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更容易激起別人對你的攻擊

知名親子關係專家

向日葵心理創始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胡慎之家庭教育課》《情緒課》《婚姻必修課》在頭條專欄熱銷中


歡迎大家到胡慎之微信公眾號菜單欄的讀者信箱答疑環節進行留言提問,

今天我們抽取了其中1位讀者的問題進行回覆。

胡老師,您好!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老實的人家,父母都老實,母親在家人面前強勢,對親戚卻不敢,小時候母親經常向我傾訴親戚的不是,當然也有父親的不是,經常向我訴苦。
初中畢業就在廠裡打工,二十歲時認識一個同事,她經常跟我評價別人的不是,她比我強勢,有時候壓抑自己,從開始面對她不緊張到語無倫次,到面對所有人都緊張,緊張了四年各自結婚。
婚後妯娌住在一起,緊張就會伴隨壓抑,從前幾年面對妯娌不害怕,壓抑到害怕、恐懼她,對她有憤恨與看見她心情不好,注意力向外,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她的身上,有時情緒低落、莫名害怕,現在在酒店做服務員,當緊張、害怕時更會壓抑自己,越壓抑越弱,越抑鬱、焦慮,就更痛苦。

我也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攻擊,就是想喚醒自己的攻擊性,可是當別人帶有諷刺意味開玩笑的變相攻擊自己時,讓自己感覺不舒服,強烈攻擊性出不來。


這位讀者:

你好,歡迎你的來信。

第一,你出生在農村的老實人家中,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能選擇的,包括你的父母。

第二,對於你在家庭中受到的對待方式,也是你無法選擇的,因此我們都需要遺憾地接受這一點。

第三,就是當你感覺到緊張和壓抑的時候,你內心似乎有種特別的攻擊渴望,就像別人攻擊你這般,你想攻擊別人。但你又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說你害怕當你這麼做後,事情會不會變得更糟糕?

所以其實你還是很看重關係的,但對於你來說,每一段關係都讓你有種,對方是強勢控制,自己是脆弱受傷的感覺。自己處於一種

無力反抗對方的孩子的狀態中。

但是為什麼你會允許這種相處方式出現呢?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我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是運用我們最舒適最方便的方法去應對一切。

因此當你想改變的時候,實際上似乎只是在表達對自己的不滿或者憤怒,因為你其實並沒有一種很想去改變現狀的願望,而是更希望別人能改變對待你的方式,讓你更舒服一些。

這就更像是一個孩子對於大人的期望,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幻想

討好,更容易激起別人對你的攻擊

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需要重新看待一下自己。

第一,我們不是對別人感興趣,而是對別人所對待我們的方式感興趣。這種想法會讓你感到孤單,因為你不願意去跟別人建立關係,你害怕別人會傷害到你。

你形成這個認知的原因是你是一個受過傷的人,在你看來,外面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傷害你,以至於你不敢也無法去跟對方建立關係

第二,你在嘗試用一種討好或者說是迎合別人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當你每次都用小心翼翼的討好方式去對待別人時,反而會激發別人對你的攻擊。

就像小時候的我們,哪怕再如何小心翼翼,如果父母想把某些情緒發洩到你身上時,你這種討好的狀態會讓他們更想這麼做。

這其實不是你的錯,是對方的錯。但很可惜,一旦這種模式形成了,那麼它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成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中都會這樣子。

第三,我們覺得自己特別孤單,是因為我們自己一直站在舞臺上。身邊的人似乎都是觀眾,或者說還是一些帶有惡意的觀眾,他們沒有包容支持,因為我們沒有去嘗試一下展示真正完整的自己

所以這種情形下,那種攻擊性就是一種生命力,當你沒辦法去攻擊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很混亂的。

我所指的混亂是邊界不清,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是誰,別人是誰,只有單純靠自己想象的和對方的一種狀態

這樣的感覺會讓我們特別的孤單,也會特別的恐懼,慢慢地,我們會迴避別人,不願意去跟任何人建立關係,因為害怕受到傷害。

我們需要從這樣一種受傷的小孩狀態裡走出來,我們可以嘗試走近之前被爸爸媽媽強勢對待的小孩身邊,去看看他,因為他也是你的一部分。

當作為成年的你去回顧自己的孩子狀態,你可以為他做些東西,例如:你可以安慰他,擁抱他,鼓勵他,支持他,在你學會如何自己照顧自己的情緒後,也許有些東西就會發生改變了。

這種改變不是說我們把所有東西都寄託在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上,而是從我們身上去改變。

不要再盯著別人看,你需要看向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能從一個比較弱的狀態裡,找到你自己的發光點

然後你會發現其實你是擁有生存的能力,你不需要靠任何人,你是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的,你是可以嘗試去跟別人建立關係,也不需要害怕別人會離開你或者不要你。

你也不需要認為別人對你說的某些話就一定是在攻擊你,有可能他們只是開個玩笑,當你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時,你就會發現跟別人之間的相處就會發生改變。

< the end >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