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國君說「我蠻夷也」,爲什麼說自己是蠻夷呢?

鳶飛九天2018


象形文字蠻,蟲指獅子和老虎那種猛獸,或者獸王,蠻即盤踞長江沼澤和叢林地區的老虎。夷是指江河盤繞,蜿蜒曲折富饒地帶以及這個地帶的人民。蠻夷現在聽起來是貶義詞,可是在秦漢以前的文字記錄中是強大的國家和民族的意思。

我們的歷史總是基於黃河流域文化中心論的老套路,以北方周朝的文獻來解釋。楚從始至終都是與黃河流域對等的國家,就如美國與加拿大一樣,從來沒有隸屬關係。

周建國初為了安撫南部的強楚,就割讓一塊地給楚,對內說封楚。就如漢初供奉強大的匈奴國,對內美其名曰和親本質是一樣的。其實,周朝建國大典時,楚國只是派了王家一個不知輕重的年輕人來朝賀,猶如一個現代外交官一樣,並沒有參加周王的任何戰役,即無功者。一個外交官無功受祿得一塊地,可以推測他背後的楚人有多強大。

楚王說自己是蠻夷,相當於現在說我強大帝國,不與你周王尿一壺。一個侵略者找藉口伐隨,當然不會明目張膽地說我來攻城略地的,戲說我是來討封的,我們能把這話當真,那你真是小看了九頭鳥祖先的智慧。


幻想的野草


我來說一下。

首先,說這句話的是熊渠,他這樣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意思很簡單,我就是你們中原諸侯眼中的蠻夷,我們楚國有自己的歷史,不需要你們那一套。

接著,我說一下背景。

楚人自稱祝融氏後裔,屈原曾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所以說楚人心中認為他們是華夏的一部分,是先進文化的後代,他們有著深深的自豪感。

然而,商朝軍隊把楚人趕出了中原。

不得已,楚人跋山涉水,來到了丹陽之地,禍兮福兮,這裡土地肥沃,人煙稀少。楚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他們在積蓄著力量。

商末,周部族為了反抗殷商,聯合了很多部落,其中就有楚人。

楚人先祖熊鬻,曾經做過周文王的火師,最後死在任上。

熊繹時期,周成文念及楚人先祖輔佐過文王,就封子爵,楚人非常高興,這是他們的“建國日”。

但是,每次周天子差遣熊繹時,不讓他參加祭祀典禮。楚人只能收拾會場,發發號碼牌,這本是僕人的工作,周天子卻要求熊繹做,楚人無可奈何,只能默默接受,而且表現的很乖巧。

其實,當時的周王朝還很強大,而楚國比較弱小,國家實力如此,國君怎能不受辱?

熊繹很聰明,韜光養晦。

熊渠繼位後,勇於進取,大肆征伐,勢力擴張到江漢平原,楚國國力大增。

周康王即位大典,分封功臣,這次還是沒有楚人,楚國怒了。此後,不再積極進貢。

熊渠看到周人始終不承認楚人的身份,他心想,我做的再好,再多,再恭敬都於事無補。既然你們看不起我們楚人,那我不玩了。索性封自己的3個兒子為王,赤裸裸的挑釁,併發出怒嘍吼:去你的周天子,去你的分封制,我楚人自己玩。你們說我是蠻夷,那我就是了,看到底誰的拳頭硬?

熊渠這句話反映了:國家實力是進行外交的基礎,弱國無外交。

此後,楚武王直接自己稱王,一生征戰,中原為之膽寒。

這一時期的楚國僅僅是軍事上的強大,中原諸侯只是畏懼;待到楚莊王時代,文武兼修,學習中原文化禮儀,儼然華夏一份子,諸侯敬服。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楚君熊通說自己是蠻夷,主要是對周室分封的爵位不滿(楚是子爵,在五等爵中排第四),可是周王拒絕提升其爵位,熊通便以“我是蠻夷”的藉口,掙脫中原禮制的束縛,自立為楚武王。

下面我把這件事來龍去脈說一下。

楚的先祖在周成王時,受封楚地,號為楚子。楚國位於南方,周圍是蠻夷區及小諸侯國,當時天下重心在中原,南方蠻夷區被認為是荒蕪之地。在歷代君主的不斷開拓下,楚國的領地越來越大,由原先一塊小小的封地,變成擁有遼闊疆域且頗具實力的大國。

熊通是楚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君主之一,他雄心勃勃,把楚國推進到一個全盛的時代。為了對抗強勢崛起的楚國,

漢水以東的諸侯國聯合起來,成立反楚同盟,這個同盟以隨國為核心。

公元前706年,熊通率楚兵團越過邊境線,攻入隨國。隨侯派寵臣少師前往談判。見了熊通後,少師質問道:“我國並無什麼過錯,貴國為何大兵壓境呢?”

熊通的回答頗為霸道:“我是蠻夷,如今中原各國都背叛了天子,互相攻伐殺戮,我有軍隊,想來參與中原的政事,請周王室提高我的尊號。”我是蠻夷,說得多直爽,今天不是競於道德、逐於文明的時代,而是爭於氣力的時代。我是蠻夷,我有氣力,我有軍隊,我也要當家作主。

可是楚國的地位還是太低了,只是子爵,只能稱楚子。你看,人家叫齊侯、魯侯、鄭侯,連隨國都稱隨侯,可楚國地盤這麼大,還不能叫楚侯,只能叫楚子。這爵位太小了,沒面子,所以熊通說,你們幫幫忙,去周王那裡疏通一下,提高我的爵位,得稱楚侯才行。

為什麼熊通要說這個事呢?一方面是迷糊一下少師,淡化楚國攻打隨國的目的;另一方面,熊通確實也希望能撈個侯爵,提高地位,隨國是姬姓國,與周天子原本為一家,在周王那兒說得上話。

不久後,隨侯赴洛邑覲見周天子,在周桓王面前提出提高熊通爵位的申請。

沒想到,周桓王聞之變色。

剛在繻葛之戰中捱了一箭的周桓王,對諸侯們失去信心了。世道變了,這些諸侯都成亂臣賊子,熊通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他狼狽不堪時,來要求提高爵位,這不明擺著是落井下石嗎?這不是公然的要脅嗎?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

周桓王黑著臉,二話沒說,一口回絕了。

消息傳到楚國,熊通“噌”的一聲跳了起來,大怒道:“我的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師,死得比較早,後來周成王封我的祖先熊繹為子爵,居住在楚地。自楚開國以來,南方蠻夷無不歸服,功勞這樣大,周天子並沒提高楚國的爵位。老子也不用他封了,老子就自己來提高尊號了。”

熊通自立為楚王,史稱楚武王,公然與周王分庭抗禮。

中國一直以來的觀念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下只有一位共主,這個人才可以稱為“王”,周王就是天下之共主,這是一種政治秩序。

興起的楚國政權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楚國就象一個正在茁壯成長中的孩子,要擺脫一切的束縛,就象楚武王所說的:“我是蠻夷”,是蠻夷,就不用受到周禮文化的束縛,周王朝已垂垂老矣,呆滯、僵化、衰退、毫無生機;而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的楚國正成長,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熊通自封楚王,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雖然周王室不給予承認,但實際上楚國已是獨立於周王室,也不再尊“周王”這個天下共主了,在漢水、淮河一線,劃地割劇,雄霸一方。


君山話史


確實是這樣,楚國國君熊通曾有過這樣的表述,原話出自《史記.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那麼楚國作為火神祝融之後,為什麼楚王會有如此的表述呢?


其原因還在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間存在的鄙視鏈,而楚國恰恰就處在這條鄙視鏈的最末端,因此是受盡各國的輕視和侮辱。

其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楚國的爵位低。

因楚國乃祝融之後,早在文王武王時期,楚國的先祖就曾是周王室掌管火燭的官員,但是當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時,卻遲遲沒有給楚國先祖賞賜以爵位,直到周成王時,才給了楚人一個子爵,楚人對此很是不滿。

因此,熊通說自己是蠻夷,聽上去滿滿自嘲的意味,其背後則是楚人對周王室,對中原各國無盡的恨意。


且因為周王室一直不重視楚國,楚人希望周王室給楚國進爵的夢想破滅後,熊通乾脆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你周王室不是看不起我嗎?我現在要跟你周天子平起平坐。

於是,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楚武王熊通如此說辭,不光是對當時周禮的無情踐踏,打了周天子的臉。同時也給了自己進攻他國找到了藉口,中國曆來講究出師有名,但是我是蠻夷啊,所以我就打你了怎麼的?


可見,作為祝融的後人,楚王熊通寧願說自己是蠻夷,也不承認周禮,甚至不惜與周王室對立,於中原各國為敵。

其背後,著實是有心酸的故事。


Ko文史迷離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歷史上楚國國君確實這麼說過。

周成王時期,封了文王姬昌的火師(就是大家說的火神祝融)的曾孫熊絳為子爵,封地在南方偏遠之地,而且只有方圓五十里。爵位又處於末等。楚國的任務基本也就是和南方蠻夷打交道,順便每年向周王室進貢“包茅”。屬於名符其實的鄉下人。因此中原諸侯對楚國是相當看不起。

被人看不起的久了,也就不在乎了。

換句話說,由於楚國長期和南方蠻夷打交道,文化中漸漸融合了南方蠻夷的實用樸素思想,隨便你說,我就是蠻夷怎麼了?你說我幾句蠻夷難道還能把我說死?

到了楚國熊渠這一輩,索性直接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封為王,他自己是子爵卻把三個兒子封王,表達了楚國不吃你周王室這一套,我自己幹我自己的。

大家看,春秋戰國時期的版圖,南方基本就是楚國一家,原本南方還是有數量非常多的諸侯國,的,但是大部分都被楚國兼併了。雖然春秋無義戰,但是打仗起碼也得有個名頭,大家都是周王的子民,你憑什麼欺負我,所以晉國,秦國,齊國等強國,雖然也擴張,但是始終為那麼名頭所累,畏手畏腳。

但是楚國不在乎不,你不是說我是蠻夷嗎?我是蠻夷,那我憑什麼遵守你周王室那一套,什麼師出有名五名,老子看上誰了就打誰。誰讓我是蠻夷呢?

楚國一句“我蠻夷也”,卻讓他擺脫了周王室禮制的束縛,讓楚國得已在戰國時期成為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