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散發著臭味的中世紀歐洲人,千年不洗澡

香水最早出現在古埃及,近代變成風靡世界的奢侈品卻是因為法蘭西。至於為什麼在法國流行,原因也很簡單——當年法國人不愛洗澡,太臭了。

但是為什麼當年法國人不愛洗澡呢?

渾身散發著臭味的中世紀歐洲人,千年不洗澡

洗澡的“前世”

如今,愛乾淨的女生們幾乎是天天都洗澡,而且往往一洗就是一小時,稍微邋遢點的男人也至少一週洗一次,否則時間長了身上瘙癢難忍。古羅馬人也非常喜歡洗澡,他們把洗澡當作一項社交活動。當時的羅馬浴場,比起現在的“X樂湯”高端大氣上檔次多了。

公元212~216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在位期間建造了一所史無前列,奢華至極的大浴場,後人稱之為“卡拉卡拉浴場”。經考古發掘,其中一幢寬敞的建築中設有全身推油及刮痧中心,分冷、溫、熱三檔的盆浴室,還有桑拿、洗髮、美髮、薰香、美甲,以及健身設施。在另外一個房間,是浴場奴隸為客人們準備美酒佳餚的地方。

渾身散發著臭味的中世紀歐洲人,千年不洗澡

卡拉卡拉浴場

隨著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羅馬帝國逐漸衰弱,到了公元5世紀時,羅馬式的豪華浴室逐漸在歐洲大地上消失了。之後的中世紀歐洲人對於浴室和個人衛生概念幾乎一無所知,或者說完全不重視。當然這種不重視是有原因的,中世紀的天主教會認為,人們應該竭盡全力剋制一切來自於肉體的感覺,充分暴露肉體的全身沐浴,被當時的宗教思想認為是屬於肉體歡愉的罪惡……好吧,把不洗澡上升到信仰,這種操作也就中世紀的教會能想出來。

不洗澡才是聖潔

洗澡等於罪惡的觀點,逐漸在歐洲大陸盛行起來。在這裡必須更正一些道聽途說,中世紀歐洲人並不是“千年不洗澡”,教會也不是把洗澡看作是要被燒死的罪行,只不過那些修士和修女們嚴格遵循“教誨”,很少洗澡,或者說,幾乎不洗澡。聽說當年歐洲最好的葡萄酒都是修士們釀造的,不知道他們在釀酒的時候洗不洗手……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歐洲人從阿拉伯學來了大型浴室,公元10世紀時,歐洲各地慢慢興起了一些中大型浴室——但這些所謂的公共浴室,實質上大部分幹著賣淫的勾當。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語中的“bagnio”一詞既表示“浴室”,也暗指“妓院”。(據史料記載,羅馬時期雖然也存在男女共浴的現象,但並沒有導致普遍的濫交現象,倒是在1000年後,歐洲再次出現公共浴室時,這種現象才肆虐起來)

所以到了這時候,教會才開始大肆宣揚“不洗澡聖潔論”,並標榜那些不洗澡的人為聖徒,所以說,你若是穿越到歐洲中世紀,堅持一輩子不洗澡,你就是“聖潔”的——身為一個油膩中年,我覺得若是我再懶一些,還是很有機會“聖潔”一把的。

到這裡,雖然當時的教會很大程度上曲解了《聖經》(根據“新約”中記述,耶穌也是洗腳的,說明《聖經》時代的人們還是挺愛乾淨的),但從抵制賣淫嫖娼的角度來說,教會的迂腐思想還是起到一些積極作用的。

渾身散發著臭味的中世紀歐洲人,千年不洗澡

耶穌為門徒洗腳

徹底不洗澡

直到14世紀,“黑死病”在全歐洲蔓延,人們才開始意識到“洗澡有害健康”。

這是個什麼邏輯呢?因為“黑死病”時期,歐洲的醫學“磚家”認為:洗澡會使人體的毛孔張開(有道理),黑死病的有毒空氣會乘機進入身體(Excuse me?),所以洗澡的人容易染病。要想增強免疫力,唯有讓自己的皮膚上結一層厚厚的汙垢(沒毛病),這樣就可以有效抵禦毒氣(有理有據,邏輯完美)。毒氣就是“瘴氣”,直到幾百年後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這種“瘴氣論”依舊是當時醫學界的主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死亡地圖》這本書,能夠體會到現代醫學的觀念形成是多麼艱難。

OK,還是說回洗澡這事。在當時“醫學界”和“宗教界”的雙重“理論”夾擊之下,歐洲人就開啟了全民不洗澡的年代。曾經生意興隆的浴室(妓院?)紛紛被關閉,人們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讓身體沾上水。

“愛乾淨”的貴族們,每天唯一的清潔方式,只是在早晨用乾布擦擦臉——勞苦大眾還不知道怎麼樣呢。17世紀的法國貴婦大概每年只洗兩次澡,而且是在當時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非常謹慎地洗一次澡。所以當我們在欣賞那些貴族肖像衣著華麗的背後,想到裡面竟然包裹著如此臭氣熏天的身體時,不免會打個冷戰。

到了18世紀,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就洗了三次澡:出生時,大婚時,入儉時。由此可以想到,蓬帕杜夫人作為路易十五的情婦,每次面對這充滿“腐肉”氣味的皇帝時,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渾身散發著臭味的中世紀歐洲人,千年不洗澡

Madame de Pompadour(蓬帕杜夫人畫像)

正是因為當時的法國從上到下都不太洗澡,雖然人們已經對自己身上的臭味習以為常,但一堆臭人在一起時,尤其對於那些宮廷貴族來說,這味道始終是“不夠典雅”的,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掩蓋身上臭味的香水,在法國興盛流行起來——如果知道了這點,再看到香水,似乎總會感覺有點怪怪的……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關注我們的公號:眾言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