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建立 成吉思汗灭西辽、西夏

蒙古立国前,在中国大地上并存着若干政权。南方为汉族之宋,北方为汉化的女真之金。宋金两国之西,又有唐兀建立之西夏国。再西去是西辽及其臣下的畏兀儿。南宋之南有大理,之西南还有交趾等。13 世纪初,漠北高原被铁木真统一,并于 1206 年建立蒙古国。蒙古国控制了东起兴安岭,与金朝接壤,西至阿尔泰山,与西辽及其控制下的畏兀儿相邻,南与金朝和西夏相连,北连贝尔加湖的广大地区。蒙古国的崛起给当时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标志着先行一度称霸中国的金朝在北方的统治出现了大缺口,国际政治体系将进行重组,也为蒙古和南宋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蒙古建立 成吉思汗灭西辽、西夏

成吉思汗立国后,即向蒙古草原北面的“林木中百姓”驻地扩张势力。1207年,遣使降服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的吉利吉思部。1218 年,又遣兵征服吉利吉思等林中百姓,各部均表示臣服。与此同时,蒙古势力也向西面扩展。1208 年,成吉思汗遣兵越过金山,击溃乃蛮、蔑儿乞联军,从而鼓舞了西辽控制下的畏兀儿人。1209 年,畏兀儿人杀死西辽少监,投附成吉思汗,受到款待。同年,哈剌鲁人也乘机杀死西辽少监归降蒙古,受到优待。此后,畏兀儿和哈剌鲁人在蒙古西征、蒙古攻西夏和蒙古攻宋战争中,都拼死效力,发挥不小的作用。

乃蛮太阳汗子屈出律夺取西辽政权后,继续倒行逆施,引起成吉思汗之不满。1218 年,成吉思汗特遣大将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在当地军民的协助下,哲别捕杀屈出律,灭亡西辽。从此,西辽领土尽归蒙古所有。此后,这里便成了蒙古西征的跳板以及班师的重要基地。

完成以上军事行动后,蒙古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首先是统一北方地区。蒙古国建立后,金朝本应成为第一个攻略的目标。但是由于金朝本身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单凭蒙古己身之力灭金,尚不可能;其次,由于远隔广漠,蒙古对金朝的情况若明若暗,不甚了解,所以未敢“轻举妄动”。为了分裂夏金“交相援救”的联盟,铲除攻金的牵制力量,为尔后图金做准备,西夏便成为蒙古统一战略的第一个目标。1205 年,蒙古第一次攻略西夏,并大略西夏之人民和牲口凯旋而还,1207 年,蒙古第二次围攻西夏。1209 年第三次进攻西夏,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迫使夏襄宗纳女请和。1217 年,成吉思汗征调西夏出兵随从西征,遭西夏拒绝,蒙古军于次年春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逃离都城,遣使求和。1224年,蒙古忌恨西夏与金朝议和并称“

兄弟之国”,此次攻夏,杀死夏军数万人,掳掠人口及牲畜数以十万计。1226 年,蒙古军第六次攻夏,夏献宗惊恐而死。次年六月,西夏末帝觍被迫投降,西夏亡国。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由原先的远郊变成了近邻,双方的交往日渐增多。实际上,正是由于这种成为近邻后交往的增多,以及蒙古势力在北方迅速的崛起和壮大,南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地缘压力。

随着西夏、西辽的灭亡和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的归服蒙古,13 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曾经一度出现的多元政治格局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元并存的政治形势,逐渐为蒙古、金朝和南宋三国政治格局所取代,新的地缘关系出现,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重组的时代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