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經濟中心在北方,為什麼南方還能崛起,楚國、吳國、越國等強權邦國?

大侃歷史


熟悉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早期中國人類的起源是在黃河流域,同時堯、舜、禹以及夏商周三個朝代的都城也多居於北方。

但是中國歷史上是有一個經濟中心南移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從遠古到西晉時期;第二階段則是從西晉末年到隋唐時期;第三個階段則是在兩宋時期,經濟中心完全南移。

其中,第一階段的特點是北方經濟的發展遠遠超過南方。三國時期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孫吳地區、蜀漢地區的農業得到了一定程度開發。這時候,黃河流域自然條件較好,因此中國早期最先開發這一地區。

南移進入第二階段,唐朝中後期的安史之亂後,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晚唐進入了戰亂和藩鎮割據時代。北方陷入長期的戰亂時期,大量的中原人開始向南方遷移,為南方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耕種知識。

經濟中心南移的第三階段高潮發生在南宋時期,此時中國經濟中心真正南移完成。南方的江南地區作為南宋的統治中心區域取代中原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

那麼,為何在先秦時代,經濟中心在北方的時候,南方還能崛起,楚國、吳國、越國等強權邦國?

首先,我們來看為何經濟中心會南移,事實上,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外部的威脅一直比較多且大,長城以外有許多的遊牧民族,例如羌人,匈奴,突厥,女真等等。他們沒有固定的土地,固定的房屋不動產,基本的經濟模式是放牧。然而,那時候的他們大多還都處在原始或半原始狀態,一旦遇到冬天沒有糧食的時候,他們就不得已會南下搶奪中原地區的村莊、城鎮。因此,北方實際上是一個較為多民族化的地方,既然存在搶奪,存在文明與原始的碰撞,那麼就會出現矛盾與戰爭。因此,戰亂,是南遷的重要原因。

既然北方多戰亂,且北方多民族,那麼很容易的北方就會多國家,民族之間各自為陣。而相比南方,社會結構穩定,雖說百越之地,也同樣多民族,但是這些民族之間不存在生活方式、經濟結構的差異,不會有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碰撞。相反,南方地區的人民飲食習慣、種植土地的耕作習慣,讓人民之間多了協作的關係。這是出現強權邦國之間最為穩定和基礎的要素。

《墨子》中有一篇文章記載墨子勸誡楚王不要出兵攻宋的話語:“荊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墨子將宋國與楚國的土地、物資、經濟實力相比較,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楚國地大物博,江漢裡的魚類種類繁多,國境內的樹木茂盛、原產料豐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方國家氣候適宜,陽光充足,各類農作物自然長勢茂盛,五穀豐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方經濟基礎雖然較為北方薄弱,但其地理環境好,氣候溫暖,適宜農作物生長;加之南方地區沒有經濟方式的矛盾,文化的劇烈衝突,相對北方來說十分穩定,自然的容易形成像楚國、越國、吳國這樣的強權邦國。


鄧海春


楚國吳國越國這三個諸侯國的大致就是今天的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南部湖南北部這些地區,這些地區在華夏中部東部,自古都是魚米之鄉,農業經濟發達。而廣東廣西雲南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標準的南方,也是山地眾多的地方!一直到明朝後期還大部分屬於蠻荒之地。


懸瓠散仙


中國歷史的發展是先南後北,再先北後南。

原始文明中,發現最早的都在南方。最早的古人類是雲南元謀人,最早的古文化遺址是浙江餘姚河姆渡,最早的城市是湖南常德澧縣的城頭山遺址。現代考古、基因研究都證明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中國人最早的祖先主力是從南方進入中國,然後又有一支從西北方進入中國,炎、黃、堯、舜、禹、夏期還都只是傳說,缺乏證據支持。僅就傳說而言,在中國更早期的文化之後,炎帝掘起於西北的陝西寶雞,還是南方的湖南會同,是存在爭議的,從炎帝傳說的貢獻角度進行的現代考古證明,南方炎帝說證據更充分,也比北方炎帝說的時間更早,更可能掘起於南方,而非北方。而不存在爭議的部分是,炎帝部族的活動範圍是在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和山東。黃帝是在炎帝的中晚期掘起的,當時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不斷,隨著炎帝部族的東遷,給了偏居陝、甘的黃帝掘起的機會。中原之地,原為東夷的活動範圍。從炎黃二帝的傳說看,實際也符合近代人祖先遷入中國,先南方,後西北的說法。

後世的先北後南,應得益於中原地區平緩的地形,較鬆軟的土壤條件,使得來自南方和西北的中國現代人祖先的後代,最終在這裡定居、發展起來,而地形更為複雜的南方和相對乾旱一些的西北也因此而發展落後下來。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人類技術的進步,中原民族大舉遷移回南方,促進了南方的大發展,並逐漸重新超過北方。


沉140769451


當時各國生產力都比較低下,南方諸國一旦狠下心來選賢任能的改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生產力,從而大幅度提高國力。在當時,國君的賢明程度,大臣的能力對國家強弱起著極大的作用。


谷乘風


隨著周朝的農耕科技文化的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氣候環境帶來的對發展經濟條件的抑制,南方在春秋戰國時期終於強大起來了,不過這種強大畢竟是有限的,終究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依然長時間保留在北方,這是必然的結果。

為啥是必然的?,還是從氣候環境上來說。南方雨多,一年之中有好長時間處於多澇狀態,人們的活動出行都會收到限制。如果是國家朝廷在南方,會很大限度的阻止各種政令出兵救災出巡等等事情的進度,所以,中國長時間裡都沒有選擇在南方設立首都,就是這個原因。

結論:從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開始強盛以來,經濟文化確實有了極大的提升,這是因為農業生產力的極大提升而強大起來的,但是這種強大相對於北方來說還是落後的。只有發展強大的農耕文化,南方的輝煌才能持久。




舟曉


水稻和蠶絲技術推廣。南方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