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查出血管有沒有斑塊?

戶A88888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血管斑塊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我們熟知的疾病有: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現代的醫學技術發達,有沒有能發現血管斑塊的檢查?



一、發現腦血管斑塊的檢查

(1)頸動脈超聲:頸動脈病變是腦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頸動脈位於體表,沒有其它臟器和骨骼遮擋,此檢查簡單易行。但是它是評估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檢查,不能直接觀察到腦內部血管的情況。

(2)頭顱CT、磁共振及血管成像:通過血管成像,能清晰的顯示出腦血管斑塊導致的狹窄。但是此項檢查只能發現不能治療。

上述檢查都是無創性檢查,無需住院檢查,對於病情減輕,或者只是為了發現有無斑塊的患者來說,可作為首選檢查。

(3)腦血管造影:這是一個有創檢查,它的好處在於在檢查的同時,如果發現嚴重斑塊可以直接進行支架等手術。



二、發現心臟血管(冠狀動脈)斑塊的檢查

(1)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對於高度懷疑心肌缺血或沒有症狀的心肌缺血患者來說,可以進行此項檢查,能判斷冠狀動脈斑塊情況和選擇進一步治療手段。

(2)冠狀動脈造影:同腦血管造影,能發現,能治療。但是有創。

三、外周血管斑塊形成,主要是下肢動脈。

下肢動脈彩超——是發現下肢動脈斑塊的最簡單經濟有直觀的檢查。

(1)輕度的斑塊,需要服用藥物,建議服用他汀類降脂藥和抗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

(2)嚴重的斑塊,需要積極的治療,比如放支架。

(3)同時飲食控制和適度的運動對於防止斑塊加重和脫落,非常重要。

(4)積極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壓、肥胖等危險因素。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講科普


一般臨床上檢查動脈斑塊的部位一般是頸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下肢動脈、腎動脈等,主要檢查的方法是超聲、CTA、、DSA、核磁共振等,不同部位的的血管檢查側重點不一樣。

首先,動脈血管出現斑塊也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如果老年人都 去做頸超,可能一半都有頸動脈硬化/斑塊。但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中會有20%~30%進展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卒中等。所以對於一些動脈斑塊也應該引起重視,特別是頸動脈、冠狀動脈等。一般臨床上動脈斑塊最常見的檢查部位是頸動脈,所用的檢查方法是頸超,既方便,也對人體無輻射。另外頸動脈CTA、頸動脈磁共振也可發現頸動脈斑塊,但存在輻射或價格昂貴問題。

而冠狀動脈斑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冠脈CTA或冠脈造影,其中冠脈CTA屬於無創,門診就可做,冠脈造影是金標準,但 屬於有創檢查,需住院。少部分患者,還可進行血管內超聲檢查(但目前價格昂貴且醫保不支付)。

至於下肢動脈斑塊,一般下肢動脈超聲檢查即可,部分患者也做DSA檢查。而腎動脈的斑塊,超聲可在部分人群中進行,但很多情況顯示不清楚,大部分需要CTA或DSA檢查。

除了年齡因素外,動脈斑塊的形成與血壓、血脂、血糖、吸菸等有密切關係,所有要用防治動脈斑塊,必須控制這些斑塊的易患因素,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醫患家


血管就如同我們的水管一樣,四通八達,而隨著使用時間(年齡)的增加和一些疾病的影響,我們的血管會逐漸老化、出現斑塊,常見是動脈斑塊,如頸動脈、冠狀動脈、下肢動脈等部位的斑塊,動脈斑塊會對我們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時會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閉塞,引發相應的疾病(如腦卒中、冠心病等)。我們要重視動脈斑塊的診治,其中早期診斷對於進一步的治療和預後很重要。常見的診斷動脈斑塊的方法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的檢查有動脈彩超(如頸動脈彩超、心血管彩超、下肢動脈彩超、腎動脈彩超等)、磁共振/CT血管成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動脈由於斑塊、狹窄等病變。同樣,侵入性彩超根據動脈部位不同,也存在一定差異,主要有頸動脈造影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和下肢動脈造影等,可以直接反應動脈內壁情況。其他常見的還有CT血管造影(如腦CT血管造影、冠狀動脈CT造影等)。

我們要重視動脈斑塊的診療,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飲食宜清淡,以低脂飲食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高膽固醇等飲食,要適當運動,戒菸戒酒,控制體重等。同時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常見的如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對於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的人群,要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達標。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動脈斑塊,切勿偏聽偏信,正規診療對於病情的控制很重要。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