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從豆豆出生到上幼兒園,我和老公一直都在從事快遞行業。這個行業雖然累,但是同事之間就像戰友一樣,氛圍特別好。因為這個行業沒有節假日,每天都很忙,所以只要放學和週末,豆豆都在快遞店裡待著。豆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兩歲半的時候,我們決定送豆豆去幼兒園。我能確定的是,在快遞那樣的環境下長大,他到幼兒園之後和小朋友的交流是完全沒問題的。我最希望的是他到幼兒園之後,能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能沒有障礙的和老師們交流,能讓老師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上幼兒園的前一個星期問題就出現了。豆豆可以和幼兒園的小朋友融洽的相處,並且有了幾個自己的好朋友。但是見了老師和小朋友家長,豆豆總是低著頭和別人打招呼。


於是,找了幾個和豆豆有同樣情況的家長聊了一下這個問題。大概的問題就是:一是孩子怕生。二是因為孩子害羞。然後,媽媽在接送孩子遇到熟人時,熟人和自己寶寶打招呼,而寶寶卻無動於衷。最終,媽媽覺得孩子從小不懂禮貌。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這些情況,不僅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的場景。小時候,家在四川農村,那個時候,平時最盼望的是過年,最不盼望的也是過年。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有好吃的,最重要的是有同齡的孩子一塊玩。不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親戚來了父母就要逼著和各位伯伯嬸嬸問好打招呼。


想想那時候,我自己都會怕生害羞,更何況自己現在三歲的孩子呢!然而,就算到了今天,有時候我去找陌生客戶談合作的時候,依然存在艱難的邁出第一步的過程。那對於3歲的孩子,如果我們要求自己的孩子禮貌待人,落落大方,那這個要求是不是有點高呢?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每一個愛孩子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能有禮有節去和別人溝通交往。那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這樣的人呢?我想從傳統禮儀教育和溝通能力培養兩方面說說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孩子懂禮儀比懂禮貌更重要

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義之邦”。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1、無稱呼不開口。幼學禮儀,先從孩子開口和別人說話開始。稱呼是孩子分析定位人際關係的開始。

2、愛說“請”,常“道謝”。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幫助。

3、長幼尊卑,是最基本的禮儀。孩子理解長幼尊卑,不管是在學校時期還是在進入社會都是有益無害的。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學習傳統禮儀,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言談舉止,這樣的孩子更受人歡迎。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尊重心、恭敬、感恩之心,讓孩子更能適應環境。

溝通能力很重要,但是“不會說話”的孩子不一定溝通能力差


溝通能力包含表達能力、爭辯能力、傾聽能力和設計能力(形象設計、動作設計、環境設計)。

表面來看,溝通能力就是一種能說會道的能力,實際上它包含了一個從外在形象到言談舉止等的行為能力。培養一個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寶寶,是養成孩子自信開朗的關鍵。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是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要幫助孩子“學會溝通”。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孩子說一件事情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媽媽總是打斷孩子表達,然後提醒孩子想好了再說,不要老是東拉西扯的。對於剛學會說話不久的孩子,這樣的打斷,讓孩子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意思。

媽媽學會了傾聽也是在教會寶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寶寶學會了傾聽也是在提高溝通能力。

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不能籠統的認為孩子怕生害羞;孩子不願意和人打招呼也不能一味的認為孩子沒禮貌。有個做銷售的朋友因為工作需要現在還在學習人際交往和溝通。培養孩子懂禮儀,擅溝通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對孩子從尊重和寬容開始,每天點點滴滴,媽媽以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培養自己”小話癆“的表達能力,從而養成孩子的自信,從根本上讓孩子不害羞,不怕生,做個落落大方的乖寶寶。

寶媽們是如何解決孩子不愛打招呼,”不懂禮貌“的問題呢?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不是孩子“沒禮貌”,而是媽媽“不懂事”!


我是駿寶的二胎媽媽,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希望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育兒經驗和大家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