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你說瓦爾特是誰?請告訴我他的真實姓名。” 

“我會告訴你的,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關於薩拉熱窩

關於薩拉熱窩的印象,我可能不會像史學家一樣說的頭頭是道,僅存的兩條線索,一個是《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另一條可能就是關於一戰的導火索。然而,再進一步去了解一下波黑的歷史,多少也能明白些,薩拉熱窩為什麼更像是歐洲的“耶路撒冷”,為什麼會有一次次戰爭給這座城市帶來創傷。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14世紀下半葉,迅速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入侵巴爾幹地區,隨後1463年波斯尼亞王室覆滅,最後一個有駐軍的堡壘在1481年被攻破,1482年黑塞哥維那地區亦正式淪陷,至此今天的波黑全境落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中。奧斯曼帝國迅速給這片土地帶來了伊斯蘭化,原本根基不牢的基督教徒們,信仰也隨之改變,由於奧斯曼帝國在經濟和管理上給予穆斯林很多政策上的優惠,於是波黑地區的伊斯蘭教的推行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阻礙,僅存不多的塞爾維亞東正教和克羅地亞的天主教信徒都逃逸到邊境。

17世紀末開始,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退守至多瑙河以南,波黑地區再次成為戰爭的前線,在1878年6月,隨著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束後《柏林條約》的簽訂,波黑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土耳其但由奧匈帝國代管,至此,也意味著波黑近400年的奧斯曼時代正式落幕。

奧匈帝國接管後的波黑,並沒有強制推行某種宗教信仰,而是倡導波黑人民無分彼此,他們提倡不再區分波斯尼亞克人(穆斯林)、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認為這片土地上的都是平等信仰三個宗教的波斯尼亞人。同時,奧匈帝國也在大力推進波黑的現代化建設,世界上第一個有電氣照明的清真寺、歐洲第一條有軌電車等等。沒有免費的投入,名義上的“代管”波黑地區,奧匈帝國更希望將波黑納入版圖,希望與已獨立的塞爾維亞構建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這一舉措遭到了波黑的塞爾維亞人反對,同時也加劇了波黑的塞族人與奧匈帝國的對立,於是有了一戰的導火索事件。

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婦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視察時,行至拉丁橋,被一名波黑的塞爾維亞族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開槍射殺。刺殺事件發生後,奧匈帝國藉以此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歐洲各國積累的矛盾一併爆發,包括奧斯曼帝國也相繼投入了這場戰爭,分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於是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奧匈帝國戰敗,帝國領土分裂,波黑分裂出來,1918年12月1日宣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南斯拉夫王國解體,二戰結束德軍投降後,鐵托重新組建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波黑這片土地上,擁有三個主體民族及三個主要宗教,分別為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尼亞克族,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及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族。1980年鐵托逝世後,南斯拉夫各個民族的矛盾逐漸激化和失控,加之西方國家的煽動和插足,各聯盟國及民族均有意願獨立,南斯拉夫聯邦逐漸走向解體。1990開始,各國先後宣告獨立,而波黑內部三族內部分歧嚴重,1991年,波黑境內各族的軍隊間發生了一系列武力衝突,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兩國力量亦開始滲透介入,全面戰爭一觸即發。1992年,矛盾不斷激化,波黑戰爭全面爆發。1992~1995年,距離我們今天已經很近,這個地區飽受戰火的摧殘,直到1995年12月14日,南聯盟總統、克羅地亞總統、波黑聯邦總統於巴黎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標誌著波黑戰爭正式結束。

戰爭帶給波黑人民的記憶是傷痛的,鄰里之間可能因為信仰或是種族的不同一夜之間反目成仇,至今,波黑仍然只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簡稱,沒有“聯邦”也沒有“共和國”,薩拉熱窩作為波黑的法定首都,走在薩拉熱窩的街頭,仍然隨處可見牆上的彈孔,這是戰爭留個這個城市印記,也是波黑人民傷痛的見證。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歐洲的”耶路撒冷”

薩拉熱窩位於一片河谷地之間,群山環抱,經過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建設,薩拉熱窩在南斯拉夫時期之前已經是巴爾幹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了。但是,薩拉熱窩的精彩不止於此。由於複雜的歷史和人文構成,如今的薩拉熱窩共融了三大民族,四種宗教,各式各樣的教堂、建築,在街頭隨處可見。

可能剛從清真寺走出來,下一個街口就是天主教堂或是東正教堂,在河對岸可能又是一座猶太教堂,一條街的兩側,同時看到奧斯曼的土耳其風格建築和奧匈帝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也並不會覺得奇怪。

戰爭雖給這座城市帶來傷痛,但是也讓今天的波黑人們變得更加包容,更加懂得尊重。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Peace and Love

走在薩拉熱窩的街頭,雖然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滿目瘡痍,牆上遍佈彈孔,但是現代的人們,給了薩拉熱窩注入了更多的活力,白天和平鴿在整個城市上空飛翔,整個城市散發出新的活力,也更加能夠感同身受的體會出這個城市和平時光的珍貴。

  • 鴿子廣場

市中心街頭,有一個奧斯曼風格公共噴泉,名為瑟比利噴泉,這裡也是薩拉熱窩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這也是奧斯曼時期留個薩拉熱窩的一個烙印。和平鴿在這裡聚集,飯後在這裡喂喂鴿子,看看這靜好的歲月,也是美美噠。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 貝格清真寺

貝格清真寺,也是遊客們常說的大清真寺。對於這座清真寺的印象,主要來自於《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鐘錶店老闆為救瓦爾特被特務擊殺的地方。

貝格清真寺,於1530年由時任奧斯曼派駐波黑的總督加齊胡色雷貝出資建造,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是波黑最大最重要的清真寺。早期奧斯曼風格建築,走在其中,每一處都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氣息,在繁華的步行街中,好像融入,卻又依然特例獨行。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 聖心主教堂

從貝格清寺走出來,沿著步行街一路向南,便是聖心主教堂,一座典型的新哥特風格。教堂建造於1884年,這是波黑地區最大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也是波黑天主教中心所在,由由教皇任命。

抬頭仰望,每一個細節都融入了設計,高43.2米,屹立於步行街之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步入教堂,內飾相當的漂亮。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 拉丁橋

對於拉丁橋,大概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事件”,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斐南迪大公便在拉丁橋頭。於是,這座橋便被記入史冊。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關於薩拉熱窩,還有太多想說,猶太教堂、東正教堂等等。薩拉熱窩的市政廳,也是曾經的薩拉熱窩圖書館,在電影中,學生衝散特務跟蹤者的地方,現在對外開放,內部相當華麗。來到薩拉熱窩,做個索道,去到奧利匹克山頂,看一看曾經開過冬奧會的地方,俯瞰一下薩拉熱窩的全貌。站在皇堡上,看一看薩拉熱窩的日落,看這個城市如何慢慢進入黑夜。坐在各自廣場邊,喝上一杯土耳其咖啡,看看來往飛行的鴿子,看看人來人往,感受一下歲月靜好。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在薩拉熱窩,印象最深刻的有個地方——清真教墓地。大片大片的清真教墓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其中最大的一片就在皇堡下面。白色的墓碑莊嚴肅穆,一眼望去,散佈整個山坡,埋葬在這裡的都是在波黑內戰中犧牲的清真教的戰士,走進細看,大部分都是20多、30多的年輕人,如果他們還健在,應該還能夠看到如今薩拉熱窩的樣子。死者沒有被遺忘,而如今的人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歐洲“耶路撒冷”——走進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如今的薩拉熱窩,一個充滿Peace and Love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