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1227年西夏都城中兴府,城门徐徐打开,夏末帝李睍慢慢走出都城。按照先前约定他是准备投降蒙古,突然刀斧加身,这位西夏的末代皇帝就这样死于非命,可能他至死都不知道为何蒙古人突然发难,而西夏王朝也随着他的死亡而终结。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容小编慢慢道来。

六征西夏

西夏桓宗李纯祐天庆十二年(1205),蒙古军首次进攻西夏,攻占并摧毁了边境堡寨力吉里寨,进至经落思城,掠夺了周围地区,俘虏了大量人口、牧畜和战利品。这是一次掠夺性和试探性的军事行动(一征西夏)。

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年,夏襄宗应天二年(1207),蒙古以西夏不肯称臣纳贡为由,二次出兵西夏。他们攻破西夏边防重镇斡罗孩城(又作兀剌海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境内狼山中一处关口),见西夏兵势尚盛,驻兵数月后,于次年春退回。(二征西夏)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1209年,蒙古成功占领了高昌回鹘,这亦使西夏的河西地区失去蒙夏间的缓冲。后来蒙古第三次征夏,由河西地区开始入侵,攻击斡罗孩。西夏将领兼襄宗儿子李承祯战败,其大将高逸更加被俘。

蒙古后来又拿下斡罗孩城,逼近克夷门——都城中兴府的最终防线。西夏大将嵬名令公虽然实行伏击计划,但仍然败给蒙古军队。因此,都城中兴府为蒙古军队所包围,且夏襄宗求救无门。 最后,襄宗唯有给予蒙古大量赔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条件,蒙古才接纳其求和。(三征西夏)

成吉思汗西征前,又遣使命西夏军从征,为夏所拒,于是又导致蒙古军的第四次征伐。元太祖十三年,西夏神宗光定七年(1217)冬,蒙古军渡河攻夏。西夏毫无戒备,列城不能御。蒙古军长驱直入,围困兴中府。夏神宗出奔,并遣使请降。因西征在即,蒙古军不能久留,遂撤围回师。(四征西夏)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夏献宗乾定二年(1224年),蒙古又发兵攻夏,并攻占银州(今陕西米脂西)(五征西夏)

元太祖二十年,夏献宗乾定三年(1225),成吉思汗回军漠北,西夏质子不至。遂遣使西夏,责其不派军从征,不遣质子,收纳蒙古之敌亦腊喝·翔昆,且出言不逊。西夏因已与金朝修好,专意抗蒙,不践前约,使者无功而还。

乾定四年(1226年),蒙古发动大规模的灭夏之战。蒙古军先后攻占沙州(今甘肃敦煌西)、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进围中兴府。次年七月,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六征西夏)

过程分析

蒙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

蒙古首征西夏时作为一种战略试探,使得蒙古人对西夏国力军力有所了解,开始时西夏执行连金抗蒙的策略,但是依旧被打败,而金朝不能及时救援也使得其怀恨在心。

以至于签订城下之盟开始连蒙攻金,但是情况有好转了吗?实际上情况继续恶化。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条件后,唯有攻击其原本的盟友——金朝。而这一连串的战争持续了逾十年,并大大的削弱了金夏的国力。而因此,西夏的人民亦因劳役导致生活困苦,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亦因劳役而大受影响。军队也因长期征战而十分积弱,且官场政治十分黑暗和腐败。

以至于最后虽变更策略从新连金抗蒙,终究为时晚矣!

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以西夏灭亡而告终。

西夏因何而灭

首先我们看一西夏的疆域!

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

金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首都兴庆府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

确立了南下攻掠金朝的战略目标。西夏恰居蒙古之南,金朝之西,世为金朝附庸,又与克烈、乃蛮等部素有往来,它的战略地位和军事动向对成吉思汗的事业至关重要。

为了集中军力攻打金朝,防止西夏对蒙古地区的骚扰,保障后方安全,成吉思汗需要将西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了防范西夏与金朝联合,消除来自蒙古军侧翼的威胁,他也必须隔断金、夏联系,把西夏争取到蒙古一方。有鉴于此,成吉思汗决定再征西夏。

所以说西夏所处的战略地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蒙古六征西夏,夏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