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與兒子的相處箴言:尊重邊界 給予價值肯定

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與兒子的相處箴言:尊重邊界 給予價值肯定

  當男人成為父親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他要手捧接力棒,把自己接受的愛,無條件傳遞下去。

  既為人子,又為人父,肩負兩種不同的身份,他們幸福嗎?

  時代在變,父愛的表現形式有沒有發生變化?

  男人之間的相處其實也很難,尤其是父子之間,關係更微妙。兩代人,兩種人生,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一些誤解和矛盾,由此引發很多煩惱和困惑。這種情況,一向擅長解決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的心理專家胡慎之也曾親身經歷過。

  父子之間,究竟有哪些相處之道?相信今天的這段採訪對話,能讓那些正掙扎在父子關係泥淖裡不能自拔的人們有所感悟。

Q=問題

  A=胡慎之,兩個兒子的父親,大兒子18歲,小兒子9歲。

  1Q:做父親之前,您眼中的爸爸是什麼樣?做父親之後,您對父親的印象有哪些變化?

  A:在我做父親之前,我眼中的爸爸是個工作很忙碌,但對我要求很嚴格的人。

  小時候,我挺怕我父親的,因為他對我的教育是嚴厲到苛刻的地步,只要我犯錯,就必須承擔面壁三小時或不能吃飯的後果。那時我會覺得他是在“虐待”我,對我一點都不好。

  因為父親對自身的要求也很嚴格,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小到穿衣打扮、拉二胡、吹笛子,大到花兩三年時間幫桌子雕花等。

  所以他也總以高標準的要求來規範我。例如,在我還沒到上小學的年紀時,我就需要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

  那時候,他在我眼裡簡直是無所不能,面面俱到。

  可惜他對我的教育導致我一度很不希望他是我的父親,這種衝突到初中時就更為頻繁了,直到長大成人後,才懂得他只是把對自己的期望放在了我的身上。

  慢慢地,也發現父親其實有很好的一面。

  儘管他對我很嚴格,但他卻總會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無條件地支持我。

  後來,等自己做了父親,對自己的父親開始有了不同的感覺,深深體會到那句“養兒方知父母心”的背後含義。

  在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動,我相信我的父親在我出生的時候也擁有著同樣的感受。

  成為父親,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保護自己孩子的責任。

  在這個時候,我十分理解為什麼當初我犯錯後,父親會那麼嚴厲地對待我,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雖然我不會像我父親那般嚴厲地對待自己的孩子,但立規矩是一定要做的。

  但當我處於父親的角色去重新審視我父親的教育方式時,我認為他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會傷害到孩子,也可以說他的認知層面存在著誤區,而且他在陪伴孩子這一方面是缺失的,沒有給予孩子更多看看世界的機會。

  記得有一次,我和父親一起喝酒聊天,我跟他說,無論他好或不好,他都是我的父親,這是我不得不承認,同理,我是他的兒子,他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我覺得這是我和父親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袒露心聲。

  因為只有成為父親後才懂父親,更多看到父親是一個經歷過坎坷的男人。

  2Q:在您孩子的眼中,您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

  A:我認為這是分階段的。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對我有一些排斥,因為在他小的時候,主要跟照料他的人關係更親密。到了5歲左右,在他眼中,我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他比較崇拜我,有什麼事情不懂就會來問我,希望我和他來一起解決。

  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他覺得我是一個既有趣,又刻板的父親。

  所謂有趣,就是會帶他去探索各式各樣的新事物。有時候孩子會說:“老爸,你這個年紀怎麼還像孩子一樣?到公園會去玩打槍遊戲,還給自己買冰淇淋吃。”

  而刻板,是因為他覺得我對自己的事情很刻板,比如說他會覺得老爸對一些菜餚的偏愛執著,或者在工作的時候不太願意去放鬆,去休息。

  我大兒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父親的文章,在他心裡,我就是一個多元化的父親,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葩,他經常吐槽說老爸為什麼喜歡穿顏色鮮豔的衣服?

  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到他學校舉辦過講座。之後他很真誠地跟我說,在同學羨慕他有一個很厲害的爸爸時,他覺得有些小滿足,但同時也感到一些壓力。後來,我們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很深的交流。

  總體來說,我覺得在他眼裡,我是一個多元的、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的父親,有時候更像是他的夥伴、兄弟。

  3Q:作為父親,請您談談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A:我覺得對於自己的孩子,首先你應該要發自內心地愛他,就是不管他是什麼樣子,你都會去接納他。

  我一直認為,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在保護孩子成長的同時,給到孩子有力量的體驗。當孩子遇到一些困難時,能夠給孩子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像我大兒子讀小學的時候,跟同學打鬧不小心受傷了,而且還是挺嚴重的。當時我的處理方法是首先安撫兒子害怕的情緒,再帶兒子去醫院處理傷口,然後平和地原諒了那位同學,告訴他,我相信他是無意的。 在這個過程中,兒子看到的是父親的寬容和對其他孩子的愛護。

  我一直告訴我的孩子,做人最重要的是堅持三點。第一,尊重他人和自己;第二,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第三,不要撒謊,就是不要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別人。

  我經常跟孩子開玩笑說,只要你完成了這三點,你上天都沒有關係。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比較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

  相對來說,我的大兒子是一個擅於思考同時又比較內斂的孩子,他在運動方面的能力不算是很好。所以,我經常嘗試著帶他一起運動,希望他能夠參與到集體的活動中。當然,他還是具備一些最基本的運動技能,比如游泳,騎腳踏車,和打球,並且也能在集體中有很好的合作意識。

  當然,我也尊重孩子的邊界。

  在家裡,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的房間我一定是敲門才進去的,也不會主動去翻亂他的東西。同時,我會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不會隨意地去評判它,而是更多的在精神上給予他愛和自由的體驗。

  如果他有一些訴求,或者說有一些合理的需求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滿足他。我一直認為,一個從小在情感和物質得到滿足的孩子,未來他極有可能會成為他自己,並且不會被其他東西所困擾。

  除此之外,我還經常帶孩子一起去冒險。因為孩子需要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著一種探索精神,這樣他才能擁有較強的求知慾,過著有意義的生活。同時,我也會在合作的過程中給予他一種價值的肯定。就像我們出去自駕遊的時候,我會讓他做導航員,讓他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相對來說,作為一名父親,我認為自己的一些功能還是比較完整的,並且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更多地認知世界的規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