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唐朝留下的重要负遗产——西夏

西夏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唐初,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唐安置于四川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甘肃庆阳。安史之乱时期,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陕西榆林和陕西横山以东地区,这一地区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东达鄂尔多斯南部的广大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其低调发展,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势力逐步膨胀起来。

宋太祖对待李氏地方政权以怀柔为主,宋太宗曾经出台措施解决这个藩镇问题,最终失败。一旦这两个开国皇帝解决不了问题,后来的皇帝就更不说了,这确实是北宋的一大遗憾。相对来说,在这两个开国皇帝时期,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个地区的综合战略价值几乎与幽云十六州类似,这是与西域地区和蒙古高原接触的区域,可以获得战马。如果宋朝的都城在长安,应该会比较重视这个地区。这俩开国皇帝时期,这个地区属于北宋间接管理的地区,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地区会独立建国,这是重视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当时只是想着要回幽云十六州,而忘却了这个同样价值的,相对容易获得的西夏。

1038年10月,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人称为西夏(1038年~1227年)。在五胡乱华时期,汉族重要的避难场所的陇西地区崛起了一个国家。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宋夏之间发生了四大战役,宋军没有占便宜。1044年,西夏军队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足鼎立的格局。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西夏是健康成年男性皆兵,平时生产,战时为兵,这类似于战国时代诸侯国的情况,也是北方游牧政权的基本模式,比如,辽国、金国、蒙古都如此。当时的西夏人口大约在200万附近,不足宋朝人口的5%,但是全民皆兵的生存模式,导致其可以使用的军事力量极大,军队规模与募兵制的宋朝相差不大。全民皆兵带来的人均军事负担很大,人们出征要携带自己的口粮,与募兵制的宋朝相比,西夏人口是困苦的。

女真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今陕西吴起),并向金国称臣。蒙古崛起后,将西夏作为实战练兵场,不断派兵袭扰突击,演练部队。1227年西夏末帝李睍(xiàn)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亡。成吉思汗在攻击西夏的过程中死去,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遗嘱杀李睍。蒙军进入中兴府后展开屠杀,后经察罕劝谏而止,但城中人口已经不多。西夏损失大部分人口,党项族基本被灭族。按照明朝的人口构成情况,经过蒙军的屠杀,党项族消失,这个地区又重新成为汉族人口为主的地区。

西夏阻断了宋与西域的贸易通道,并且禁止西域的马匹出售给宋朝(马匹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北方政权想法遏制宋朝获得马匹)。西夏北部地区也生产大量马匹,促使西夏拥有强大的骑兵。西夏依靠拥有大量骑兵和全民皆兵的政策,抵御了宋军和周围其它政权的攻击,使自己立国190年。西夏的存在,促使宋朝获得马匹的另一个渠道被堵死,最终带来了宋朝骑兵缺乏,军事行动表现不良的局面。


唐朝留下的重要负遗产——西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