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七百多年前。

西北大地有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

由于它所在的位置在宋、辽两国的西边,历史上被称为西夏。

西夏,是我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在十一世纪初期,有一个叫拓跋继迁的党项人建立了一个游牧民族部落。

到了唐代,为了便于管理,也是笼络人心,唐朝皇帝赐拓跋氏为李姓。这是封建王朝惯用的一种手段。

于是,拓跋继迁非常荣幸的变成了李继迁。

李继迁也成为了西夏的始祖。

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续领导着这个部落。

最初这个部落很弱小,只能依附辽和北宋。在夹缝里生存。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辽国皇帝看李德明很听话,很会来事,逢年过节按时朝贡,一高兴,便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受封的李德明很感慨,让大人物高兴,真是太重要了。

北宋也不甘落后,到太宗时,赐姓赵,连名字都给起好了,叫保吉。

别看没给什么实质性的物资,但是皇帝赐姓,并且跟皇帝一个姓,那是多大的荣耀,也是一笔无形的资源。

赵保吉千恩万谢。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到宋真宗时,出手就大方多了,直接封定难军节度使。辖宁夏五州之地。

只要你能够忍,装孙子也要装成三孙子那样。该有的总会有,该来的总会来。

贺兰山下,在党项族几代人的努力下,在拓跋家族的带领下,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兴盛繁荣起来。

这时候,拓跋家族虽然没有建立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行使帝王权力了。

一个人,一个民族,不显山不露水的强大,让你惊讶,让你刮目相看,这就是能耐,就是了不起。

到了李继迁第三代这辈,他有个孙子叫元昊。我们可以叫他李元昊,也可以叫他赵元昊。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但是这孙子不干了,什么李姓赵姓,统统的不要。我就叫拓跋元昊。

这名字多霸气,听起来就高大上啊。

拓跋元昊仰天大笑,他要去掉李姓赵姓,恢复拓跋姓氏。

1038年,元昊称帝,定国号大夏。

元昊执政后,伸张君权,唯我独尊。

他参照中原王朝的制度,在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大建官署、宫廷。逐渐完善了封建统治机构。

他整顿军务,扩大版图。与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在官制和兵制上,他借鉴宋朝的制度并加以改进。

忙完了建国初期的一大堆事之后,元昊觉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字,就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根基,就会被人瞧不起。

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是元昊的性格。于是,他下令创造一种本民族的文字。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为了名正言顺,他把新创建的文字取名为“蕃书”,他还专门成立了“蕃书院”,大力推广和使用“蕃书”。

在元昊积极推动下,西夏全国上下,都在使用“蕃书”,使西夏文字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元昊规定,“蕃书”为国字,要求人人会写,人人会用,并设立了奖罚制度。

在西夏强盛时期,西夏人用国字翻译佛学经典,在短短的五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用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

同时,《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一些汉语经典,也被翻译成了西夏文。

此外,西夏人还自行编写了《文海》《同音》《蕃汉合时掌中珠》等字典。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西夏文一共有六千多字。

西夏人骄傲的说,西夏文字与汉字“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那么,什么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呢?

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的,字体结构复杂,笔划繁缛,一字一音,认识汉字的人,乍一看,似乎都认识,这就是“考本则同”。但仔细端详,却又一个字都不认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论末则殊”。

虽然西夏仅仅存在了189年,但西夏人却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历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