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原創: 克而瑞浙江區域 CricBigDataHZ 前天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房地產行業走到十字路口,開發企業都將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對錶外融資的監控加強,穿透式檢查成為新常態,企業不得不加速去槓桿,保障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成為首要命題;

第二、限購、限貸、限價等調控政策持續加碼,造成一二線城市流動性減弱,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依然保有良好的市場流量;

第三、頭部企業的集聚度進一步提高,追求規模成為多數房企的核心戰略,未來“小而美”的企業並不存在,“中而精”才是發展趨勢。

想要不下牌桌,穿越週期,實現有質量的發展,企業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財務管控上,掌握足夠的現金流,確保財務的安全性,把負債控制在合理範圍,建立穩定且便捷的融資渠道,蓄勢企業未來發展。

二、投資佈局上,堅持根據地深耕戰略,優化人才政策,發揮品牌優勢,保證流量產出,降低市場風險。

三、迎合政策走勢,進入具有發展紅利的城市和區域;順應需求變化,打造高品質的改善型產品。

通過對浙系企業一系列的深入訪談和研究,我們發現,濱江集團確實做到了以上三點。

近1-2年,濱江應對行業變革做出的創新轉型,以及針對產品線的“降維打擊”,都值得其他企業借鑑和學習。

接下來,我們從財務管控、投資佈局、模式選型三個維度,看看濱江的具體打法。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PART ONE

財務管控

分析一家企業的財務現狀,通常看4個維度,包括:

◆ 償債情況:以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流動比率 、有息負債/淨資產為核心指標;

◆ 融資成本:以平均借貸利率為核心指標;

◆ 盈利能力:以淨資產收益率、淨利率為核心指標;

◆ 運營能力:以總資產週轉率、存貨週轉率、三費比率為核心指標。

通過這些指標的橫向和縱向對比,可以看出濱江的財務穩健程度。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1:6家典型房企17年年報財務數據對比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2:濱江集團14-17年年報財務數據對比

NO.1

償債情況

● 資產負債率——濱江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為73%,對比5家典型房企,濱江的資產負債率明顯低於萬科、融信、綠城;從濱江自身來看,2014-2017年整體負債率穩中有降;說明企業有意識的控制槓桿使用。

● 淨負債率——2017年現金存款95億,貸款89億,淨負債率為淨現金,這是濱江2017年報一大亮點。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3:17年淨負債率最低TOP10

圖3中看出濱江是今年上市房企中第一且唯一淨負債率為淨現金的,一般房企會控制在60%-80%,高週轉的融信甚至達到159%。從2014年開始,濱江淨負債率持續走低,近2年都是負值,處於淨現金狀態。

可見濱江的運營風格是穩中求進,嚴控資金風險,也表明負債的可提升空間非常大。

● 流動比率——濱江2017年的流動比率為1.62,在6家企業中排名第2。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 有息負債/淨資產——該值反映企業舉債經營的能力,2017年濱江的有息負債比淨資產是0.63

我們熟悉的高週轉企業恆大、碧桂園、萬科分別為6.38、2.29和1.46;閩系企業陽光城5.93,泰禾8.43;另一家杭州本土企業綠城為2.12。可見濱江的槓桿很低,償債能力大大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NO.2

融資成本

● 平均借貸利率——2017年濱江的平均借貸利率為5.05%,和其他企業相比優勢明顯。在濱江歷年的財報數據上,尤其是2016年-2017年,在金融收緊的情況下,融資成本不升反降(16年6.24%、17年5.05%),說明其財務健康充分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4:17年融資成本最低房企TOP10

圖4顯示濱江位列17年融資成本最低的十家企業之一,除去國企央企在融資端的天然優勢,僅龍湖、濱江兩家民營企業躋身在列。

融資渠道方面,濱江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其他企業只能通過信託、投資等渠道獲取資金,濱江卻可以憑藉資源優勢,通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實現貸款,而且所有銀行都是綠色通道。

針對開發企業貸款,浙江省內銀行通常遵循7+2或9+1的名單管理法則。7和9一般是排名前20房企,包括央企;2和1則是浙江最優秀的企業,就是濱江。不在名單之列,意味著很難銀行口獲取資金。

NO.3

盈利能力

● 淨資產收益率——ROE作為判斷公司上市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數據,受到證券及金融方的極大關注。

濱江2017年淨資產收益率為14.12%,高於綠城(5.71%)、金茂(7.75%)、融信(8.60%)。對比最近三年(2014年8.75%、2015年13.75%、2016年12.53%)也呈現穩步提升態勢。

● 淨利率——濱江2017年的淨利率為17%,高於大多數開發企業(一般房企可以做到10%左右),同時較2016年明顯增加,說明其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主要原因是17年結算項目以杭州地區為主,杭州地區收入佔比93.23%,成熟市場依舊穩健的貢獻較高利潤率。

NO.4

運營能力

● 總資產週轉率——反映總資產的週轉速度。濱江2017年總資產週轉率為0.25,和龍湖相當,高於萬科0.23、融信0.23、綠城0.21、金茂0.16。

● 存貨週轉率——反映存貨週轉速度。濱江2017年存貨週轉率為

0.38,排在金茂(0.66)之後,高於融信(0.36)、龍湖(0.36)、綠城(0.31)、萬科(0.30)。從2014年的0.29,到2017年的0.38,濱江總體一直在加快。

週轉越快,說明整體營業週期短,變現能力強。濱江在杭州和浙江均能獲得可觀的流量,加速資產週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 三費比率——濱江2017年三費比率為4.38%,明顯低於行業水平。綠城14.19%,金茂11%,萬科7.1%,龍湖7.09%,融信4.85%。濱江在保證行業口碑的同時,將三費比率控制在行業低位,說明成本管控能力出色。(此處略,下篇詳表)

通過財務數據可以看出,濱江資金安全、負債可控、利潤可觀、管理得當。由於現金流完全可以覆蓋有息負債,在投資拿地上就有更多騰挪空間。同時,濱江財務的整體穩健性和歷史穩健性頗高,使其成為平安等金融機構的重要合作伙伴,融資能力優於行業水平。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PART TWO

投資佈局

對於房企而言,想要衝規模衝千億,不一定非得廣撒網,濱江就是“深耕也能出千億”的典型。

針對千億目標,濱江做出的佈局安排是:

▶ 大根據地——杭州,目標做到300億+。通過土地市場招拍掛、與其他房企合作開發、拓展村級留用地項目、介入一級開發舊城改造擴充貨值儲備。

▶ 二類根據地——上海、深圳、溫州、湖州、義烏,5個重點城市目標各約60億。這些城市的貨值特點鮮明,或是可以跨週期的大盤,或是多點開花的優質項目。

▶ 輪耕型城市——平湖、溫嶺、奉化、樂清等省內城市和江蘇如皋等省外城市,10個富裕縣市各約30億。這些城市市場稟賦不錯,恰好又在濱江的輻射範圍內。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5:濱江集團土儲及產出數據

統計時間: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商品房,全銷售數據)

從目前的貨值儲備相當大部分在杭州看,杭州有可能達到400億的銷售規模。義烏和平湖等城市的大體量樓盤將持續產出業績。千億業績中,杭州和整個浙江的貢獻率分別能佔到40%、80%。

我們將濱江這種“核心依託一城一地、漸次分層向外圍展開”的佈局模式稱為“雁型”佈局。佈局半徑小、管理集中,核心城市形成的核心運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集採能力,更好更快地複製到周邊城市,未來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實現複製和輸出,規模實現快速增長,且發展的可持續性非常強。

Q1

為什麼濱江不屬於“全面開花”的房企?

▶ 同行認可

憑藉濱江在浙江的品牌溢價和操盤能力,不少開發企業都會慕名而來,主動尋求與其進行合作開發,項目操盤和工程也多由濱江主控。

▶ 政府認可

嚴格限價的背景下,憑藉與當地政府良好的信用關係,濱江在申請預售證和網籤備案的優先次序方面,同樣優勢明顯。

▶ 供應商認可

節點管控方面,憑藉整套產品的標準化及多年整合供應鏈的沉澱,確保濱江的項目能夠更快推進。即使競品項目先拿地,濱江往往可以做到更快開工、更快出地面、更快銷售。

而在較大範圍展開佈局的企業,一來對當地規劃不是很熟悉,二來過程的可控性較低,項目審批中出現大量冗餘和浪費,造成節點後置,影響交房,或是壓縮工期,影響品質。

多年的口碑蓄勢,講求循序漸進的發展,不貿然擴大管控半徑,這就是目前濱江給人的深刻印象。

Q2

為什麼濱江偏偏選中了這幾個城市?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圖6:濱江城市選型

濱江選擇深耕的三四線都有城市容量穩定、且前三名房企佔比普遍高於20%,屬於 “深耕容易出成績”的城市。

放眼浙江,在供給端縮庫存和蕭紹甬連片崛起的過程中,這類三四線城市流量穩定,成為整個濱江集團穩定的貨倉。

以平湖為例,濱江106萬方的項目,2014年初拿地時估算銷售額80億,至今賣了4年,可售部分的總價還是一樣。

2014年銷了4億,還有80億;2015年銷了15億,還有80億;2016年銷了25億,還有80億;2017年不限價統計的話還有80億(限價了只有60億)。

綜上,在供應有限的前提下,濱江選取相對熟悉且可控的區域,進行“雁型”佈局,實現質量可控、溢價可控、管理可控,實為最適合自己的打法。

一方面,一、二線城市政策持續收緊且地樓比高企;另一方面,深耕型佈局足以達成千億目標。

對於濱江而言,也就沒有必要盲目擴大投資版圖,一味放大管理半徑。除非,基於企業的發展節奏,大幅提升目標之後,需要企業更多的往外走。

所以,我們看到,以濱江為代表的區域型房企,正在強勢崛起。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PART THREE

運營模式選型

由於房地產行業沒有核心技術,對於開發商而言,構建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構建核心競爭模式。

面對行業的瞬息變化,濱江順勢而為,從內到外,理順條線,在組織架構、產品終端、創新轉型三個維度建立競爭模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NO.1

組織架構的持續改良

▶ 較低的整體管理費率≠高流動性的團隊

首先,濱江擁有一批陪伴企業10年、20年成長的核心團隊,團隊成員對質量的理解到位,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高。

其次,從外部輸入土拓、財務、資金調度方面的人才,同時增補維度更高的項目管理人員,將其充實到體系當中,和原有團隊密切配合,優勢互補。

再次,實施員工分享計劃,更多把項目和企業的成就與員工分享,形成利益共同體。在規模發展的過程中,凝聚員工責任心,保證產品質量,提高週轉速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建立“低投入、高產出”的工作模式。

從17年財報上看,濱江的三費比率較低,其中管理費用僅為1.72,同為浙企龍頭的綠城高出將近4倍。同時,員工歸屬感極強,福利待遇業內口碑佳,算上項目團隊人員,一年離職不到10人。

僅用比較低的管理費用,就實現了很高的人員穩定性和歸屬感,濱江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是培養複合型人才。

濱江的團隊執行力、戰鬥力究竟有多強?一組數據即可表明——

520個人對應50多個項目,同等規模對於多數企業來說,人數估計需幾倍之多。

▶ 穩健和優化供應體系

在長達10多年的合作過程中,濱江形成了穩定的供應商體系,同時通過擴充其他供應商,優化供應商團隊。穩定而長期的供應商體系,半徑雖然不大,但在杭州範圍內,可以做到品質好,協同關係好,違規成本高。

以濱江某頂豪項目為例,在保證建築品質和施工工藝的前提下,建安成本控制在3500元/㎡。

此外,濱江2017年三費比率為4.38%,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綠城14.19%、融信4.85%、萬科7.1%、龍湖7.10%),也是其成本管控能力出色的佐證。

濱江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利用集採優勢及標準化制定使開發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為提高利潤率奠定了基礎。

▶ 兩級半管控模式

基於浙江房地產市場相對成熟,客戶對產品的理解能力和要求也普遍較高,濱江採取了相對扁平的兩級半管控模式:集團副總裁直管區域,區域直管營銷總,營銷總直管案場銷售。

這一管控模式在高層和市場之間直接建立聯繫。來自市場的需求和建議得以第一時間反饋到管理層,推進產品優化;同時,管理層能夠快速響應,並傳達指令,最後實現落地和執行。

“讓聽的到炮聲的人擁有決策權”,結果是,企業擁有較高的市場敏銳度,較強的節點把控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產品優化能力。

▶ 建立標準化體系

從打樁開始,到地基,出地面,防水,交房,濱江針對各個節點,建立了一整套標準體系,包含但不限於工程施工標準、項目操作標準、營銷標準、產品線標準等。

標準化體系的成型,有利於工藝工法的延續,同時帶來更多速度和品質上的保障。

NO.2

產品線的降維打擊

作為一家在中高端項目開發中擁有良好口碑的企業,濱江並不是一味只做高端產品,追求高溢價,而是把品牌和品質優勢進行下沉,建立從頂豪到改善再到剛需的完整產品線。

在整個產品體系的打造中,濱江重點在傳承標準化、改進優化、縮短工期3個方面發力。

我們以蕭山市中心的濱江御江南項目為例,看看濱江如何進行“降維打擊”。

首先在蕭山市中心,以1.7的容積率,原本可以做頂豪產品,濱江卻選擇做精緻產品,不貿然追求大尺度、高溢價產品,以流量為先。

同時在限價大背景下,保證同價不減配。

傳承標準化上,濱江御江南延續了橫廳作為戶型的亮點,全落地窗,無暗房間,工藝工法講求細緻。

改進優化上,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濱江御江南戶型示例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 第一 89㎡做到三房,129㎡做到四房,130㎡以上做到五房,而且全部是三房朝南,四房朝南;

▶ 第二 每個房間的收納空間,不低於建築面積的10%,作為戶型設計的硬性指標;

▶ 第三 別墅的主力戶型控制在200㎡左右,總價可控,同時選擇A系列用材,保證品質,因此流速非常快。

縮短工期上,17年10月拿地,目前公寓即將開盤,達到濱江對於“7個半月首開”的要求。同時,2套別墅實體樣板房已經對外呈現,從整體裝修和細部把控來看,品質明顯高於其他高週轉企業。

有能力走高端路線,卻選擇不端著、更親民的姿態,憑藉扁平化管理和穩定的供應商體系,在保證高品質的同時,不斷於細節處改良優化,對市場同類產品形成碾壓性優勢,實現有質量的增長,這就是濱江的“降維打擊”。

NO.3

創新轉型的持續推進

此前,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接受克而瑞訪談時說:這個行業未來將是三分之一開發、三分之一租賃、三分之一服務。

濱江不僅這樣說,還在積極的付諸實踐。

在做好房地產開發主業的同時,利用村級留用地開發優勢,積極佈局長租公寓市場,目前已推出“暖屋”品牌。目前公司計劃將村級留用地項目同協金座的49%自持部分打造成長租公寓。再加上公司與杭州14個村級留用地達成意向,總建設體量接近300萬方,能夠給長租公寓提供充足的土地供應。

物業管理目前服務涉及公寓、別墅、排屋、寫字樓、住宅、商場等,總建築面積逾700萬平方米,覆蓋50餘個項目。17年從濱江房產剝離,預計今年將在香港完成上市。

從財務安全、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看企業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變革

對於濱江的發展模式,可以打一個比方。

如果把恆碧萬比作大象,體積雖然大,但是跑的快;濱江就好比是孔雀,長得美,但依然可以參加競速賽。

順應行業發展變化,抓住財務管控紅利,展開雁型佈局模式,建立核心競爭模型,濱江正在以自己的節奏,實現高質量的穩步擴張。

面對行業發展的困境,希望此文對濱江發展模式的剖析,能給行業提供一些參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