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當下,投資避險必讀

跌跌不休的當下,投資避險必讀

承擔風險,無可指責,但同時記住千萬不能孤注一擲。

——賈不浪

大家都知道,數字貨幣領域風險大,我們需要知道的很多,浪哥之前已經說過牛市遙遙無期,你該考慮做點事了已經告訴你該做的,接下來浪哥再給你說幾個不該做的。

1、急功近利

一心想著短線賺快錢

曾經浪哥聽群裡的一個人說,現在這個市場,已經過了翻幾倍,10倍這樣了嗎,散戶沒機會了嗎?

大機構都沒認為10倍才叫機會,作為散戶卻認為幾倍10倍才叫機會,沒有翻幾倍都是沒機會,請問你散戶心氣這麼高憑什麼?比大機構強在哪裡?

數字貨幣市場本身波動大,不確定性高,短期看期望越大,往往會失望越大,給自己增添無盡的壓力。

凱西·馬特博士表示,壓力並不像我們直觀感覺的那樣,僅存在於大腦裡,它同樣體現在生理上。

當人感到壓力時,血流中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在察覺到這種化學物質後,人體內會釋放出兩種荷爾蒙:一種是腎上腺素,另一種是皮質醇(為人體提供快速反應時所需的能量)。

在心理壓力下,你不用消耗能量,卻仍在增加皮質醇。長期處於心理壓力下的人,皮質醇產生的能量會大量淤積在體內。

這些多餘的能量如果不能被適時燃燒掉,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選擇太多

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的標配:黑色休閒外套/灰色T恤+牛仔褲。

喬布斯在世時也總是穿著他的代表性黑色高領衫,配上牛仔褲和球鞋。

不管是選擇什麼樣的標配,他們都不需要糾結每天穿什麼,避免在這些小事上糾結,也就避免了認知資源在不重要的事上的浪費。

但是想想我們自己,看到點利好消息或者有人喊單就想買,動輒十幾種幣拿在手裡,我就想知道你管的過來嗎,而且大多數人都不是全職炒幣,沒有那麼多時間。

聽到過幾個朋友講過:“整天把精力放在炒幣上,生活中好像缺了點什麼”,”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請記住,工作之餘炒幣,把炒幣當作一種投資理財,生活中還應該有更重的事。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3、沒有思考

我們每天會看非常多的公眾號,使用很多行情APP。

不妨回憶一下:

你前天、大前天看到的內容,現在還能記得多少?

你能不能說出來,你最近一週裡,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提高?

不妨想一想:你每一天,有多少時間耗費在幣圈,這些花掉的時間,給你帶來了什麼,提供了什麼價值,答案很可能是非常驚人的。

當你的注意力,被這些無處不在的信息分散和吸引,你還有多少機會,能真正動用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很少很少......

我們已經習慣了,從外部去尋求答案。

這個事件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等有人出來說吧。

面臨幾個抉擇,不知道怎麼選,直接問問別人吧。

這次直播課程講了啥?看不懂,你能不能幫我概括一下?

甚至有時我做幣種分析,推文剛發群裡,就有人問,這個幣怎麼樣?

……

太久不動腦子,你就真的會失去動腦能力。

我們的大腦裡有800億個神經元,分為大約10000種不同的類型。

每個神經元都能像一臺小型計算機或微處理器一樣處理電信號。幫助我們處理數據的細胞總數共有約1600億個,在這1600億個細胞中,神經元的作用相對更重要一些,而每個神經元與其他1000~200000個神經元彼此相連,這意味著大腦裡共有超過10萬億條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連接。

想一想,我們把如此複雜、如此聰明的大腦的思考交給了簡單的電腦、手機,這是多麼浪費的事情。

2012諾獎獲得者日本京都大學生理學教授山中伸彌在《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成果稱:深度思考是最好的養生方式。

挪威生理學教授梅布里特及其丈夫愛德華,曾研究得出:

“近半個世紀全球平均壽命增長超越了前十個世紀,這與信息爆炸促進大腦高速運轉直接相關,越是人類發展指數越高的國家,其國民平均壽命增長也越快。”

美國總統羅斯福大家都知道,就讀哈佛期間,興趣廣泛,同時研究自然學,而且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秀,大一時就出版了第一本書,被稱為“美國最博學的青年自然學者之一”。

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於他處理學業的獨特方式: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4點半這段時間,他預留出時間背誦、上課、鍛鍊和吃午飯,餘下的時間則全部用於專注其它學習。

深度思考能讓我們在這個焦慮的時代中,時刻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在哪裡,不焦慮,不迷茫,不自哀自怨,不浪費時間去隨波逐流,更能好好的找到真正的自己。

4、盲目追捧自媒體

如果你仔細研究過自媒體上的各種爆文,會發現一個現象:它們往往,都有一個明確的矛盾指向和攻擊對象。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你直接寫“我們要努力學習、提升自己,來掙更多的錢”是不行的,一定要寫“是誰剝削了我們的財富?是資本家!”

同樣,寫”90後是區塊鏈從業者主力軍”是不行的,要寫”被區塊鏈毀掉的90後”,諸如此類。

按照前者的模式寫,大家會點頭稱是,表示說得很對;

按照後者的模式,大家才會義憤填膺,紛紛轉發,來抒發心中一口惡氣。

這些文章的模式,都是樹立一個靶子(不管實際上是否存在),再把炮火往靶子上打。通過這種方式,篩出兩撥人,一撥人贊同,是友軍;另一撥人反對,自動成為敵人。

友軍會跟著自己一起打,而敵人會反擊。到頭來,打著打著,獲益的就是作者自己,因為流量掙到手了。

矛盾越強烈,火藥味越濃,雙方打得越歡。但回過頭想一想:這類內容,讀完之後,會有什麼收穫呢?除了讓爭論雙方,都更加堅信自己的立場,還有別的嗎?好像沒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因為類似這樣的內容,本來就不是為了說服你,而是以引發爭論、調動情緒和吸引眼球為目的。你不會看到嚴謹的數據,學術理論,研究發現,推理論證。

簡而言之,就是觀點先行,既缺乏論據,又缺乏論證。

浪哥提醒下大家:觀點一點都不重要 ,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觀點。真正重要的,是論據和論證。

就像讀一本書,不要去看作者抱有什麼觀點,要去看作者提出了什麼論據,如何運用邏輯去組織內容、證明他的觀點 ,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比如我可以隨便說一句:比特幣8月底會漲到6w!你敢買嘛?你一定會想知道,我是憑藉什麼線索和趨勢,為什麼敢作出這樣的預測。

浪哥有話說

現已立秋,天氣依然很熱,幣圈的行情卻很冷,但浪哥依然堅持看好區塊鏈和區塊鏈投資的未來,這個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全球的數字貨幣玩家不到3000萬人,這和數以億計的股民相比,未來的增長潛力還有很大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堅定看好,希望你能夠不斷提升自己,我們都知道這個行業離錢很近,但風險也是異常的高,行業在不斷進步,換血,你一直止步不前,自然就落後了,自然就被割了……

【更多區塊鏈,更多數字貨幣行情分析,可以訪問--石小猴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