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今天給各位爸爸媽媽推薦一部電影《弱點》,不僅非常感人,而且正如片名,本片也折射出了我們在親子溝通中的許多弱點和通病,值得父母們思考。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故事發生在美國,講述了一個白人家庭收養一名黑人少年,並幫助其逐漸的找到了自我,在自己的身體條件與刻苦鍛鍊下,最終成為了一名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隊員的感人故事。

黑人少年邁克爾爾從小就是一個孤兒,多次從領養家庭中逃走後終於遇上了好心的陶西太太一家——陶西太太的大愛與體貼、陶西先生的包容與支持、陶西家小兒子的開朗與友好、陶西家大女兒的欣賞與鼓勵,無不給了邁克爾爾堅持下去的勇氣。然而整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片名《弱點》本身! 弱點(The Blind Side)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邁克爾爾身材魁梧,力大無比,十分適合做橄欖球隊中的“左邊鋒”,去保護“四分衛”。然而,在剛開始的訓練中,邁克爾爾並沒有因為身材特點佔據優勢,反而在場上唯唯諾諾、節節敗退。教練對著他一再地指導甚至忍不住怒吼。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大邁克爾雖然點頭答應,可一上場卻依舊如前,差一點兒教練就要對他失去了信心。然而,陶西太太僅花了1分鐘,便扭轉了局面,讓大邁克爾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潛力,讓橄欖球隊獲得了成功! 陶西太太究竟說了什麼呢?

“球隊就是你的家,你得從那些傢伙手中保護你的隊友!”

原來,細緻入微的陶西太太從邁克爾學校的性格測試中發現,他的“保護”一項的得分為98分!她發現邁克爾雖然身材魁梧,卻愛護弱小、與人為善,曾經好幾次不被收養家庭接納的經歷,讓“愛和歸屬感”成為邁克爾最為重視和渴望的心理需要!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一個人對愛和歸屬感的渴求可以大到超乎想象,並激發出隱藏在身體裡的無限潛能!比如對於邁克爾,這一點既可以讓他不敢攻擊對手,也同樣可以激勵他奮力保護自己的隊友。

看完你會發現,這部片子裡其實有很多我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存在的困惑和“弱點”。仔細品味其中幾個片段,就能找到答案: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活潑,有的文靜;有的健壯好動,有的細膩溫和;有的悟性高,有的則慢熱……而家長要記住的,就是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來告訴ta該幹什麼。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教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顯然他還並不瞭解邁克爾,所以乾著急也無濟於事。而陶西太太則抓住了邁克爾願意“保護”隊友的特點,一語中的。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其中“愛和歸屬感”僅次於吃飯、睡覺的生理需要之後,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力量,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就像故事中的邁克爾一樣,我們來到這個世上,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去要探求“愛和歸屬感”,小的時候我們向父母探求,大了以後還會向家庭以外探求。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在改善親子溝通的努力中邁出一大步——想要讓孩子聽話,與其一次又一次地絞盡腦汁、連哄帶嚇,不如握著孩子的手,無比真誠地看著孩子的眼睛,有聲或者無聲地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永遠愛你!”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斥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時代,我們很難始終不為所動、不受影響。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然而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感,要相處就難免產生誤解。而如果你正在感嘆自己為孩子傾盡所有但ta依舊不領情,先別急著抱怨,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表達愛的方式本身,就容易引起誤解呢?

就好像電影的後半部分:當邁克爾在橄欖球界嶄露頭角,陶西一家開始忙於接受來自四面八方鋪天蓋地的大學入學邀請時,邁克爾卻開始質疑陶西一家收養自己、培養自己成為橄欖球隊員的初衷,態度一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你們培養我,究竟為了什麼?究竟是為了你自己的私心,還是真的想要成就我?!”

反思過後,陶西夫婦覺察到自己的確忽視了給予邁克爾足夠的自主空間,於是歷經千辛萬苦找回邁克爾,重新把選擇權交還到邁克爾手上,一家人重歸於好。

別怪孩子教不會、不懂事,其實是你的溝通方式“弱”爆了!

並不是好心就一定有好的效果,這一點在親子關係中尤其明顯。當我們在“這麼做全都是為了你好”的路上太過於專注、太過於用力,又是否禁錮了視野,越走越窄呢?

這種狀態下的我們往往因為太過投入,就會忽視對孩子本身的“尊重和理解”,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意願。這時你需要停下腳步,平和而平等地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再一次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歸屬感”,讓誤解消散。

“弱點”每個人都有,孩子有,父母也有。但只要我們用心察覺,用愛的表達和傳遞代替一切繁瑣,不一意孤行地替孩子決定一切,平等地傾聽和溝通,就能激發出孩子身上一個又一個的“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