息和怨責,也有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剝奪法語學習權力的入侵者的憤恨。

(5)代入說話人的情感、語氣和用意用直白的方式再把這句話說出來。想想,該怎麼說?

明確:孩子,你還不知道今天是最後一次學法語,明天就連課也都沒有上了,你還這麼懵懂無知,一無所謂,不加珍惜!

(6)找出印證華西特的話的照應情節。讀第11、12段:

▲ 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

聯繫這個“原來”照應的內容,用具體的意思置換“原來”一詞。你會想到哪個意思?由此想想,這意味著什麼?

明確:可以置換成“華西特的話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這其實就是交代了小弗郎士開始是誤解,但終於徹底明白了的意思,意味小弗郎士對華西特的話有了新的理解。這也就更加肯定了華西特的話不是開玩笑而是另有深義的。

(7)這樣看,那華西特覺醒了嗎?

明確:華西特也應該是個覺醒者,他的愛國感情也應該是被激發出來了。

3.出場的每一個人物都寫了他們的覺醒行為,一個都沒有遺漏和省略,全部點到。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全鎮所有人的愛國熱心都被激發和點燃。那問題又來了,既然是全體,為何不可以概說?代表地說出來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對每一個人物都一一作交代?省略、跳過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比如郝叟、鐵匠行不行?

(1)交代全體對主題表現有什麼好處?

明確:可以告訴我們民族危亡時刻激發和喚起的愛國熱情有多麼巨大。能表現出全民覺醒的主題。

(2)參照示例給每個人物填上檔案信息: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你有什麼發現?

明確:少中老都有了,課內課外都兼顧到了:各個角色都有其代表性和象徵。郝叟老頭們覺醒了,華西特們覺醒了,就連頑童小弗郎士們也覺醒了;課堂內的人們覺醒了,課堂外的人們也覺醒了——這就象徵了全體民眾的覺醒!

(3)再細讀第10段描寫郝叟老頭部分,思考:

①當小弗郎士看到郝叟老頭等鎮上一大幫人都來聽課,先是感到驚訝,隨後還感到“好笑”,但接下不笑了,而是感到萬分的難過,甚至於產生感情共鳴!小弗郎士的這個變化誰帶來的?

明確:是郝叟!可以說,沒有郝叟的出現就沒有小弗郎士的變化。郝叟老頭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促動著小弗郎士思想的轉變,使他開始懂得這最後一課的意義與價值。

②進入教室的小弗郎士感覺到氣氛反常,這強調突出了最後一課的非同尋常。這個反常誰帶來的?

明確:還是郝叟!

③雙手捧書的郝叟老頭讓人感到好笑,是因為這麼大年紀了還看著幼兒讀本,說明老頭對自己民族語言不珍惜。環顧四周,似乎所有的人物都沉浸在這樣的懊悔和反思中。那是什麼使孩子、成人都放棄了對自己民族語言的珍惜呢?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明確:答案就在韓麥爾先生說的“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兒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裡,到紗廠裡去幹活兒”話裡。作為本民族語言傳播者的韓麥爾先生,也經常讓孩子們丟下功課替他澆花,甚至在釣魚的時候就乾脆給孩子們放假。是無知,是現實的功利,是個人私心的放縱,是對庸常、不堪的習慣和容忍,才造成眼前的情景!

④注意,這樣一個郝叟老頭在小說裡還只是個次要人物!由此,你對小說人物的安排有什麼看法?

明確:連一個次要人物都能促成如此深刻的主題內涵,更何況其他人物,事實上,小說每個角色都有安排上的意義和作用,缺一不可。

三、環節三:進一步梳理情節內容,挖掘主題內涵,領會深刻用意。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1.全民都覺醒了,那他們覺醒了什麼?參照下面的提示,尋找相應內容,看看你有什麼尋獲?

(1)小弗郎士?

提示:①發現②明白、醒悟③反思④懊悔⑤期望

(2)韓麥爾先生?

提示:①在課上說了哪些話?怎麼理解他說的話?②神情

▲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3)郝叟老頭?前鎮長、前郵遞員、旁的人、最小的孩子……

提示:①行為②動作、神情、態度

▲郝叟老頭兒、前鎮長等人,讀的是初級讀本,需要補“初級班”的課,學習“ba,be,bi,bo,bu”之類最簡單的拼讀

逐一查找、篩選、提取、歸併。

明確:你會發現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覺醒,但所有的覺醒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最終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對語言在情感和認識上的覺醒,而且都是在最後時刻的覺醒。在這個覺醒之前他們都有不堪的庸常,表現出很多的劣根性。

2、這樣的覺醒能揭示什麼?

交流討論。

揭示參考:1.民族的覺醒首先是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的覺醒,最大的奴役乃是文化的奴役。2.雖然覺醒了,但這只是最後時刻激發出來的覺醒,有太多需要反思和批判的地方。3.行動才是覺醒的標誌和表徵。

四、環節四:借對主詞接問探究順及欣賞小說的對比手法。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1.覺醒在小說中表現的程度如何?深不深刻?怎麼就有這種深刻的感覺呢?

提示:填表,讀表,聯繫起來想想,比較一下,覺醒前後的情況如何?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明確:巧妙使用對比手法使這種覺醒突顯、深刻,主題得以進一步昇華。

五、環節五:利用主詞接問探究領悟小說表達內醒的主題。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如此深刻的覺醒,它是怎麼產生的?是什麼促使了這種覺醒?有什麼外在動力和強制驅使嗎?動力來自何方?

交流討論。

明確:沒有外力:深藏內心的自覺、自省與救亡意識的喚醒。

六、環節六:層層鋪墊蓄勢後分享閱讀的認識、感想。

“覺醒”立骨,教學聚焦——《最後一課》簡練教學設計

這樣的覺醒給我們帶來什麼的引申思考和啟發?小說用這種覺醒能告訴我們什麼?

1、出示參考話題。

參考話題:語言的認識 常態與應急狀態 環境對人的改變的啟示 小弗郎士視角的好處……

2、教師說話示例。

3、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參考:

1.母語的偉大,母語的力量:語言是一個國家民族的象徵。敬愛母語的意義就是愛國的意義。

2.生活的啟示:人們的庸常總是那麼的不堪。這種庸常常常帶給我們無視、麻木,庸常會讓我們失去珍惜,失去發現,忽視最珍貴的東西。

生活中的人們,雖然都有庸常和不堪,並且可能沉淪其中還不以為意,但是,只要到了關鍵時刻,每個人根植、潛伏於內心的向善力量,崇高和偉大就會被瞬間觸發、激活和喚起。

3.環境的啟示:環境會改變一切。人是逼出來的。

4.採用兒童視角的領悟:愛國感情,家國情懷出乎本能,源於自發,而兒童最本真,因而最能顯現這個特點。

……

七、總結:讀懂了覺醒就讀懂了小說!

參考文獻

[1]於龍.走進郝叟老頭和華西特——《最後一課》中不可忽視的兩個人物.教育藝術(J).2013.3:2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