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之心学诞生的前夜(一)

现在,让我们看看心学诞生的前夜都发生了什么。这个夜很漫长,有很多人行走在夜色中。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道士模样的人,他正倒骑着驴,行走在公元960年的一条大路上。当有人告诉他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时,他惊喜得从驴上摔了下来,说:“从此天下定矣。”他叫陈持,是五代末期华山里神乎其神的一个道士。在他身后,我们看到了他的弟子穆修,而穆修的背后则是他的弟子周教顾,此人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世人评价他的品行时说他“胸怀酒落如风光界月”。


知行合一王阳明之心学诞生的前夜(一)

周教顾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那篇美轮美奂的《爱莲说》。另外,他受到祖师爷陈抟道士的影响,以道家的语境写了一本书叫《太极图说》。书中提到了“无极”这一概念,它是万物的造物主,也是万物运行的标准。在周敦顾的身后,我们会看到两个相貌相似,神情却迥然不同的人。一个脸上荡漾着和气的颜色,而另一 位则神情严肃,活像僵尸。这两人是亲兄弟,和气的那位是哥哥叫程顾,严肃的那位是弟弟叫程顾。

多年以后,兄弟俩从老师周敦的《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和“道”的概念,自成一家,这就是理学的锥形。理学认为,在超现 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規范。周敦说它叫“无极”,二程说它叫“天理”。而“天理”的敌人则是“人欲”(不合理、不正当的行为和欲望)。
知行合一王阳明之心学诞生的前夜(一)

毎个人的一生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这个“天理”,祛除“人欲”。归根结底,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阳,这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虽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欲望,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如何“存天理灭人欲”,程和程的方法不同。程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顾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二人的主张不同,是因为心性不同。

有这样一则铁事,很能说明间题,兄弟二人去参加宴会。宴会上,哥哥程飘对主人送到怀里的歌女温存备至,而弟弟程顾对怀里的美女连看都不看一眼,反而气得七窍生烟。回家后,他指责哥哥有失体统。程顾大吃一惊,说:“我当时在饭局上,怀里有美女,心中就有美女,我现在回家了,怀里没有美女,心中也没有了,而你直到现在,心中还有美女?这个故事恰好戏剧性地验证了两人的思想。程顾认为,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而程顾则认为,必须要时刻约束自己,让外界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心。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而陆九渊则继承了程的思想。朱亮和陆九渊凭借天资将这两种思想发扬光大,这就是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九渊心学,目的都是为了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给出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承已之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知行合一王阳明之心学诞生的前夜(一)

如此精彩雄社的格言,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只此一次。这四句话,就是理学家的名片。实际上,理学的思路虽然来自道家,但创造它的人都承认,理学是儒家思想,是新儒学。不过,理学谈的却是儒家鼻祖孔子最不愿意谈的问题“性和天道”(子字言性与天道),表面上看,这背离了孔子的方向,但其实不是这样。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源,孟子为代教的大同重建行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孟子、苗子和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子为代表的考证源,司马迁为代表的记基源),其中有两派在日后发扬光大,一派是天人感应派,在两汉时期成风八面另一派则是心性派,多年以后,它改头换面而成为理学。

孟子说人性本善,子说人性本恶,告子则说,人性可善可恶。理学家则说,孟子说得对,葡子说得也有道理,而告子给我们提了个醒。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心,一定要“存天理灭人欲”为什么会有理学的诞生,这是个深远的话题。儒学在西汉取得正统地位后风光了几百年。魏晋五胡乱华时,儒家四平八稳的主张在乱世失去作用,于是销声匿迹,直到南北朝结東后,隋唐大一统王朝到来,儒学才手脚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来。

不过,四百多年不在人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的高度繁荣,使得儒家思想没有了竞争力。唐代的韩愈曾向皇帝提出抑制佛、道二教,重新把儒家思想放到尊位上来的建议。韩愈的呼吁很快就化为泡影,唐帝国灭亡后,中国又迎来了一个血肉横飞的小分裂时代(五代十国),到处都是武夫当权,儒学再次显示了它脆弱的一面一只有在大一统时代オ有力量而退隐。

☞下回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